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官》第48章


董建军没有再回答,办案人员却紧追不放:“你不回答就说明是送了?”
“……”董建军不置可否。
“好,不反对,就是默认。送了多少?”
“我只能到此为止了,你们不能再逼我了,我可还要做生意的呀。”董建军委屈地说。
“那就这样,至少你承认送过礼物给他。”办案人员总算是有所收获。
在找不找熊茶花谈话的问题上,调查人员内部发生意见分歧。有人主张找,举报人既能指名道姓,就有一定根据,如不找,无法交代。反对找熊茶花谈话的意见则认为:这男女关系,(文*冇*人-冇…书-屋-W-R-S-H-U)都是男女双方两个人秘密干的事,无凭无证,无时间、地点、人证,怎么好开口去问。再者,这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如果问不出来的话,反而会被动,俗话都说“捉奸要拿双。”
正在他们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何林春来找他们了。何林春和郑副书记关系很好,在春江县机关号称春江“五朵金花”的五大美女中,她们就是其中两个。
一见面,自然一番互相攻击的打情骂俏。亲热之后,才问明来意。
“怎么这个时候记得来看我?”何林春说。
“美的你!没有重要事,我特地会来看你?”郑副书记实话实说。
“那一定是出了腐败分子了,而且还是级别很高的,是吧?不然,用不着劳驾你这大书记出马了。”
“李子文,也可算是大。”
“什么,你们来调查李子文?”
“怎么,李子文就不能调查么?”
何林春再也没有开玩笑的兴趣了:“他能有什么问题?”
“反正你是乡长,跟你说说也无妨。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线索,其他问题都一一排除了,剩下两个问题,一个是收受修路老板的礼物,这个基本上已经认定。还有一个就是作风问题。我们正为此事争执不下,你帮我想想看,到底找不找有关人员谈话。”
“作风问题?”何林春再次惊讶起来,“要说其他人作风有问题,我不敢保证,可说李子文有作风问题,打死我都不会相信。你们是要找谁谈话?”
“熊茶花。”
“她?我不敢保证她没问题,但把她和李子文牵在一起,我看你们还是慎重为好。”
“对李子文你就这样了解、信任?连人家的私生活都清楚,你们是不是也有一腿呀!”
“去你的。说实在的,我接触过很多男人,但像李子文这样对爱情专一、痴情,又极有责任感的男人还真是少有。你知道吗,我们乡机关大院的女家属都把他作为好丈夫的偶像来崇拜,其中也有我。”
“这么说,这个问题没有调查的必要了。”郑副书记开始动摇了,“不过,接受老板礼物基本上是属实的,我们已经调查证实了。”
“他绝对不是那种贪钱爱财之人,这里面可能有蹊跷。你们还是再慎重一点,千万不要冤枉好人了。”何林春再次提醒道,“你们最好还是找李子文当面问一问,证实一下。”
“即不好色,又不贪财,你简直把他神化了。可你们严明书记不是这样认为的,他说既然有人举报,就不可能是空穴来风。”
“乡镇关系复杂啊!”这个时候,何林春才意识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了,她叹了一口气,“你们要调查,这是你们的权利和职责,我无权干预。不过,我有种预感,到时你们一走会查出一个清正廉明、洁身自好、大受群众欢迎的清官来。”
“你这么自信和肯定,我们倒真是要调整一下思路和策略了。这个熊茶花还是不找她谈为上策,我们直接找李子文谈,他可是我们春江唯一报市里的‘十佳基层纪检干部’啊,要是无凭无据的一封匿名信,把这个典型抹黑了,我可担当不起。你把李子文叫来,我亲自找他谈次话。”
