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第34章


养大一个孩子起码要35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供他留学深造什么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的话,我想孩子会自卑,也会怪我们的。再说将来他长大了还不一定怎么样。这笔钱不如留着自己养老。”的确,有了孩子之后本来还算惬意的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还听什么音乐会,买票的钱不如留着给孩子买奶粉;做了母亲,名牌衣饰也就免了吧,反正也会弄得皱巴巴;一年一度的旅行度假也去不了了,拖家带口的,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说走就走。上一辈的人也许会觉得这种“牺牲”理所当然,可是现在很多人不这么看。既然自己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长大了也有了赚钱的能力,当然首先是要自己活得精彩一点。有余力再兼顾别的。
我觉得不应该恐惧生命中的各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它的好。
不过如果你决定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就必须勇敢地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
第三部分 社会关系篇对父母许诺必不可少
最近有一家调查公司对亚洲中、日、韩三国的年轻人做了一项有意思的调查,结果发现中国的年轻人最普遍的心态是“奋斗”、“竞争”,很多人的最大心愿是赚更多的钱,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让自己的父母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点比日韩的青年都要突出。普遍富裕的日本青年似乎没有这样的“上进心”,他们更热衷于个人享受,却对生活的意义感到迷茫。
电视台也曾做过一期“残酷”的节目,主题是讨论“爱情是不是真的无价”。认为“爱情有价”的嘉宾真的很坏,他说关键是看这个价钱有多高。如果给你五千块,要求换你的女朋友,你肯定觉得对方是疯子,一口回绝。如果给你五万块呢,也许你还是不会动心。如果是五十万呢,你也许觉得这真是一件事情了,私底下总要考虑一下。如果有人说要给你五千万,条件只是让你放弃你的女朋友,你会不会答应呢?现场的很多参与者一开始表现得“情比金坚”,到这时候开始犹豫了。有的人说自己也许会放弃爱情,理由是有了这五千万,这几乎是自己一辈子都不可能赚到的钱,就可以马上让自己辛苦了半辈子的父母过上好日子了。而在场的“女朋友”们一多半早就临阵倒戈了,说既然这位年轻有为的富翁肯出五千万交换自己,那么不但说明他有社会生存的能力,而且说明对自己爱得很深,怎么看都比自己现在的男朋友要好呀。
这真是一个残酷的考验。在这里我们只想说一点,那就是普遍的年轻人都觉得控制一下自己的欲望,能够更好地孝敬父母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做让他们感觉幸福。
也许35岁之前你真的帮不了父母什么忙,那么要善于给他们许诺。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并不多,有许诺也足够让他们幸福的了。
35岁以前条件不够
现代中国社会的现状是存在巨大的年轻人迁徙潮。农业人口过剩,农村在向中小城镇化发展;而大量的中小城市或者农村的年轻人到大城市的大学念书之后,都会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北京、上海、深圳等几个特大城市集中了大量最优秀的人才,竞争也非常激烈。每年不断地还有新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哪怕做“北漂”,再苦再累很多人也愿意留在北京不走,因为这里机会多,感觉前途有希望。
