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香港1949》第380章


1982年底,香港私人住宅空置单位为3。17万个,空置率达6%,其中大型住宅单位更达9。1%;商业楼宇空置面积达586。6万方尺,空置率为10。7%,其中办公室更达17。6%;工业大厦空置面积达1312。1万方尺,空置率达10。5%,都处于历史上最高或极高水平。据一个研究小组的调查,当时香港地产业积压的资金,可能高达500亿元。
……
在这一次地产危机中,受到自大冲击的是老牌英资地产公司——香港置地。
70年代,大量华资地产商利用地产市道低潮大量吸纳廉价土地,再趁市道复苏、繁荣时推出楼花,在低买高卖中赚取厚利,令以租金收入为主的置地相形见绌,“唯我独尊”的地位逐渐丧失。
这时,置地才意识到地产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加强地产发展业务。
从1976年开始,置地公司与远东发展、佳宁、恒隆、长实等约30家公司合作发展超过70个地产项目,投资策略转趋冒进。
自从李华龙完成了对九龙仓的收购,怡和集团失去“一翼”,怡和系的置地公司投资策略发生重大转变,明显放弃了一贯奉行的保守、稳健、持重的作风,转向冒进、急躁、投机,成为当时香港地产界的“超级大好友”。
1981年初,置地与信和地产合组财团,以13。08亿元购入港岛大潭道白笔山地段,计划兴建别墅式豪华住宅。同年8月,置地再与新鸿基地产合组财团,以28亿元从李华龙的手中购买了尖沙咀大量旧楼,计划发展成时代广场式的高级商厦。
1982年2月,置地更以47。5亿元的天价,投得中环的地王。
一个多月后,置地公司还先后发动“破晓突击”,斥资35亿港元购入香港电话及港灯集团各34。9%股权。
这时,置地决策层对香港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判断已严重脱离了客观现实,并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1982年9月以后,香港地产市道崩溃,置地仅中区交易广场、美丽华酒店旧翼、白笔山发展计划三大投资项目,损失就超过30亿元。
1983年5月1日,星期天,怡和置地两家公司的董事长纽璧坚主动联系李华龙,问他是否原因收购置地公司手中香港电话公司的股份,开出了14亿港元的出售价。
之前,置地公司花费近20亿港元买入了香港电话公司3。499亿股股票。
香港电话公司总股本为10亿股(杜撰),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每股4。1港元,以此价格计算,置地公司手中的3。499亿股,市值为14。3459亿港元。
李华龙没有多想,就答应以14亿港元的总价收购香港电话公司3。499亿股。
李华龙很清楚,就算他不买下香港电话公司股票,也有其他感兴趣的卖家,他不希望外资控股香港电话公司。
李华龙依稀记得2000年的时候,李超人家的二公子并购了香港电讯公司,香港电话公司就是香港电讯公司的前身,当时香港电讯公司作价两千亿港元,现在这家公司的市值只有40亿多港元,也就说,未来十几年,香港电话公司的市值有五十倍以上的增幅,而且,每年能够拿到分红。
在此之前,李华龙持有香港电话公司1。5亿股股票,他增持3。499亿股,持股比例达到了49。99%,触动了全面收购的条件。
李华龙和香港置地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后,他对外公布,愿意以每股4。1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香港电话公司的股票。
显然,香港电话公司的小股东们都不愿意以每股4。1港元的价格将手中的股票卖给李华龙。
5月2日至4日,香港电话公司停牌。
5月4日,李华龙完成了从香港置地公司手中购买香港电话公司3。499亿股股票的手续。
5月5日,星期四,香港电话公司股票复牌,这一天,该公司开盘价为4。4港元,收盘价为4。5港元。
李华龙暂时不打算继续增持香港电话公司的股票,他觉得持有49。99%的股份,他完全可以控制这家公司了。
香港置地公司卖掉香港电话公司的股票,获得14亿港元的资金,这笔资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家公司的债务危机,此时,这家公司总债务超过了一百二十亿港元,负债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不仅香港置地公司日子难过,很多香港百姓日子也很难过,可以说,香港正处于大风大雨中,当然,李华龙等有远见,早做好准备的人,日子则过得很逍遥。
……
7月初,李逸松八十周岁生日,李华文和李华虎都带着家人来到逸松园,为李逸松贺寿。
其实,早在去年,李逸松就过过八十岁生日了。
吃过晚饭后,李逸松等人来到院子里纳凉。
闲聊了一阵,李华文把话题扯到了新城市广场上。
李华文说道:“老三,新城市广场就快建成了,而沙田火车站尚未完成扩建,我估计没什么人愿意入驻新城市广场开店。你旗下有这么多零售企业,可都要入驻。”
“大哥,你看这样行吗,家乐福集团租下整个新城市广场,租期为十年,每年租金增长百分之十,刚开始,租金少点。”
“这样也行。”李华文笑道,“你觉得租金多少合适呢?”
