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官》第37章


李子文的态度显然让严明很不满意,但他还是理智地问:
“你说,我怎么支持你?”
“现在是肖家的老百姓不让砍,林业局、文化局又不准砍,而董老板又时时催着我要快点砍,让他们早点施工,交通部门又不敢改设计,这种滋味真快让人憋死了。”李子文说着说着,随即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头闪过,他经常在这种紧急时刻生出办法来,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急中生智”吧。交通部门不敢负责改设计的后果,那么,把这一段截下来由乡政府来负,大不了这几米的经费乡里来出,总比这样左右为难要好。想到这里,他的思绪一下清晰起来,转了这么多的弯子,责任来责任去,核心问题还是钱的问题。
于是,他说:“我看这样行不行?这个古树盆景所需经费由我们负担,干脆不请示交通部门,我们自己做主算了。”
“我们自己做主有什么责任?”严明问。
“就是把古樟树这一段留下来,我们乡里负责设计施工,省得这些部门怕这怕那的。其实,说白了,还是钱的问题。”李子文一针见血。
“估计要多少钱?”
“大概是二万左右。”
李子文的想法不失为目前无可奈何之下,唯一可行的办法。
思量良久之后,严明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个想法。
不砍树、不架桥、也不改线,一石三鸟,皆大欢喜。
(五)
李子文暂时松了一口气,但松气不能松劲,其他施工点事情还多着哩。而且,这些天来,经过反复勘察和咨询,他觉得技术人员在小桥涵洞的设计上,因为当初时间匆忙,没有咨询当地群众〖TXT小说下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小桥涵洞太多,浪费很大。为此,李子文和交通局的监理人员商量,带上当地熟悉情况的百姓,对每个涵洞和每座小桥都重新进行一次复核,以满足泄洪和灌溉为原则,该压缩的尽量压缩,不需用盖板的改用圆管,三米够排洪需要的由原来的五米改成三米。如此一来,全路段的小桥涵洞施工比原来的经费节约了近二十万元。
为慎重起见,李子文还特地把县交通局原测量设计人员中的主要技术人员请到实地,重新进行了认定,都认为变更之后的桥涵完全可以承载百年一遇大洪灾的排洪及当地村民抗旱的需要。
李子文又一次舒了一口气,心情特别高兴。为公家节省了二十万元,这可是个不小的贡献。也许这个数字对于整条公路改造经费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捉襟见肘、甚至是寅吃卯粮的东风乡财政状况来说,这二十万元可以说是相当可观的一笔收入了。
带着这意外的收获,李子文及公路办的工作人员连续几天都沉浸在极度的喜悦之中,把古樟之事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古语话“福无双至”,眼下对于李子文来说,却是好事成双。
就在李子文为节约桥涵经费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又一桩让他兴奋的事不期而至。
这天上午,李子文正在公路上察看土方压实情况,一个久盼未到的电话打来了。
是刘鹏的电话。
刘鹏告诉他,自从接受李子文这个重托之后,他是时时记在心里,不敢忘记,总在找机会来完成这个任务。后来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省公路设计院的几位副总工程师,他们对李子文提出的在国家二级公路上设计特大古树盆景转盘的想法很感兴趣,说这正是他们目前研讨的一个新课题:即国家级一、二级公路,包括高速公路上设计特大古树盆景的利弊分析。他们原准备选择一条二级公路进行尝试,想不到春凤公路主动上报这个创意,正好解决他们的课题。他们表示很支持这次尝试,并要东风乡政府根据盆景的实际费用,向交通厅打一个报告,争取一定的经费扶助。
这可真是大好事一桩,不但解决了困扰李子文这些天来在砍与不砍问题上的难题,而且还可争取资金支持,这不能不说是天大的收获,真是想睡觉就送来了枕头。
“刘科长,真是太感谢您了,我代表全乡的父老乡亲向您表示真诚的谢意!”接完电话,李子文连手机翻盖都忘了合上,高兴地一把将卢旺财抱了起来,然后重重地摔在刚刚筑起来的新鲜松软的黄土上。
卢旺财就势在黄土上打了滚,然后爬起来,偷偷将一把冰凉的黄土塞进李子文的领子里。李子文本能地缩了缩脑袋,但没有躲避,而是拉着卢旺财一起倒在新鲜的黄土上,连续打了几个滚。见两个乡里干部肆无忌惮地在地上打滚,惊得正在施工的民工赶紧跑过来劝解,他们以为两个乡里领导在打架哩。
两人连忙住手,抱拳作揖,笑着向他们解释是闹着玩的。
两个人抖干净身上的黄土后,李子文余兴未了,说:
“走,把公路办的人都叫过来,今天的晚饭我请客,不醉不休!”
