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第290章


一日,日既夕,戒成曰:“烛坐勿寐,我往视新妇来也未。”遂出门去。
三更既尽,温不返,心大疑。俄闻门外哗,出视,则一女子坐庭中,蓬首啜泣'21'。 惊问:“何人?”亦不语。良久,乃言曰:“娶我来,即亦非福,但有死耳!”成大惊,不知其故。女曰:“我少受聘于胡大成;不意胡北去,音信断绝。父母强以我归汝家。身可致,志不可夺也!”成闻而哭曰:“即我是胡某。卿菱角耶?”女收涕而骇,不信。相将入室,即灯审顾,曰:“得无梦耶?”于是转悲为喜,相道离苦。
先是乱后,湖南百里,涤地无类'22'。 焦携家窜长沙之东,又受周生聘。
乱中不能成礼,期是夕送诸其家'23'。 女泣不盥栉,家中强置车中。至途次,女颠堕车下。遂有四人荷肩舆至,云是周家迎女者,即扶升舆,疾行若飞,至是始停。一老姥曳入,曰:“此汝夫家,但入勿哭。汝家婆婆,旦晚将至矣。”乃去,成诘知情事,始悟媪神入也。夫妻焚香共祷,愿得母子复聚。
母自戎马戒严'24',同俦人妇奔伏涧谷'25'。 一夜,噪言寇至,即并张皇四匿。有童子以骑授母。母急不暇问,扶肩而上,轻迅剽■'26',瞬息至湖上。马踏水奔腾,蹄下不波。无何,扶下,指一户云:“此中可居。”母将启谢;回视其马,化为金毛■'27',高丈余,童子超乘而去'28'。 母以手挝门,豁然启扉。有人出问,怪其音熟,视之,成也。母子抱哭。妇亦惊起,一门欢慰。疑媪为大士现身'29'。 由此持观音经咒益虔。遂流寓湖北,治田庐焉。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 观音祠:奉祀观音的庙堂。观音,梵语意译,本译作“观世音”,因唐人讳“世”字,故简称“观音”,也译作“观自在”,为佛教中的菩萨。
佛经说他救苦救难,赐人以福。我国旧时民间对其信仰极为普遍,各地多建有寺庙。
'2' 娟然:美好的样子。
'3' 酡(tuó驮)然:酒后脸上发红的样子。此指因害羞而脸红。
'4' 惭:羞惭。
'5' 澄澄:本为形容水清澈,此处借以形容目光晶亮,即目如秋水之意。
'6' 浼(m ěi 每):请托,央求。冰:冰人。《晋书。索■传》:“孝廉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伴而婚成。‘“后因称媒人为冰人。
'7' 清族:犹清门。清白人家。
'8' 授教职:被任为教官。明清府州县教官有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负责管理士子,主持孔庙祭祀等。
'9' 吊影:形影相吊,谓孤立无依。
'10'萦回:绕来转去。'11'日昃(z è仄):日斜,太阳平西。
'12'母我者:以我为母的人。
'13'直:“值”本字。价钱。
'14'肖:相似。
'15'濡煦:意谓体恤、爱护。《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濡,湿润。煦,通“■”、“■”,吐出之沫。
'16'大伦:伦常大道,此指夫妇伦常。伦常是古时封建统治阶级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准则。《孟子。公孙丑下》:“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君臣而外,加夫妇、兄弟、朋友,封建礼教称为“五伦”。
'17'株待,“守株待兔”的省词。株,树桩。《韩非子。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来国笑。“后便以这个寓言故事讽喻拘泥而不知变通的人。
'18'无论:不必说,不要说。
'19'萍梗人:像浮萍枝梗一样飘泊无定的人。
'20'帘幌:窗帘、帷幔。
'21'蓬首:头发散乱得像飞蓬一样。飞蓬,即蓬草,根枯断后遇风飞旋,故名。《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22'涤地无类:意谓全被杀光。涤,洗。此为洗劫、扫荡的意思。类,噍类,活人。