“呃……”李华龙沉吟片刻,“每平米每年1000港元,如何?”
“是不是低了一点啊?”李华文说道。
“新城市广场有没有外人参股,家乐福集团是三哥一个人的,租金低点就低点吧。”李华虎说道。
“那好吧。”李华文点点头,呵呵一笑,“说实话,每平米每年租金1000港元,不算低了,每年还有百分之十的增幅。”
“为了方便计算,商场每平米租金每年增加100港元吧。”李华虎笑呵呵道。
“行,行。”李华文点头道。
“那说好了,就这么定了!”李华龙笑道,“对了,大哥你旗下也有连锁超市(惠康),要不要,也在新城市广场开个分店呢?”
“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我发现经营连锁超市,利润并不高,可能把店铺重新装修一番,分拆成多个单位,出租给别人的话,可能租金更好一些。”李华文说道。
“大哥,你不会打算放弃经营连锁超市吧?”李华虎好奇问道。
“暂时没有这个打算,也就是想想,我经营惠康,对阿龙有好处。”李华文笑呵呵道,“阿龙,我没有说错吧!”
“没错,谢谢大哥!”李华龙微笑道,他心里很清楚,若是家乐福垄断了香港零售业,肯定会很多麻烦事情,若是让惠康“抢占”去一定的市场份额,也算是盖上了一层遮羞布。
第350章 汇市与怡置系
自从去年九月份,香港出现前途问题,加上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元信心出现动摇,港元不断贬值。
1983年9月,港元出现危机,港元兑美元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
早在1974年11月,因为美元弱势的缘故,港元又改为自由浮动。初时还运作得顺利,然而,由于当时的货币政策架构尚在发展初阶,未足以取代依赖外国货币价值来定位的货币架构,同时又没有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因此,香港经济步入动荡期。
自1977年始,各种问题,包括贸易逆差、货币贬值、通胀高企等开始浮现。
1981年年底,适逢美元低潮,1美元兑5。5港元。
李华龙的记忆中有这次港元危机,他记得港府为了挽救香港的金融体系,推出了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再与美元挂勾,汇率定为7。8港元兑1美元。
从此之后,港元汇率稳定了下来,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实行至后世的李华龙穿越时。
为了应对此次港元危机,李华龙提前做了大量部署。
李华龙将手中大量港元兑换成美元,甚至恒生银行将账上利润全部兑换成美元,另外,在李华龙的鼓动下,李逸松、李华文和李华龙也都拿钱出来投资美元外汇。
香港出现前途问题,加上香港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元信心出现动摇,港元不断贬值。
1983年9月出现港元危机,港元兑美元持续下跌。
8。5港元兑1美元的时候,李华龙开始抛售美元套现。
短短数月时间,李华龙靠投资美元外汇,获得了一倍有余的利润,当然,他的身价并没有增加一倍,他投入外汇市场的资金占他总资产的比例很小。
10月5日,港交所收市后,李华龙通过李华龙金融公司对外宣布,李华龙准备以每股5。5港元的价格收购香港电话公司股票,之前,香港电话公司股票收盘价为4。55港元/股。
之后几天,李华龙买入了香港电话公司9021万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