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几个灵魂》第47章


苑降幕埃炒佣苑剑桓叶远苑教岢鲆螅蛔芎ε卤慌灼ε旅挥腥苏展耍志醯米约好挥心芰ψ约荷睿蛔芫醯米约何抟牢蘅俊⑽弈芰Α⑷狈Α?br />
这些特征严重的时候,就可以定义为依赖性人格障碍。不过,在不足以称为有障碍的人中,也有很多人具有这些特点,我们可以说这些人是依赖性人格。依赖性人格的人可能出现的其他心理问题主要是抑郁。因为当你依赖别人,你就把自己的幸福交到了别人手中,一旦被依赖的对象对你不够好,你就不可避免地会抑郁。
依赖性人格的子人格中,有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子人格。
第—节 我用泪光吸引你——“哭泣者”
在他们的子人格中,经常会有一个爱哭的人。
依赖者依赖于人,难免有时会受到冷落,越是对他人纠缠不休,往往受到的冷落就越多。这个时候,心里难免不产生愤怒、恐惧或抑郁。
他们不敢太多愤怒,因为愤怒的结果,可能会惹恼自己的靠山。于是,他们会把愤怒压抑转变为抑郁,转变为哭泣。抑郁和哭泣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因为它可以激发“靠山”的怜悯之情。
哭泣着而有人来安慰,是依赖者心中最幸福的事情。
这是一位女性的子人格,子人格的名字叫莲莲,是一个女孩子,十八九岁。她的发型为披肩发,穿白色连衣裙。第一次在想像中出现的时候,她是在河边哭泣,渴望着有人来安慰、倾听她诉说心中的苦闷。她最怕一个人孤独寂寞、别人的冷眼。她犹豫自卑、脆弱敏感、优柔寡断。
长发,在表演性人格中和依赖性人格中都会出现,是多情的象征,缠绵的象征。在依赖者这里是“哭泣者”对异性的依赖的象征。多情是她们潜意识的手段,是为了吸引异性。正如一首歌的歌词“没有星光的夜里,我用泪光吸引你”。她们的悲哀是自怜,也是为了博得别人的怜惜。在这个子人格身上,实际上有性的元素。
“哭泣者”以女性居多,但是也不全是女性。也有男性的哭泣者子人格,他们的外形一般是天真的少年形象,瘦弱纤细柔美,容易勾起女性母性的关怀。
注意,“哭泣者”是依赖者不顺利时产生的消极情绪的化身,可是又成为了依赖者寻求依赖的工具。实际上有一个子人格在背后利用“哭泣者”做依赖工具,或者对她传输“没有人可依赖是不行的”一类的观念,这个子人格往往是“狡猾的魔鬼”一类的子人格。
依赖者和表演者一样,都是在操纵别人,依赖者也是广义上的表演者,但是不同的是,她只演一种角色,就是“柔弱的我”。表演者追求的是别人的注意,而依赖者要的是别人的关怀照顾。
如何应对“哭泣者”呢?
依赖也不是不好,只不过不能过度。假如这个“哭泣者”占了主导地位,这个人就成了一个“哭泣者”了。林黛玉是不是这样一个人,我们无法考证,我们也不可能为她做人格意象分解。但是,我们知道,并不是谁都能够接受林黛玉。虽然她聪明、美丽,但是那从春流到秋,冬流到夏的眼泪的确让好多人觉得受不了。
假如有个人有这样的“哭泣者”子人格,非常爱哭,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或者说,假如自己不幸是这样的人,自己又应该怎么办呢?
