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才家庭造》第21章


“孩子,我发现你最近越来越善解人意了。”
“你的悟性挺高的。”
“你现在做事越来越讲究统筹安排了。”
“嗯。有思想,动手能力强。”
俗话说:“响鼓不要重锤。”也对也不对。鼓槌敲到哪儿,声音最响?找到这个点,比使蛮劲有效多了。
我有个学生叫朱栟,高一期中考试,以绝对优势名列全班第一,从此飘飘然然。上课不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整天琢磨着做难题。到了期末考试,朱栟竟落到年级100名之后,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果然,朱栟在黑板上留下了这样的悲情诗句:“分有高低优劣,人有成王败寇,此事古难全。”
朱栟啊朱栟,你终于清醒了,但也不能一蹶不振啊。本来我想打个电话,鼓励他振作起来,转念一想,人家可是借“诗”叙愁,我只好绞尽脑汁,和诗一首送给他:
水调歌头·人才几时有
人才几时有?俯首看三班。
不知弟子心境,凄凄是何缘?
本应拂其桎梏,只因年少无节,规矩成方圆。
基础记于心,何惧前路险?
不畏挫,敢拼搏,立深远。
谁言有恨,坦途不见磨砺艰。
不经往昔一败,怎求明日精彩?借此箴言:
风雨映彩虹,英雄出少年。
像朱栟这样优越感强的孩子,眼里瞧得上几个人?自己郁闷之时,牢骚两句,没想到王老师还真有那么两下子,跟他对起诗来了。读罢这首词,他的精神为之一振。在新学期的第一次“统练”中,一举拿到99分,终于乐开了花。
朱栟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
我曾经执教的沂水一中,在沂河的西岸,校院墙外就是一片农田;城区在河的东边,中间有一架大桥联络东西。
有些家长怕孩子受委屈,每天开着车,运送一日三餐。然而,这些孩子往往并不在乎千里送盒饭,学习也很散漫拖沓。
我就跟这些家长说:“你们要真是关心孩子,想感动孩子,我建议你们骑着自行车,夏天顶着太阳,冬天冻得哆嗦,风尘仆仆地一年给孩子送那么几次饭,就行了。像现在这样,指一个秘书,派一个司机,大鱼大肉地往学校送,你们助长了孩子一种什么习性呢?你们的孩子生活在一大批农村孩子中间,他们的很多同学连馒头、咸菜都吃不饱,你们这是不是在夸耀家长的地位和权势呢?说得不客气一点,纨绔子弟就是这样形成的。他们缺少什么?缺少一种心灵的撞击:爸妈为我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可你们怎么做的?开车送饭,举手之劳,既阔绰又轻松。孩子哪里会珍惜?”
后来真的有家长采取了我的建议,平时不送饭了,遇着刮风大雨天,反而亲自出动,捧着一盒热气腾腾的饭菜,第一时间送到孩子跟前。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学习更主动了,集体活动也更敢于吃苦。
这就是苦肉计加压法。
我的企业有两个员工,一个叫郭梅柳,一个叫季民。季民是主管培训的副校长,北大的学士、硕士。郭梅柳也是副校长,本科、硕士、博士都在清华,负责远程教学。有一次,我就跟刚调来的清华博士郭梅柳谈起了季民。
我说:“季民可是骨干中的骨干。他是北大的,你是清华的,清华较量北大,谁更厉害,大家都瞪大眼睛看着呢!你要是业绩干不过他,清华大学的牌子就该摘了。”
小伙子雄心勃勃:“您放心,清华人从来就没败给过北大人。”
很快,他们就使出浑身解数,展开部门竞赛。在这种友好竞争中,既提高了企业效益,又提升了员工的能力。有了左膀右臂,我的管理工作也轻松多了。
这次,我利用学历背景来激励员工。可称之为荣誉加压法。
我们班的程稷物理竞赛没有拿到保送资格,再过两个月,还可以参加一次数学竞赛。我就把他逼向绝境:“这次再拼不出来,你就没有机会了。”这小子从来都是悠着跑,真正实力发挥不到70%,必须使劲压一下,就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两个月后,程稷抱回了北京市数学竞赛一等奖,保送北京大学。
这招叫做危机加压法。
还有哪些加压方式?
