《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第30章


这个“坞堡”,其实就像个很小很小的国家一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坞堡里住的,或者是从前一个或几个村的,或者是一个或几个大家族。每个“坞堡”都有“坞主”,也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而且也全有自己的武装。人们生活在这里,自己生产,自己防卫。堡外的乱世一律不过问,才不管今天谁又灭了谁。你们打去吧,我们不招惹你们,你们也别来打我们。既然不想走嘛,那就只好这么生活。当年的苏峻和郗鉴这些流民帅,就都曾经是“坞主”。
在北方胡人打做一团的腥风血雨中,我们这1000多万的汉人,就这样生存下来了,因为他们极少有什么大的举动,所以,在我们后人看来,好像,整个北方就是胡人的世界了似的,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其实,苻坚是很渴望得到这些汉人支持的,因为他们在国家里占绝大多数呀。并且,勿庸讳言吧,让汉人接受他的统治,比起让那剩下的400万胡人接受他,要容易。苻坚是有远见的噢。但是,他又没法儿得到他们的支持。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南方还有一个汉人的国家在呀!占据广大的江南,掌握最高的文化,国力虽不太强,但也不能算弱。所有汉人都认为那才是他们的根!就算不走,我们目前也能活下去,我们为什么要支持你呢?
第二个:再看看北方的形势,打来打去这么多年,今天你称帝,明天就被灭。局面这样不明朗,汉人又怎么想,我们在“坞堡”里好歹能活,非得扔了民族气节,跑出来支持你,然后哪天跟你一块儿被灭掉?
这是让苻坚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的事。其实他心里清楚得很,真正的敌人不是东晋,而是身边的胡人,但是,他用什么办法去制这些胡人呢?只有争取到汉人!
那么怎么办?一个就是要有大国的风范,让汉人从心里认可这个“大秦”,这个他一直在做,但由于他所处的历史阶段,离达到目的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再一个,就是最根本的,灭掉他们在江南的那个国家!东晋早一天灭亡,他就可能早一天得到汉人的支持。到了那时,他再回头收拾这些胡族,可就得心应手地多了。
苻坚并不是看不出怎么回事儿,他现在表现出来的宽容,是为了稳住他们,好先支撑起这个国家。他知道,如果现在对付他们,那这个国家很可能就会崩溃,这是不明智的。其实应该说,当时的北方能够出现一个看上去“统一”的国家,跟苻坚的这个“宽容”,也是分不开的。
第二章 临终前的话
一说起这个“临终遗言”,了解的朋友,肯定一下儿就会想起王猛,王猛临终前劝苻坚的那番话,极富前瞻性,也让我们不得不钦佩他的远见卓识。不过这里,这个“临终遗言”,除了王猛那句外,还应该再说一下儿苻坚的。苻坚的这话,虽然很少被人们重视,但是这对于我们解读他的内心,却很有用处啊。并且有趣的是,无论王猛和苻坚,他俩这个“遗言”,骨子里说得却都是一件事儿,这就是,对那个年代来说的另一个复杂得要命的问题——正朔!
一:王猛的话
王猛在临终前,特意叮嘱苻坚,他是这样说的:“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
这里“晋虽僻陋”之类,是古代朝臣对自己的君主说话时,常用的夸张词汇,不必管它。其实,王猛这番话的核心就是:东晋是“正朔”,不能伐!
但是这就有个问题,难道就永远不能伐了吗?其实也不是。等到将来这个“正朔”发生了变化,那不就行了吗。以王猛的眼光,他知道,苻坚这一辈子也等不到这个“正朔”变化的那一天,因为这不是哪个人能办到的。所以,他劝苻坚这辈子也不要伐晋。
二:苻坚的话
这是苻坚最后落到姚苌手里,姚苌逼着跟他要传国玉玺,又强迫他禅位时,苻坚说给姚苌听的。他说完这番话,姚苌一看没什么办法,就把他缢死了。
苻坚是这样回答姚苌的:“小羌乃敢干逼天子,岂以传国玺授汝羌也。五胡次序,无汝羌名。玺已送晋,不可得也!”