酒桌上,李子文难得一见的酒兴上来了,他连续给每个人敬了三杯,然后,每个人又都回敬了他三杯。也许是兴奋状态下的酒量也会增长,连干十多杯后的李子文竟没醉倒,只是没话找话地重复说着一句话:
“弟兄们,今天高兴,修路以来从来没有今天的心情这么好!来,再喝一杯!”
“干……”
“好。”卢旺财更是喜形于色,摇着通红的脑袋说:“李书记,这一省一争,先后可就是几十万了,我们公路办是功劳不小呀。到时,我们的下乡补助可要兑现啊!”
“如果这笔经费到位,我一定向领导争取到各位的辛苦费。”喝了酒之后的李子文也大包大揽起来。
“我只是说说而已。”卢旺财表示,“就是今后不给我们下乡费,我们也要做好工作,何况跟着李书记做事舒畅哩!”
李子文也很喜欢这样的夸赞,这种淳朴、原始没有世俗污染的夸赞比起那种刻意迎合奉承的夸赞要绿色环保得多。但李子文还是假意地回应道:
“你可不要夸得太肉麻了,我可不是五月初五生的——吃糕(高)啊!”
卢旺财等人离开之后,李子文的酒劲开始发作。正要上床睡觉,一辆黑色现代轿车停在家门口,走下戴着墨镜的董建军。
礼节性地握过手之后,来到大厅坐下,董建军从提包里抽出来一个信封,递给了李子文。李子文条件反射似的问:
“董老板,你这是什么意思?”
董建军这次是开门见山,直达主题:“李书记,我们是老朋友了,我就实话实说,这次桥涵变更后节省下来的经费希望能让给我。”
“这怎么行呢?按照合同规定,变更之后的土石方和小桥涵洞经费,不论增减,都由甲方也就是我方承担。如果土石方增加了工程量你也承担么?”李子文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
“李书记,我们是兄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桥涵工程费本来就是你精打细算抠下来的。可乡政府财政是个无底洞,你节省再多也填不满,更没有谁会念你的功劳和贡献。让给我,除了公路办的人谁都不知道,你好、我好、大家好。”董建军的话似乎入情入理,但李子文听不进去,坚决不答应。经反复解释,董建军却一再坚持,李子文只得拿出严书记来做挡箭牌,他也不想当面和董建军撕破脸。
可谁知一说严书记,董建军反而笑了起来:“只要你同意,严书记那边绝没有问题。”说到这里,董建军凑到李子文的耳边,“就是严书记要我找你的哩。”
一句话说得李子文更加警觉起来,他想起第一次见到董建军时,严明马上把他介绍给自己,又想起开标会前严明问自己多少钱一公里比较合适的话,结果董建军就碰巧中了标。还有,这次桥涵工程节省经费,他只是简单向严明汇报了一下,连何林春都不清楚,如果没人通知他,这董建军难道能掐会算?
现在,一切都明白了。不过,李子文觉得自己明白得太沉重了,以至于沉重得自己不知如何处理这件事。但是,李子文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在时刻提醒他:董建军这种人是交不得朋友的,这种人的钱是万万拿不得的。要不然,又要像上次那样不知如何处理,最后送给敬老院的老人。不管严明是否真的被董建军拉下了水,自己必须站稳立场,保持清醒。
这样想清楚了之后,李子文把钱放进董建军的提包后说:“如果你不把钱收回去,这个事就没有什么可谈的。既然你说严书记同意了,等我跟严书记汇报之后再说。”
董建军连忙纠正说:“我不是说严书记同意了。我是说严书记说,你是分管的领导,要我先找你。”
“我懂你的意思,我的观点是,不管严书记是否同意,你把该干的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