数学课堂上,突然拿出20个选择题,发给所有学生,5分钟完成。时间到,全部停下来,能做多少算多少。
或者,上课铃一响,马上抛出四道题,不限时间,谁先做完谁先交。交到第十名,不收了,到此截止。
这种超强度的锻炼,要求在短时间内,又快又准地解题,是对学生极限的挑战。我称之为时间加压法。
在美国的一个小酒吧里,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来听一位年轻小伙子的钢琴演奏。一天晚上,一位听众突发奇想:“我们每天听你弹奏这些曲子,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不如你给我们唱首歌吧。”大家纷纷附和。
小伙子腼腆地说:“非常对不起。我从小学习奏乐,从来没唱过歌,恐怕会很难听。”
酒吧经理不高兴了,警告他:“要么开口唱歌,要么另谋出路;你自己选吧。”小伙子被逼无奈,只好红着脸唱了一曲《蒙娜丽莎》。不唱则已,一唱惊人,全场都被他流畅自然、男人味十足的唱腔迷住了。从此,小伙子开始进军流行歌坛,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爵士歌王纳京高。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适当的时候逼一逼,连自己都会感觉惊诧!
(一)
在山东沂水一中工作期间,我教了一个比较有灵气的学生,当年高考落榜了。他的家庭条件不太好,学习态度也一般。那年暑假,这个学生骑自行车到县城去。在沂河大桥上,他左躲右闪,只怨桥太窄,我们狭路相逢了。他赶紧下了车,畏畏缩缩地站在我面前。
我严厉地说:“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不必回来复读。你是不是感觉,家长为了你,受的累还不够,付出的还太少呀?复读这一年,你要是不能改变原有的学习态度,对你的家庭就是一种犯罪,你的成绩也不可能有多大进步。”
孩子当时的表情,已经是羞愧难当了。
我还不解气,继续说:“高中三年,你怎么就不能拿出一种拼劲来呢?你留着劲为了干啥?为了将来回家种地的时候,再把你后续的力量用上来吗?”
这句话够狠了。
孩子简直无地自容,没有跟我道别,就骑着自行车,踉踉跄跄地走了。
这个学生复读那一年,我没有给他上课。有时在校园里遇见,他总是悄悄地避开。我也开始反思:那天对他的刺激,是不是太强了?而在老师们的交谈中,我慢慢得知,这孩子复读一年的状态非常好,稳扎稳打,特别能吃苦,成绩有了很大的改观。
最后,这个学生如愿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临走前,我竟然收到了他的一封长信。
那一天在沂河大桥上,您的那一句话,是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良心的谴责。原来我这么没出息,当时真想从桥上跳下去,洗刷我的过去。那一句话,让我一天之内就长大了,懂事了。我知道,我说什么也没有用,只有做给您看。是我让您失望了,但不会再有下次了!
回去以后,我把您骂我的那一句话,写在了书上:“你留着劲是为了将来回家种地的时候,再把你后续的力量用上来吗?”没有劲的时候,一看那句话,我就有劲了。一次次在消极中奋起,一次次自我拯救……
我的原则是:我可以原谅你的贫穷,原谅你的落后,但是我唯独不能原谅你的堕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你只要有一种不甘贫穷、不甘落后的精神,所有逆境都是暂时的,甚至会成为你成功的阶梯,登堂入室的支撑力。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心死。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了,别人怎么尊重你?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行了,别人怎么去拯救你?
看到这孩子落榜了,灰头土脸地回学校复读,我说啥呢?安慰他:
“没事。”
“没关系。”
“复读一年肯定没问题。”
这些话无关痛痒。我生气,不是讨厌他,而是恨铁不成钢。你明明可以学得很好,为什么非要堕落到落榜的程度?你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嚼煎饼,啃咸菜,供你上学。你是怎么做的?不上心,不努力。落榜了,没办法了,见到老师,躲躲闪闪躲不过去了,又表现出一副垂头丧气的神态,你给谁看呢?
我不想抛弃他,只是刺激他,让他振奋起来,放手一搏。让他体会到,在我这里:第一,偷懒耍滑不行;第二,只有奋起直追,才能争得做人的尊严。
怎样激励孩子?还是那句老话: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