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商》第29章


人生低谷中的李严,勇于超越自我,如火柴一般,有擦过磷壁,焚之一炬的气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没有了激情,他便形同朽木;一个国家如果对自己没有了激情,它便成了埋葬文明的坟墓。因此,李严用他的成功有力地告诉了人们:你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只有向自己宣战,才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第十章 点击命运:下岗女工成了“鼠标巨头”(1)
——38岁下海的王秀芬制造了“中关村神话”
本文主人公王秀芬30岁就下岗了,大专毕业的她不得不到中关村干起了又苦又累的推销活。38岁那年,她从两只鼠标卖起,开始了“专卖”鼠标之路。5年后,她的鼠标客户已遍及大半个中国,仅在北京,鼠标日销售额高达10多万只,鼠标销售雄踞中关村榜首。她也因此成了全国有名的“鼠标巨头”。王秀芬成功的经历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一个人能不能成功关键看她能否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创业途径;也许王秀芬卖成套的电脑无法与一些大型电脑专卖店叫板,但她另辟蹊径,选择了别人不太在意,又最适合自己的赚钱门路——专卖本小利大的鼠标,结果她成功了!
下岗女工跻身中关村打工族
1958年11月16日王秀芬出生在北京宣武区校场口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兄妹五人中,她是最小的。
由于家中孩子多,经济负担重,因此,王秀芬直到10岁才开始上学读书。好在头脑聪明的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1974年,王秀芬毕业后到北京市一家灯具厂当了一名工人。之后,因为表现突出,年仅23岁的她就被破格提拔为车间主任。
谁知到了1988年1月,由于工厂不景气,王秀芬不得不提前下岗了。那一年她刚好30岁。王秀芬心理难受极了,因为这个年龄要想再就业十分困难。何况她仅仅只有大专文凭。但向来坚强的王秀芬并没有被命运吓倒,他决定先去学一门技术,再去找工作。于是,1988年底她便来到北京市一所职业培训中心自费进修财会专业。
第二年王秀芬便顺利的应聘到了北京市一所私营电子公司做会计,月薪600元。她十分珍惜这份难得的工作,每天早上4点钟就起床,熟记财务方面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要牢记公司所有的进货底价。一年后,王秀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非科班出身的她成了电子公司的财务主管。
1990年,有了孩子的王秀芬为了照顾家庭,跳槽到了离家比较近的北京天祥公司。这家公司主要销售打印机。应聘时,老板问她是否了解打印机。心直口快的王秀芬说:“不就是能打字的机器吗?”老板一听此话,本想打发王秀芬走,但看了看王秀芬的简历,觉得当年那么小便当上了一家灯具厂的车间主任,一定不简单。于是便果断地把她留下,并让她主管公司的财务工作。
当时王秀芬所在的财务科隔壁是销售部,她经常有机会听到销售部的人员向客户介绍产品、谈论价格。她对这些很感兴趣,因此,平时就特别留意那些业务人员的言谈举止和沟通技巧。有时销售部的人都去跑业务了,来了客户和电话什么的,王秀芬就主动与客人交谈。时间长了,他竟发现自己爱上了销售这一行。
1993年王秀芬主动放弃了很轻松的财务工作,申请调到销售部做起了业务。那年10月,公司刚好要在中关村科苑电子市场开一家打印机专卖店,正缺一名主管人员。于是,老板就派王秀芬到中关村全权负责分公司的业务。
到了中关村后,本以为销售很简单,自己也已经懂得了很多的王秀芬,这才发现销售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学问,远远超过了她当初的想像。王秀芬卖的是打印机,可是她对打印机的知识,以及安装、售后服务等一窍一通。这样,往往顾客一开口提问题,她便哑口无言。她只好悻悻然地走了。
长此下去,这生意可就要做砸了!王秀芬把心一横,她就利用下班休息的时间,参加了电脑培训班,并虚心地向公司里的老业务员学习销售方面的知识。她还跑到书店买回来一大堆相关的书籍,天天在深夜挑灯苦读。这样仅仅过了一个月后,她便掌握了全部的销售及相关的电脑知识。从此,王秀芬的销售业绩一天比一天红火。