'23'期:约期,预定的日期。
'24'戎马戒严:此谓处于战争状态。戎马,军马。戒严,在战时采取的严密防备措施。
'25'俦人:同行人。
'26'剽(piào 票)■(s ù素),轻捷的样子。《史记。礼书》,“轻利剽| ,卒(猝)为| 风。”
'27'■(h ǒu 吼):传说中北方像狗一样的野兽。《集韵》:“■,北方兽名,似犬,食人。”在旧小说中,“金毛■”是佛门菩萨的坐骑。
'28'超乘(shèng剩):跳上车马坐骑。语出《左传。昭公元年》。
'29'大士:菩萨称号,此指观音。
饿鬼
马永,齐人,为人贪,无赖'1' ,家卒屡空'2' ,乡人戏而名之“饿鬼”。
年三十余,日益窦'3' ,衣百结鹑'4' ,两手交其肩,在市上攫食。人尽弃之,不以齿。
邑有朱叟者,少携妻居于五都之市'5' ,操业不雅。暮岁归其乡,大为士类所口'6' ;而朱洁行为善,人始稍稍礼貌之。一日,值马攫食不偿,为肆人所苦。怜之,代给其直。引归,赠以数百,俾作本。马去,不肯谋业,坐而食。无何,资复匮,仍蹈旧辙。而常惧与朱遇,去之临邑'7'。暮宿学宫'8' ,冬夜凛寒,辄摘圣贤颠上旒而偎其板'9'。学官知之'10',怒欲加刑。马哀免,愿为先生生财。学官喜,纵之去。马探某生殷宫,登门强索资,故挑其怒;乃以刀自■'11',诬而控诸学。学官勒取重赂,始免申黜。诸生因而共愤,公质县尹'12'。 尹廉得实'13',答四十,梏其颈,三日毙焉。
是夜,朱叟梦马冠带而入,曰:“负公大德,今来相报。”既寤,妾举子。叟知为马,名以马儿。少不慧,喜其能读。二十余,竭力经纪,得入邑泮'14'。后考试寓旅邸,昼卧床上,见壁间悉糊旧艺'15';视之,有“犬之性”四句题,心良其难,读而志之。入场,适是其题,录之,得优等,食饩焉'16'。 六十余,补临邑训导'17'。 宫数年,曾无一道义交。惟袖中出青蚨'18',则作鸬鹚笑'19';不则睫毛一寸长,棱棱若不相识'20'。 偶大令以诸生小故'21',判令薄惩,辄酷掠如治盗贼'22'。 有讼士子者'23',即富来叩门矣。如此多端,诸生不复可耐。而年近七旬,臃肿聋■,每向人物色乌须药。有狂生某,锉茜根绐之'24'。 天明共视,如庙中所塑灵官状。大怒,拘生;生已早夜亡去。以此愤气中结,数月而死。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 无赖:指品格恶劣,强横无耻,放刁、撒泼等。
'2' 屡空:常常贫困。《论语。先进》:“回(颜回)也其庶乎!屡空。”
'3' 窭(j ù据):贫困。
'4' 百结鹑:即悬鹑百结之意。鹌鹑毛班尾秃,很像褴褛的衣服,因以悬鹑、鹑衣形容衣服的破烂。庾信《拟连珠》:“盖闻悬鹑百结,知命不忧。”
'5' 五都之市:五大城市,历代所指不同,此盖泛指繁华的都市。
'6' 士类:即士人。所口:所诟病。
'7' 临邑:此指邻近县城。临,邻。
'8' 学宫:即文庙,亦为县学所在地。详前《金世成》注。
'9' “辄摘”句:就摘取圣人冠上的玉串以换取钱财,烧掉贤人手中的笏板以取暖。圣贤,指孔子及陪犯的孔门高足弟子。颠,头。旒,冕旒,古代王侯及卿大夫冕服(礼服)的冠饰。旒,玉串。煨,焚烧。板,手板,也叫“笏”。古时大臣朝见君主用以记事或指画,用玉、象牙或竹片制作。
'10'学官:清代县级学官为教谕。
'11'蠡(l í离):割。旧时街头有一种泼皮乞丐常自蠡头皮或胳膊,诬人行凶以赖取钱财。
'12'公质县尹:大家一起到县令处评理。公,公众。质,质讼。县尹,即县令。尹,原作“君”,据铸雪斋抄本改。
'13'廉:查察。
'14'邑伴(p àn 判):即县学。科举时代,学童考进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叫人泮。详前《婴宁》注。
'15'艺;制艺。即八股文。详前《陆判》注。
'16'食饩(x ǐ戏):领取饩廪。谓成为廪生。详《考城隍》注。
'17'训导:清代县一级教官,教谕之副,从八品。
'18'青蚨(f ú弗):传说中的虫名,也叫“鱼伯”。《搜神记》一三:“南方有虫,名||,一名||,又名青蚨。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