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控制术》第54章


摹!?br />
你我也会做弗雷泽尔一样的事。一天晚上,在一位朋友家参加完宴会之后,我和妻子驱车回家。我在车上对宴会上某人对我说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苦思冥想,企图搞清它潜在的含义。我问妻子安妮:“你觉得他是这意思吗?或者他是那意思?为什么他对我那样想?”
安妮最后终于忍不住说:“马克西,他当时根本什么也没想。他喝得烂醉。”
你有多少次被某人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所困扰,甚至花数小时之久去揣摩?当你前思后想时,说话的人已经在几秒钟之内便把说出的话忘得一千二净,重又将注意力转移到无数其他人、其他地方、其他事情上了。
一位运动员建立在无拘无束的自我意象基础上的回归
这位运动员名叫珍妮弗·卡普里亚蒂。她曾经在14岁便成为网坛的“现象”级人物,成长于大众媒体的聚光灯下,也处在成人比赛残酷的竞争压力之下。在她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1990~1993年之间),她3次进入大满贯半决赛,还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荣获金牌。但是,自那以后,她的职业生涯和信心都急剧滑坡,两年没有参加巡回赛,甚至被外界猜测她完全放弃了网球事业。1994年,她又爆出因吸毒被捕和从商店偷东西的新闻。
尽管赢得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金牌,她却将自己的挫折和幻灭追溯到之前一年的1991年。当时,她在大满贯半决赛中输给了莫妮卡·西勒斯,但在首次参加的双打比赛中,她还是把握住了机会。“除了1992年的奥运会之外,之后我从来没有打得那么好。”
经过两年的销声匿迹之后,卡普里亚蒂重返网坛,参加了一些最高水平的赛事。这一次,她显示了平和的心态,而不是无法承受的压力。一位记者在《今日美国》上报道了她的回归:“卡普里亚蒂的复兴似乎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她不在乎别人对她怎么想;第二,她学会了不再相信自己身上还有什么污点。”
2001年,她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决赛中击败了马蒂尼·辛吉斯,夺得了自己历史上第一个大满贯锦标赛冠军。
你应该理智地相信,与你对自己的看法相比,别人对你的看法(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被想象力放大了的)要不重要得多!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会像这位年轻的网球明星一样,从自己肩膀上卸下精神的千斤重担!
是什么使得你认为自己能做到
1998年11月4日,长期从政的职业政治家、绰号“领队”的明尼苏达司法部长汉弗莱(前美国副总统休伯特·汉弗莱的儿子)和圣保罗市市长诺曼·科尔曼惊奇地发现,他们的对手杰西·文图拉(绰号“身体”)在州长竞选中击败了他们,马上就要入主州长官邸了。这位竞选前普遍不被看好的第三方候选人,更多的是以火暴脾气和以前当过职业摔跤手,而不是因为有多么崇高的追求而知名。但就是这位竞选时没有多少资源可以利用的候选人,却赢得了37%的选票——这足以使他在有三位候选人参加、竞争残酷的州长竞选中获胜。到底是什么使得杰西·文图拉认为他真能击败民主党和共和党这两位德高望重、老谋深算的候选人呢?