哭泣,是需要酝酿情绪的,是需要氛围和环境的。这环境必须安静,光线不可太好,人才可以哭。假如是在游乐园,或者四周都是打游戏机的,或者在劲舞的舞场,似乎谁都难于哭泣。所以如果一个人总是执著于“哭泣者”子人格,我们可以让他想像一个这样的情境,于是“哭泣者”就不见了。如果在实际的生活中,让他走出户外,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哭泣者”出现的频率也会下降。
第二节 惹人怜爱的小家伙——儿童或小动物
绝大多数人的子人格中都有动物,也都有儿童。不过,依赖性人格中动物和儿童的数量相对要多一些。也许,这正反映了依赖性的人在心理发展上的不成熟性吧。
而且,我们可以看出,依赖性的人所想像出的儿童中,多数也表现出对人的依赖这个特点。
有一位女士的子人格中出现了这样的两个形象:小红,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扎着小辫,穿着有大红花的衣服。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和哥哥一起玩。最不喜欢的事情是有人招惹她。还有一个形象叫小兰,也是一个十三四的女孩,外貌像小红,但是更弱小,需要别人的帮助,胆小,紧张。
小红和小兰是她性格中两个很接近的侧面,区别是小红更活泼外向,而小兰胆小一些,但是她们都关注着别人,依赖着别人。小红快乐的前提是要有别人和她一起玩,小兰则最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样的性格说不上不好,但是,在失去依赖对象时,她们就会在情绪上受到比其他人更大的挫伤。
同一个人还有另外的两个动物意象,一只是母猫,白色的,长毛,眯着眼睛。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主人怀里或身边听主人讲故事,让主人抚摸它。它的性格是温顺、听话、依赖。
还有一只小狗,也是白色的,总是欢蹦乱跳,扑到另一个子人格少爷的腿上,让少爷逗它。
除了可爱的动物外,依赖性的人还有一些可怕的动物子人格,比如吸血的蝙蝠。“吸血”象征着从别人那里吸取生命的力量,而这是依赖性的人所常做的事情之一。当然,这不是他们希望自己表现出的形象,毕竟蝙蝠不美丽。不过,这也并不是最坏的形象。因为在被依赖的一方,还会有更不美丽的比喻。有一位先生,他的妻子依赖性太强了,他实在受不了了,他竟然把妻子比喻为蚂蟥。
如何应对儿童和小动物呢?
依赖者的儿童和小动物子人格都很可爱,一般不需要改变。如果感觉过度了,可以在想像中诱导儿童长大,长大后,他们的依赖性有可能会有所降低。
吸血的蝙蝠、蚂蟥等动物形象虽然看起来很可十白,但是实际上没有什么可怕的。蚂蟥在吸血的时候,你越往外拽,它就越用力吸。可以用转换想像的方式来减弱它的“依赖性”。首先,可以让来访者想像那不是一个蚂蟥,而是一只饥渴的小猫,正在吮吸猫妈妈的乳房。也就是说,你不能用蚂蟥的方式来依赖,不能伤害别人或者强夺别人的血,而可以用小猫的方式来依赖。如果原来是蝙蝠,可以想像那不是蝙蝠而是蝴蝶,是在吮吸花蜜。这样,就可以把矛盾减少化解。
第三节 依赖的理由——病人
得病是得到关怀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因此,依赖性的人几乎必然有“生病”的子人格。
例如,荣荣,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她瘦弱,有病,贫血。她面色苍白,眼睛小,尖下颏,营养不好的样子。她天生一副让人怜惜的样子,性格懂事,体谅父母,不提无理要求。
在其他依赖性的人,有病的子人格可能样子会不同,比如,眼睛也许会是大眼睛。但是,面色一定是偏于苍白的。也许有的子人格会有咳嗽或疾病的症状。
假如依赖者的“病人”子人格占据了他人格中的一个主要地位,这个人就有可能真的得病。因为一个人是不是得病,除了身体素质的原因,病菌的原因等等之外,心理和情绪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像中医所说的,“七情可以致病”,消极的子人格会引起相应的情绪和身体变化,很有可能引起真实的身体疾病。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会比较难以分辨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因为他先得了病,然后才出现这个“病人”子人格呢,还是因为他有依赖性,然后产生了这个子人格,然后才得了病。不过,我们也不大需要搞清楚孰先孰后,因为有一点是清楚的。“病人”子人格的存在会增加他得病的可能性,而得病的事件也会加强他的“病人”子人格,而且可能会加强他的依赖性。这两者之间有互相促进的关系。我们只要削弱了其中一个,另一个也会随着削弱。
假如一个人的“病人”子人格占据了心灵的主导地位,而他的身体却偏偏比较强健,并没有出现身体疾病,潜意识中的压力就会引起一种心理症状——疑病症。一个有疑病症的人会不停地怀疑自己得了某种严重的疾病,比如癌症、心脏病等。即使在医院检查后,医生说他没有问题,也不可能消除他的疑心。他会怀疑医生没有认真检查,怀疑医生知道他有了不治之症而对他隐瞒真相。即使多次找不同的医院检查而没有发现疾病,他也不可能消除怀疑。因为他有一种感觉
“我明明是有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