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才家庭造》第14章


孩子一听,更加痛不欲生,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可理喻?”接着,他大吵大闹,完全就是一种发疯状态。妈妈一气之下,提着包就走人了,来听我的讲座了。
听完讲座,妈妈就后悔了,说:“王老师,我听您一说,才知道我在孩子身上犯了罪。”
我说:“你这个家长确实不应该。孩子九点才参加考试,你七点把他叫醒干啥?孩子在学校五六天里一直是那么高强度学习,好不容易回家睡一会儿觉,你稍微有点善心的话,怎么忍心去把他叫醒呢?睡着的孩子往往是最美丽的,你看他睡那么深沉,那么投入,说明他心理、生理上都需要睡觉。你不仅是做得不对,简直有点残忍。”
我给家长们的建议是:孩子周末睡觉的时候,不要叫醒他,他能睡多长时间,就让他睡多长时间。因为,周一到周五的几天学习,孩子是非常紧张的。以北京的孩子为例,每天六点起床,中午往往没机会午休,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开始睡觉,他们的睡眠严重不足呀!一个青少年正常的睡眠时间应该保证每天八个小时。而孩子们每天只能睡六个小时,怎么办?可不可以变通一下?也就是说,周一到周五,每天睡六七个小时;到了周末,狠狠地补他一觉,有时甚至能睡十二个小时,最后平均算起来,每天也有八个小时了。
我在班里还有一个规定:平常把这个教室闹翻了,大楼闹塌了,我都不管、不限制,但是有一个时间必须绝对安静。什么时间?午睡时间。人大附中的学生是12∶00放学,13∶30上课。我要求从12∶40到13∶20这40分钟,班里必须做到鸦雀无声:愿意学习的可以自己看书,但不能讨论;愿意睡觉的就睡觉。这个时间段里,教室里决不能像赶集一样进进出出,进来的就不能再出去了,出去的也不能再进来了,由班干部值班监管。
我认为,中午是一天的加油站。法国法定:国民每天中午必须保证一个小时的睡眠,很人性化。学生6∶00起床,到了中午12∶40吃完饭,大量的血液在胃部流淌,脑子是缺氧的,这样的学习根本没有效果。所以,我坚决反对学生中午统一在教室里自习。我们班的科任老师要是中午往教室跑,我也是不愿意的。老师一进来,和学生一问一答,影响周边一片,其他同学就没法休息了。
中午瞎疯的那些学生,下午上课第一件事就是睡觉,课堂上能睡倒一片。所以,我的数学课很少安排在下午。偶尔有下午的课,我都不马上开讲,先给他们唱一首歌,或者讲一个故事,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面去。
说完了睡觉,就该说起床了。
如果一个人为了每天按时起床,都需要付出意志上的努力,就活得太累了,一辈子也很难做出一点成绩。该起的时候立即起床,该睡的时候马上睡觉,这种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生物钟。至于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因人而异。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生物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当地小镇上的人家都以康德的作息时间,校准自家的钟表。由于作息严谨,康德创建了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的哲学系统。
当然也有例外,就是那种发疯似的学习的人,也叫狂人。他们可以一学一晚上,学到兴奋时,几晚上不睡觉。但那也是偶尔为之,不能长期如此。
中小学生应该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在我看来,第一,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锻炼。第二,平均一天八个小时的睡眠,这是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我有一句话送给每一个孩子:你可以长时间不学习,但是你学习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必须是高效的。
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呢?想踢球,我痛痛快快地踢,浑身大汗,畅快淋漓。想听音乐,我就全神贯注好好听,陶醉于音乐中,休息刚才那半个波涛汹涌的数理化脑瓜子。而只要一打开书本,你必须做到全情投入、心如止水、四大皆空。最怕的是,你学习的时候还想着电视节目,玩的时候又想今天作业还没写完。有些学生写一晚上并不出活,为啥呢?就是因为三心二意!有些家长也浑浑噩噩,只要看到孩子关在房间里,坐在书桌前,就觉得踏实。孩子干什么了?他也不管。有时候孩子在房间里坐了一个晚上,出来喝点水看看电视,家长就横眉冷对、唠唠叨叨:“你看你磨磨蹭蹭的,又出来干啥!”