这里,两句话很值得一品:
一个就是:“五胡次序”
其实这个说法儿,在苻坚之前,从没有人提过。五胡难道还要有“次序”?那该以什么标准来排!我们后人看这段历史,才不管那么多,一向先来后到,谁先建国谁搁前头,也参考一下儿大小,然后就把这个次序排成“胡(匈奴),羯,鲜卑,氐,羌”。但是,这在后人看来极简单的问题,对苻坚来说,可是十分重要的!这几乎是他根本解决不了的心病。
没有史料记载过,苻坚认为的这个“五胡次序”到底是怎么排的,其实正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他一直想要把氐族抬到其他胡人之上,让人们觉得,氐族就是理所应当的统治者,但是,他又始终找不到,自己比人家更高贵的理由!所以,这个给“五胡”排次序,就是他这么多年的梦想,但却根本实现不了。就连陈胜吴广起义时,不还得在鱼肚子里塞个布条,写上“陈胜王”吗,这个当统治者的,没个“承天景命”的说辞,那就不行。但是这种小手法,只适用于个人,这里苻坚要提升的可是整个氐族人的地位!
苻坚虽然建了个大国,可是虚得很哪,基本就是个架子。不管胡人汉人,都还是在聚族而居,随时都可以密谋。不一样的就是,汉人作袖手旁观状;胡人呢,就盯着你啥时候不行,揭竿而起呢。所以,苻坚就老想给这个国家建个“秩序”,让他们服,让这个国家有点儿凝聚力。要弄个“五胡次序”,而且人们还能承认,那当然很好了。但是他没敢。那400万胡人要被激怒,然后稍微联合那么一下儿,他可就再没退路了。
再一个:玺已送晋,不可得也!
苻坚是在说:即使我死了,像你这种低贱的小羌也不配有玉玺,最该有玉玺的,是人家东晋!
很明显啊,王猛说的东晋“正朔相承,国之宝也”,苻坚的内心是很认可的。
不过说起“正朔”,我们常会觉得怪复杂,也常觉得有点儿虚。但是,它可不是没有作用啊。“正朔”最直接影响的,就是这个国家的凝聚力。对现在的苻坚来说,这可是最最需要的。
对胡人这边儿:苻坚如果是“正朔”,还弄什么“五胡次序”啊,就是这“五胡次序”,他也是想在胡人这个圈儿里,把自己树立成个“正朔”。包括他一向的宽宏等等,也跟这个有关,“正朔”之国的君主,自然要有这等风范嘛。
对汉人那边儿:现在汉人对他是不感冒,“正朔”在东晋哪,你一个胡人建的国家,文明程度还差着呢,跟我们怎么比?其实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历来都有着一个不成文的惯例,这“正朔”只能有“一个”,不可能同时存在俩。所以,就总是会“分久必合”,没有同时存在两个国家,最后还能相安无事的。最终哪个国家统一了,而且又站在了文化的巅峰上,那它就成了“正塑”。那么以汉民族的容纳特性,也就承认下来了。所以,把自己弄成“正朔”,是得到汉人支持的最好办法呀。
第三章 说说“正朔”
既然说到这儿了,就罗索两句,来说说这个“正朔”。要说这个问题,牵扯的事儿实在太多,我们简短节说就是了。
应该说,从咱们人类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这个“正朔”,是取决于文化、文明的高低。总会是低级的要向高级的去过渡。如果谁拥有了最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就算不是“正朔”,也能成为“正朔”。这个“正朔”指的不是统治者,是整个儿国家。勿庸讳言,在我们中国这片土地上,汉文化一直都是最优秀的,那么这就注定了,这个大趋势就是,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必须要推行汉化,让自己顺应然后融入汉文化。做得好的,就能统治住。做得差的,国家就不能长久。这也是清朝和元朝的差别所在啊。其实这个道理,五胡的各位君主,都明白得很哪,他们都是汉化了很多的胡人。
另外,我们上面说,王猛认为,苻坚这辈子也等不到,这个“正朔”发生变化……那么“正朔”会发生变化吗?
既然文化和文明的高低左右着“正朔”在哪里,那么当然就是可以变化的。只是,在苻坚那时候,还办不到。这时,我们的“五胡乱华”还处在前期,胡人跟汉人的融合,还差得很远。北方在文明的进化程度上,也远远不够(这里说的是胡人整体)。
让我们往后看看,历史是怎么发展的:
到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