到了1995年,王秀芬的销售业绩已经超过了公司里所有的业务员,她的月工资也达到了2000元。就在这时候,公司里三个年龄比她小的同事辞职后,在中关村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给了她很大的震动。
王秀芬心想,别人比自己小都能够自己创业,自己为什么不能呢?带着这样的想法,她开始利用休息时间到中关村广泛调查。经过几番周密的观察和斟酌后,她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跳出来单干。于是在1996年初,王秀芬便离开了天祥公司,独自下海了!那一年她已经38岁了。
从两只小鼠标卖起
1996年初,王秀芬和另一个朋友合股,每人出资5万元在中关村科苑电子太平洋电脑大厦的地下室租了一间1米来长的柜台,开始卖打印机。王秀芬主管销售,另一名同事主管销售服务。
开始,王秀芬还是从北京天祥公司提货。开业的第一天,还卖掉了一台打印机,赚了50元钱。但从第二天起生意就特别冷清,连柜台费都赚不回来了。而更让她着急的是她与北京天祥公司签的销售合同规定,每个月她必须销售50台打印机。这一下可坏了,柜台里的打印机越积越多。
王秀芬在天祥公司上班时,在中关村有一些老客户,她觉得自己现在不在天祥公司上班了,再去挖天祥公司的客户,有点不道德。于是她便只好在中关村拓展新客户,但是寻找新客户哪有这么简单,王秀芬的生意眼看着就要黄了!
一筹莫展的王秀芬痛定思痛后,果断地决定改行去做其它的产品。于是,她在继续销售积压的打印机的同时,又开始挨家挨户地做市场调查,看什么样的产品好卖,做什么样的业务最来钱。那时候,在中关村,做电脑业务的利润无疑是最大的,一台电脑往往可以赚两三百元,有的甚至更多。于是,王秀芬一开始也想去卖电脑。可是,她想,在中关村已有上万名电脑推销员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果自己也去卖电脑,肯定卖不过那些资金雄厚、名气大的电脑专卖店,于是她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1996年3月的一天,王秀芬在中关村科苑电子市场二楼看货时,突然看到有一位顾客从柜台上一下子买走了一个大摞鼠标。她眼前一亮,开始琢磨:鼠标作为电脑的一个小部件,看起来毫不起眼,但这东西供货量大,价格也便宜,卖这个肯定赚钱!
主意一定,王秀芬便决定改卖鼠标。开始,她对鼠标一点也不懂,就去请教一个在电脑公司上班的邻居,详细询问了每种鼠标的性能、价格、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邻居很在行,给她一口气介绍了10多种鼠标,她一下子记不下来,就用一个本子将邻居讲的全都记录了下来。后来,为了进一步了解鼠标以及电脑的最新资讯,她又订阅了在中关村发行的《达成快讯》、《慧聪商情》等资讯杂志,迅速完成了对鼠标的“知识积累”。
1996年5月,王秀芬在中关村一个批发商那里买进了两只“米苏米”鼠标,每只进价50元钱,开始了她的“鼠标之旅”。货进回来的当天,正好有客户来买打印机,王秀芬就有意识地向客户推荐了刚进回来的两只鼠标。那位客户看了,觉得这种鼠标的性能和功能不错,且保修期为一年,便以每只52元钱的价格买了下来。当天进的货当天就卖出去了,尽管两只鼠标只赚了4元钱,但王秀芬十分高兴,她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赚钱的门路。
在确定如何销售鼠标的策略的时候,有一个人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当时在科苑电子市场有一位姓段的老板,总是将电脑鼠标的价格压到每只仅赚0。5元钱的程度,但他每天光零售就是400多个,也很赚钱。因此,人们都戏称他“段五毛”。“段五毛”的故事给王秀芬的启示是:赢得市场份额有时比获得利润更重要,市场占有率才是一个公司最为重要的生命线。
第十章 点击命运:下岗女工成了“鼠标巨头”(2)
每个鼠标赚5毛,王秀芬是承受不起的。但王秀芬从此便将每个鼠标赚“两元”作为自己的原则定了下来。这样,她在第二次进货时,进了5只“米苏米”鼠标,很快就卖光了。此后,10只、15只、50只……王秀芬每次都让进货量增加一点,但她的销售却越来越好,市场的供求量也越来越大。
这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