学习有两种状态。一种像快要饿死的人扑在面包上;一种是眼馋肚子饱,感觉饱了,又想再吃一口。像快要饿死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学习的人,往往是短时间内进步很快的学生。只有进入这种状态,孩子才能领略到攻坚大战前夕,那种波澜壮阔的盛况。而眼馋肚子饱的孩子往往学得不专心,玩得不痛快,其实是很可怜的。
我在沂水一中教过一个学生,叫马建波。这孩子是高二提前参加高考的,当时称之为“冲刺”,让高二年级一些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先试试水。高二距离实际高考还远,学生们并不紧张;但是,马建波就拼着命地去学。那时学校条件还比较艰苦,学生们都在平房里上课,没有电扇,更没空调。高考前,教室被晒透了,学生们坐在里面,个个热得大汗淋漓。好在平房外面有许多树,氧气充足,空气凉爽。马建波就能坐在树阴下,一上午都不抬头。什么苍蝇的袭击,蚊子的叮咬,他毫无觉察,纹丝不动。每一次,我都非常感动地站在教室门口,欣赏马建波学习,我觉得那是人世间最美的一幅画。
我们几个老师议论,这个学生今年高考肯定没问题。果真,一个高二的孩子,和上千名高三的学生一起考试,竟然拿到了全县第十名!马建波被录取到国防科技大学,后来又考到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现在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教授。就马建波的实力,即使读完三年高中,要冲击一所那样的名牌大学,也很困难。但是,他在高考前表现出来的这种拼劲,那种专注,就像一个人在看一本妙趣横生的小说:外界已经不存在,只有书中的世界呈现在脑海里,通宵都不觉得累。第二天,昨晚的每个情节他还能历历在目。当一件事把一个人的兴趣完全吸引过来的时候,不论年龄大小,他已经不需要自制力了,全身心乐在其中,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
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曾严格地规定儿子的学习时间和游玩时间。小威特学习功课时,老威特决不允许有任何干扰。幼年的小威特平均每天有15分钟的学习时间。这个时段,其他任何事情一概予以拒绝。父亲总是说:“小威特正在学习,现在不行。”到后来,小威特每天只需花费两个小时学习,就足以胜过同龄的孩子。余下的时间,小威特全部用来运动、休闲和社交,从而成长得更为优秀和全面。
所以,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力,第一步就要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
我带的学生成绩好,就是因为这些学生学的时候是疯学、狂学,玩的时候又是撒开了玩,玩都要争第一。要不,12班能拿学校足球联赛和运动会团体总分的冠军?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埃蒙德·费希尔给中国学生的最大忠告是:少学习,多思考。科学和艺术一样,需要直觉和想象力。孔子也说,学而不思则惘。
我的学生侯晓迪曾是人大附中最有名的网上刀客、校园黑客。编程、盗号、设计病毒等技术,他样样精通。最辉煌的战绩是:他一口气“窃取”了100多位老师263邮箱的账号和密码。
不过,这不仅仅是一场恶作剧,这个“黑客”也不“黑”。很快,侯晓迪就以此申请了《邮件系统安全性研究》课题。每天和他的助手起早贪黑地泡在实验室,好多个夜晚,为了把一个实验做完,他们连回家都要校办老师催促。最后阶段,侯晓迪干脆一鼓作气,把实验搬到了家里。
2001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来到人大附中,侯晓迪向陈部长,以及全国媒体公布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邮件系统安全性研究》,并演示了263免费电子邮件系统的安全漏洞和解决方案。
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往往成为初等教育的一种延续,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知识含量。这些只能靠证书,用考分来衡量。而在这些证书和考分的背后,负载的能力究竟有多少?
说不准。
知识和能力不能划等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能力,有能力的人也未必就要有多丰富的知识。我们国家的教育,由于人口太多,竞争太残酷,长久以来,却陷入了知识教育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