如果曾经有人问你“是什么使你认为能那样做?”你也许从杰西·文图拉居于下风的颠覆性的胜利中能获得某种满足。我们经常被问及这个问题,而提问者则通常是我们的保护者和培养者。他们提问时,一般情况下是出于对我们的幸福诚挚的关心,有时候则更多的是关心他们自己,但这都无所谓,因为两种情况的负面影响是一样的。
我还记得,我认识的所有人当中,除母亲之外,每个人都反复问我:是什么使你认为你能自己创业并取得成功?如果建议我先在基层找一个职位,比如到别人的私人诊所或医院里去工作,岂不是更好么?而我母亲,感谢她的在天之灵保佑我,她从未表达过类似的疑虑,而是坚定地说,她坚信我只要下定决心去做.任何事都能干成。至于她私下里是否有过怀疑和牵挂,这我不得而知,不过我也为自己不知道而高兴。
每次正当你要去做某件有意义的事时,便有人会问你这个问题(“是什么使你认为……?”)。幸运的是,只要你不受他们的支配,无论他们对你有怎样的怀疑,你都能取得成功。强烈的自我意象是你最重要的盟友,它会劝告你说,无论任何事情,只要你下定决心去做,就会做成。许多人在兴致勃勃地选定一件事去做之后,却遭到别人甚至亲密朋友和家人的批评、消极的怀疑和惊奇。只有当你兴致勃勃选定的目标在一个对你来说最重要却又真正相信你不会成功的人物(即你自己)面前没有说服力时,你才陷入了可怕的困境。
你的意见最重要
心理学专家纳撒尼尔·布兰登博士1994年在自己的图书《自尊的六大支柱》中,将自尊定义为“我们为自己挣来的名声”。
爱因斯坦作为一个“空想家”和在校学习时的“笨蛋”而出名。换作今天,他很可能会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并要服药治疗。长大后,他在同事中还因为对数学“一窍不通”而出名!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成功。
为什么那些有前科的人希望洗心革面,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过一种充实的生活?无论走到哪里,他的坏名声比他本人还要先到,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成为非常现实的障碍,但是,最重要的最终仍然是他对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将决定他能否坚持下来,置别人的歧视于不顾。遗憾的是,曾经犯过罪又重犯的人比例很高,不过好在不是100%。确实有人过去犯过罪,但他们却能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出狱后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你肯定能将自己的自我意象从自己制造的监狱(建造这种监狱的砖石来自过去)中释放出来,过一种更充实、更有意义的生活!
别人对你的看法并不能掩盖你过去的错误,往往还会不公平地加深你的错误,同时却忽视了你取得的许多其他成就和作出的其他贡献,甚至会受到对你评头论足的那些人偏见的影响。除了通过时间和现实表现来证明之外,你无法改变这一切。但是,你根本不必接受别人对你的成见。你更了解自己,你对自己知根知底。只有你知道自己对某些理想忠诚到何种程度。你明天在别人的心中名声如何,要由你今天的表现来决定。你要无愧于今天,正如一句格言所说:“一次只能过一天”。
“良知确实能让我们都成为胆小鬼”
这句话是莎士比亚说的。当代精神病学家和开明的牧师也这样说。
良知本身是通过学习得到的、与道德和伦理有关的一种负反馈机制。如果学到的、存储的资料是正确的(这里指与谁是谁非有关的资料),如果反馈机制并不过于敏感,而是比较现实,那么其结果就是(如同在任何其他目标追寻情景中一样):我们不必再背必须立即“确定”什么对、什么错的负担。从道德和伦理上讲,良知为我们导航,引导我们沿着“又直又窄”的道路,以正确的、恰当的、现实的行为去实现目标。同任何其他反馈系统一样,良知起作用也是自动的、无意识的。
然而,正如美国宗教领袖哈里·爱默生·福斯迪克所说:“你的良知可以愚弄你。”你的良知本身就可以是错的。它的对错取决于你自己的根本信念,即你认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你的根本信念是真实的、现实的、明智的,那么良知就会成为你宝贵的盟友,帮你面对现实世界,在伦理之海中扬帆远行。它的作用就像一个指南针,使你不会身陷困境,就像水手的罗盘能让船始终远离暗礁一样。但是,如果你的根本信念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真实的、不切实际的或不理性的,它们就会使你的指南针角度出现偏差,使其指针离开正北方向,就像带有磁性的金属能干扰水手的罗盘,将船引向险境而不是远离险境一样。
良知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含义。如果你像某些人一样,在家庭教养中相信衣服上级扣子是一种罪孽,那么当你的衣服上有扣子时,你的良知就会使你不安。如果你在接受的教育中,相信砍下一个人的头颅、任其萎缩然后悬挂在家中的墙上是对的、正当的,而且是男人气概的体现,那么,当你没有想办法砍下人头并任其萎缩时,你便会感到遗憾、没有体现人生价值、没面子(而杀头的野蛮人无疑会称此为“渎职罪”)。
良知的任务就是让你幸福,而不是可怜
良知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变得幸福、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