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第13章


三、实际回向,以己之善根回求平等如实法性。
直到第二年才有机会,请性空法师、慧空法师诸位上人在东塔禅堂回向,了凡先生己巳年所许下的愿终于圆满了,真正做到了。了凡先生命中无子,现在他想发愿求得,所以他又发愿行三千善事。由于他是诚心发愿,所以立时得到感应,三千愿事还没有圆满,第二年就生了儿子天启。
※※※
※※※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①。或施食贫人,或放生命②,一日有多至十余者。至癸未八月③,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
【注释】
①历日:日历,历书。
②放生命:即放生。释放被羁禁的生物。佛家以不杀生为善举,规定“五戒”的头一条即“不杀生”,同时提倡“放生”。佛教要求佛门弟子应以慈悲为怀常行放生,据此可得长命的果报。
③癸未:指1583年。
【译文】
我每做一件事,便随时用笔记下来;你的母亲不会写字,每做一件事,就用鹅毛管印一个红色的圈在历书上。或者给穷人布施食物,或者放生,一天有的多达十来件。到癸未年八月,三千件的数量又圆满了,再请了性空等人,在家里回向。
【点评】
了凡先生每天行善,做了一桩善事后便记录在案。夫唱妇随,了凡先生的妻子也跟着一同行善,可谓相得益彰。他的夫人因为不能识文断字,所以只能以符号记录所行之善,她每天在家里的日历簿上用鹅毛笔沾印泥记录自己的善行。有时是施舍食物给贫苦之人,有时是买来活物放生。
佛教有“六度”,度为度生死海的意思,其行法有六种: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其中布施是以福利施与他人。施舍的种类很多,以施与财物为本义。佛经中说:“言布施者,以己财事分布与他,名之为布,己惠人目之为施。”
佛教还宣扬“放生”,就是释放被羁禁的生物、活物。“不杀生”乃是佛教戒律之首。杀生的人,当坠落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受无穷苦;侥幸为人,亦受短命等恶报。所以说杀生是最大的恶业,而放生则是最大的功德。《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中记载释迦佛过去世为流水长者子。一次,长者子经一空泽,见池水涸竭,万鱼被曝晒将死。长者子先取树叶遮住阳光。后来发现,恶人为了捕鱼,在源头处截断了水流。长者子即向国王借了象队,到上流用皮囊盛水,运到空泽,倾泻池中,救活了万鱼。中国流行放生乃始于隋代天台大师智。智“买断蔰梁,悉罢江上采捕”,就是让渔人在天台山海隅放生。当然,佛教所说的放生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现的活泼泼的动物,认定它还能活命,故而买来放生。要随缘应化,如果故意去找寻作为,则又是攀缘了。
了凡夫妇在起初是一天难得行善一次,故而完成三千善事耗费了十多年之久。现在一天有时能行善十多件。从庚辰年到癸未年,只用了四年之功,便将三千善行都做得圆满了。故而再次请来性空法师等人在家中的佛堂做回向。
※※※
※※※
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登第①,授宝坻知县。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②,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③。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④。
【注释】
①丙戌:指1586年。
②坐堂:官吏坐在官署的厅堂上问事判案。
③纤悉:细微详尽。唐·孟郊《秋怀》:“还如刻削形,免有纤悉聪。”