很多家庭的情况都是父母和子女在不同的城市居住。或者因为父母还年轻,没到退休年龄,还在继续工作;或者是因为在大城市的年轻人自己还处在打拼阶段,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还有的情况是,如果女儿在外地,那么差不多到了退休年龄的妈妈一般都选择不工作了,去和女儿住在一起,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而爸爸们多半还在上班,就留在原来的城市,这样又造成了老夫妻的两地分居。中国的父母就是有这样强烈的“利他主义”精神。上海电视台做过一期节目,请了许多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的女儿和她们的妈妈一起来做节目,她们的父亲则都在老家。这样的新型家庭在上海很多,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这些年轻人一旦自己站稳脚跟之后,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父母也接到大城市来,一起过幸福的生活。西方人在房屋消费上是习惯“阶梯消费”的:工作之初有了一点存款之后就贷款买个小房子,多半还是二手的旧房子,因为便宜,而且年轻时家庭人口也简单。有了孩子,有了更好的经济能力之后,再换大房子。可是为什么中国的年轻人在自己有能力买房子的时候,很多人都决定“一步到位”,第一次置业就要买三居室的房子呢?因为他们的计划里总是包括他们的父母,理所当然地觉得一旦自己有了能力,就应该把父母接来同住。
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太高,一般的年轻人在35岁以前都没有照顾父母的余力。总不能叫父母跟自己一起租房子,东搬西迁地度日吧。中国实行货币化分房才不过几年,大城市的房价高得让人咋舌。在北京,五千元一平方米的普通公寓房子都只能到五环边去找了。一个月的工资够买一平方米房子的,都算是高收入人群了。还不说一旦接了父母过来,医疗保险什么的怎么办,太多琐碎的问题需要解决了。条件不够的话,还不如让他们留在小城市过清闲、舒适的日子呢。
保留适度空间
接父母过来,一起挤在小房子里,最后闹出家庭纠纷的例子很多。即使是和自己的父母,互相保留适度的空间也是非常必要的,双方都会感觉更舒服。现在已经不是因为吃不起饭,所以一家人要抱紧在一起的时代了。
人与人之间因为距离会产生美感。也许因为自己外出念大学好几年,又在外地工作好几年,一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见父母一次,因此这种亲情沉淀起来变得更加厚重。你会只记得父母的慈爱,还有家里好吃的饭菜;而忘记了父亲的责骂和母亲的唠叨。一旦重新生活在一起,琐碎的生活就会激发矛盾。
关键的是也许你的孝心,父母并不需要。当你才二十几岁的时候,父母也不过五十左右,他们还正处在想干点事情的年纪,也不需要别人照顾。特别是父亲,可能并不想这么早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他们挣的钱也许在你看来只是可怜的一点工资,可是也足够他们在小城市里过得非常舒服。因为他们已经住得非常宽敞,不用付房屋贷款,也不养车,小城市的物价也很便宜。有几十年建立起来的亲戚、朋友圈子,周末可以走动走动。父亲喜欢钓鱼,母亲爱养宠物、种花,都可以随心所欲。偶尔你回家,或者他们来看望你,就权当惊喜的旅行了。如果你贸然让他们过来跟你一起长住,想想会怎么样。父亲会一下子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没用的人,不工作了,大把时间不知道干什么。在新的城市里也没有朋友。他们也许会天天买菜、做饭,照顾你的饮食生活,可是这样的生活有多闷。如果你已经结婚,你的另一半和你的父母也许相处得并不愉快,你并不能强求他们有发自内心的融洽。
在网上看见有人发帖子讨论这样的家庭问题,两个都是苦恼万分的儿媳妇发的,可能因为老父母们还不会使用这么现代的工具。一个儿媳妇是北京的,她工作,而她的老公还在念研究生,两个人住在学校宿舍里。老公的父母要求搬到北京来,于是他们给老俩口租了房子安顿下来。婆婆和儿媳总是因为做不做饭什么的琐事发生矛盾,而且婆婆还时常夸赞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发达,言下颇有怪责他们只给租了一间小平房、生活费也给得不多的意思。这位儿媳妇也觉得生活压力很大,自己一个人工作,本来经济就不宽裕,还要承担这种额外的责任。另外一个上海儿媳妇,开始她的老公告诉她自己的父母春节要来小住几天,结果没想到老父母、以及老公的弟弟带着大包小包就来了,一住就是三年。老公开始给弟弟介绍了一个工作,没想到不久弟弟又被辞退了,20多岁的大小伙子此后一直呆在家里。为此公公婆婆给她的老公不少压力。一大家子,好像仅有这个儿媳妇变成了“外人”。期间这个儿媳妇怀孕、生孩子,一边上班,还要一边每天给五口人做饭。更可怕的是她的老公因此变得不爱回家,天天在外面陪客户打麻将或者喝酒,回来也是对妻女非常暴躁。一位男同事听了这个故事,了解地说:“这个男人也很痛苦。只好麻醉自己。”因为在中国人看来,这种结几乎就是死结。他也不喜欢这种家庭状态,但是作为一个儿子,不可能对拒绝自己的父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