“人家一大早就到了公路现场监督施工,连自己父亲七十大寿的生日都没有请假哩!”何林春说到这里,动情得眼眶都湿润了。想起自己到东风和李子文共事一年多来,一件件、一桩桩的急难重事都历历在目,有些处置的急难险事至今还刻骨铭心。说实话,尽管自己是乡长,是他的领导,但她始终非常尊敬他,把他当作自己的大哥一样敬重。他也是真心诚意地帮助她。有时,为了协调书记、乡长之间的关系,李子文把目前乡镇管理体制中“一切都是书记说了算”的潜规则告诉她,并告诫她,除了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外,要学会忍耐、克制、宽容,说每个书记都是由乡长过来的,说难听一点,都是先当“孙子”后当“老子”,当不好“孙子”就当不上“老子”。因此,李子文常常要她把自己的角色调整好。但在工作上,他总是站在她一边,积极支持,主动配合,自觉服从,不知为她分担了多少压力。
何林春想着想着,不禁心头颤动起来,就是这样一位对事业忠心耿耿、对同事真心诚意、对群众热心帮助的乡领导,怎么会招来这样莫须有的罪名?她回想起近几个月来,严明对李子文的种种猜忌、怀疑以及工作上设置的种种障碍和难题,她感到一阵阵寒心。可李子文却顶着压力,忍辱负重,带着公路办的同志硬是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扫清了一个个障碍,使公路改造工作不但进度快,而且质量好,得到了县里的肯定和表扬。
“你还站在这里想入非非什么,还不快去把李子文叫来。”郑副书记的话,使何林春一下回过神来,赶紧来到办公室问汪祥联系上了李子文没有,汪祥也急得上蹿下跳心发慌:
“我一直在找他,可一直关机。现在已过了十二点了,按说也该吃午饭了,可还是联系不上。”
“小车可以进去么?”何林春在考虑用她的“51号”把李子文接过来。
“刚下过雨,很难走。”汪祥回答,“他们的摩托车也是走一段、扶一段。”
两个人一个劲地干着急。
(二)
桃花溪这边,李子文更是心急如焚。承包老板在其中做了手脚,有三分之一的水泥是复合硅酸盐水泥。这种水泥,大多数是不合格产品,在桥涵建筑上更不能使用这种水泥。但这种水泥价格很便宜,一些承包老板喜欢在施工时掺和着使用这些水泥,以求降低成本。
李子文发现这个问题之后,立即和县公路局在工地现场监督施工的负责人商量,让老板迅速撤换这些水泥。老板无可奈何地说,路难走,水泥不得进。但李子文他们态度坚决,不容商量,并临时调动了十多辆农用车,才把水泥运进来。
这样一折腾,时间就过了几个钟头;等到水泥到齐时,已是下午两点钟了。这时,大家才记起没有吃午饭,李子文也才想起父亲生日酒恐怕早已吃过了。本想打个电话回去,却又没有信号,只得等把最后一个桥墩浇铸后再回去了。
直到下午四时,桥墩基脚才浇铸完。李子文匆匆在工地上吃了一个盒饭,急急忙忙往老家赶。
刚到村口,看见一群人拖着大板车,一路小跑着,走近一看,李子文惊呆了:是翠兰和姐姐、姐夫们。
李子文放下车子,一问才知道父亲一直在等他回来吃饭,而且说他不回来,谁也不准动筷子。于是,从十二点一直等到下午四点,电话打烂了,又一直在盲区,父亲才失望地说了一声:“开饭。”之后,急火攻心,一头栽倒在地上。
一听这些,李子文的鼻子一酸,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他伏在板车边框上,看见父亲微微闭合着的双眼,轻轻地叫了声:
“爸、爸,是儿不孝,让你失望了……”
父亲慢慢睁开了眼,露出了一丝微笑,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李子文把耳朵凑近父亲,才慢慢听懂了父亲的意思。
父亲是说,不要去医院了,不要浪费钱了,他要死在家里,不愿死在外面,省得做游魂野鬼。
“爸,您千万不要这样想,我一定能把您救过来!”李子文流着眼泪劝慰父亲,赶紧问打了“120”没有。听说打过了,便换下大姐夫,拉着大板车,急急往前赶,走了几里路,才碰上了匆匆赶来的120急救车。
随诊的医生下车后来到板车边,给父亲量完血压后,又用听诊器听了听心脏,一边问发病的原因,然后对李子文说:
“非常危险,这是急性重度心肌梗塞,从目前的生命体征来看,恐怕到不了县医院。怎么办,去不去?”
医生是极端负责任的,要不然他不会说这种令人丧气的话。但李子文却不容商量,坚持要把父亲送去医院。这时,板车上的父亲在“喃喃”地说着什么,李子文连忙过来贴在父亲脸旁。父亲咿咿呀呀地说着,姐姐、姐夫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