④赵阅道:北宋官员。名挘衷牡馈W院胖亲印a橹菸靼玻ń裾憬橹荩┤恕>暗v进士。景祐初,累官殿中侍御史,刚直敢言,不避权贵,时称“铁面御史”。历任益州路转运使,加龙图阁学士,知成都。神宗时,擢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石罢职。有《赵清献集》。为官清廉,任成都转运使,到官时随身只带一琴一鹤。《宋史·赵挻芳窃兀骸暗墼唬何徘淦ヂ砣胧瘢砸磺僖缓鬃运妫晃蛞祝喑剖呛酰 被辜窃卣栽牡牢恕俺ず袂逍蓿瞬患湎层场保聪才恍斡谏杉Ψ颍蛘咚底龅搅恕安灰晕锵玻灰约罕钡木辰纭F缴痪哿膊聘唬换垦坷帧U栽牡郎朴谀谑。端问贰芳窃厮叭账拢胍贡匾鹿诼断阋愿嬗谔欤豢筛妫虿桓椅病薄?br />
【译文】
到了九月十三日,又起了祈求考中进士的愿心,许诺做善事一万件。后来果然在丙戌年考中进士,并被授为宝坻知县。我准备了一册有空格的本子,题名叫《治心篇》。早晨起来坐在县衙大堂上,家人带出交给门役,放在案上,所有做过的好事、坏事,再细小的事也不遗漏地记录下来。晚上在院子里摆上桌子,效仿北宋的赵捘茄傧阆蛏系圪鞅ā?br />
【点评】
了凡先生命中不能中进士,现在他又发愿要中进士,九月十三日,他又许下善行一万件的愿,希望能求得进士。从癸未年九月十三日这天起,到丙戌年,仅仅三年,了凡先生又高中进士。朝廷派他去京都附近的宝坻县任知县,他原本命中算定要到偏远的四川当一个县长,现在情况都发生了改变。
了凡先生在宝坻县知县任上,也不忘行善。他准备了一本册子,题名为《治心篇》,这是一本时刻检点自己内心善恶、起心动念的记录本。每天早晨起来升堂,家人便将这本册子携带了交给衙役,然后置于他的案头之上,每天所行之善,所犯之恶,一丝一毫都记录在案。每天晚上还要效仿宋代的赵阅道,在自家庭院中设立香案,将一天所做的事情向天帝、鬼神禀报,不敢有丝毫隐瞒。
※※※
※※※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①:“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
【注释】
①颦蹙(cù):皱眉蹙额。形容忧愁不乐。
【译文】
你母亲看到我做的善事不多,就皱眉说:“我以前在家里,可以帮助你来做善事;现在你许诺了一万件,但衙门里没有事情可以做,什么时候才能圆满呢?”夜里忽然梦见一个神人,我说善事难以完成的原因。神人说:“只减免百姓租子一件事,那一万件善事便已经圆满了。”
【点评】
了凡先生从前没有担任官职时,时间较为充裕,所谓“无案牍之劳形”,可以专心行善,现在公务繁忙,大部分时间都在府衙之内,与社会民生以及日常生活接触不多,所以行善的机缘也就显得少了。他的夫人见了凡先生行善已经大不如从前一般勇猛,面露忧色,因为已经许下一万条善事的大愿,以如此的效率去践行,要到何时才能圆满呢?了凡先生也产生了同样的担心,白天正在焦虑之时,晚上就有了感应。一位神人托梦给他,解其心结。了凡先生对神明讲:自己许下一万条善行的大愿,但是因为公务缠身,没有以前那样充裕的时间专心行善,恐自己于近年无法圆满此愿。神明开示他,说他最近所做的减粮的举措,惠济众生,意义非凡,只此一项义举便可抵一万件善行。
※※※
※※※
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①,减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适幻余禅师自五台来,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吾即捐俸银,请其就五台山斋僧一万而回向之。
【注释】
①区处:处理,筹划安排。原出自《汉书·黄霸传》:“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
【译文】
因为宝坻的土地,每亩要收租二分三厘七毫。我为此筹划安排,减到了一分四厘六毫,确有此事,但心里却既惊且疑。正好幻余禅师从五台山来,我把这个梦告诉他,并问这件事能否相信?幻余禅师说:“如果行善之心真诚恳切,那么一件事便可以当一万件事,何况全县减免钱粮,上万民众受到了福荫呢!”我便立刻捐出俸禄,请幻余禅师就在五台山把斋食施给一万名僧人来回向。
【点评】
原来,由于了凡先生内心慈悲、宅心仁厚,自从他出任宝坻县知县后,便将田赋减少了。前任知县当政时,每亩田按照二分三厘七毫的标准来收取田赋,了凡先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