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教出来》第3章


千万不要以
“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为理由去逼子成龙。正像法国诗人海涅所言:“即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

们仔细想一下,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怎样才算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呢?是要一个空有好成绩却有着阴霾个性的孩子,还
是要一个人格健全,健康成长的孩子?让孩子成才的代价不能牺牲快乐的童年,以至于那种无形的伤害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当代作家钱钟书先生出生于江苏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出生时,因其伯父还没有孩子,就由祖父做主,把他交由伯父
抱养。
伯父领养了钱钟书之后,视其为掌上明珠。伯父不想让他早读书受苦,于是整天带着他四处游玩,进茶馆、听说书
、看小说等等。即使他小有错误,伯父也不管他,更不用说训斥了。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钱钟书从小养成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
脾气和狂妄无忌的性格。他对什么人什么事都不在意,敢任意地批评、嘲弄。放荡不羁的性格也使他毫无顾忌地全身心地去追求自己
的兴趣,而对兴趣的追求,恰恰打开了他的天才之门。
钱钟书小时候很喜欢看小说,在看完了家里收藏的古典名著之后,
就去书摊上看,常常流连忘返。伯父不得不给他租小说看。伯父任其发展的做法,也使得他养成了不爱学习、晚睡晚起、贪吃贪玩的
坏习惯。但后来都得到了其生父的纠正。
后来伯父在他少年时就去世了,父亲又远在北京教书,没有人可以约束钱钟书了
。他一到假期就痛痛快快地看着各种杂志,临到开学,才想到课本还没翻过。有一次暑假,父亲让他跟弟弟各写一篇文章,结果弟弟
顺利过关,他却因为文章不文不白、词义怪诞、用字庸俗、字迹潦草而被父亲痛打了一顿。这使得钱钟书羞愧不已,痛哭一场。但之
后,钱钟书就开始发奋读书了。
钱钟书对外国文学,特别是外文原著很感兴趣。早在十一二岁时,他便开始阅读外文译著
。后来他在一所教会学校上中学,得到了良好的外语训练,不仅开阔了眼界,还使他对外文的兴趣更加浓厚。
后来,钱钟
书数学只考了14分,却凭着优异的语文、英文成绩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并成为中华文化界的一位独具魅力的大师。
从钱
钟书先生的成长过程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道理: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孩子养成一种自由开放的个性,使他们在一定空
间内自由发展。其次是注意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开启人内在动力的钥匙。培养孩子自由的个性,发展他们的兴趣。
父母在为孩子定下目标之前,可以参考孩子的兴趣慢慢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经常会在生活、玩乐中显露出来。作为父母应该尊
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为之感到高兴,尽力为他提供帮助。当孩子的兴趣并不符合你的想法,甚至与之相差甚远的时候,也不要打
击孩子。为人父母的你一定要记住: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用心去做,才会取得好的成果。
当今的孩子是非常早
熟的。受电视和社会的影响,他们都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希望按自己的愿望来生活,不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的影子或按照别人的方式
去生活。现在的孩子个性都比较强,如果父母强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的话,孩子必会感到压抑、愤怒甚至反叛,或者以
拒绝长大和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发泄他们对父母的不满。虽然你是孩子的父母亲,但是你要知道,孩子是没有义务去替你完成你未能达
成的目标的。
如果有一天孩子没能使你如愿以偿,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想想看,孩子还给你带来了哪些意外的惊喜呢

孩子虽然没有实现你的愿望,但他生活得很满足。他很努力,他能融洽地与他人相处,为社会服务并且充满自豪感。对
这样的孩子,你还担心什么呢?
孩子快乐,就是身为父母的我们的快乐了。虽然你为孩子设计的梦想并没有如愿以偿,但
是孩子独立了,他过着他觉得幸福的生活,并且生活得快乐而满足。有了这样的结果,你就不必担心你的想法正确与否了。对孩子的
未来充满希望和幻想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关键是你要使自己接受这样的事实: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成为一个有公德心
,有责任感,善良而诚实,尊重他人,彬彬有礼的人。他懂得爱这个社会、爱生活、爱父母、爱每一个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他所
生存的社会奉献力量。这才是“真正的希望”,也是我们要送给孩子的最宝贵的礼物。
第一部分你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3)
做孩子人生路上温和可亲的引路人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当然是给予孩子引导与监护,让孩
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避免孩子染上恶习,或受到伤害。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的做法,是不应该出现在父母
的角色里的。你虽然把马儿拉到了河边,马却没有喝水的欲望。这不是马儿的过错,而是你的不识时宜。
你是否对别人说
过:“我那孩子硬得像块石头,任你怎么管怎么教,就是一句听不进去。老师说他,有时还能听个一句半句的。我们当父母说的话,
简直像是耳旁风!”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请你扪心自问一下:请问,你是怎样管教孩子的呢?
发现孩子撕了刚给
他买的新书,你先是声嘶力竭地批评他,然后再强调书的价值:“新买的书你就撕破了!怎么不小心一点呢?你以为那是白来的吗?
十来块钱呢!”
你的本意是好的,你想先激起孩子的愧疚情绪,然后再讲道理给他听,告诉他要爱惜自己的东西,这些东
西来之不易,强迫孩子说“我错了,今后改正”之类的话。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此时,孩子是否已经对你有了抵触情绪?
脾气不好的父母可能会像审问罪犯一样,质问孩子:“你怎么把书撕了?对书有仇么?为什么刚买了就撕了?你说话!”你是希望孩
子诚实坦言撕书的原因,而结果却是将孩子推到了对立面上。
父母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扮演着引路人与监护者的角色。
你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善良的,什么是邪恶的……这个角色中,我们为什么不能以一种温和可亲的姿态
出现呢?孩子们最恨明知故问的带有圈套性的问题,最讨厌大人们逼他在明显的谎言和窘迫的自白间作出选择。他们应对这种挑衅往
往有自己的绝招,那就是死不开口。既然你付出的是爱,那么一定不想收获的是孩子的恨。
遇到这种情况,聪明的家长会
将注意力首先集中于孩子的情绪和感受。通常他们会这样问孩子:“我看到你撕坏了刚买的新书,你不喜欢它了么?”这时孩子也许
会点点头,或者说是不当心撕坏的。“或许过几天你又会喜欢它呢!因为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妈妈还没来得及给你讲呢。来,我们把它
粘起来。”孩子发现妈妈并不因为他闯的祸动怒,首先关心的是他的感受,就有可能把自己的真实情形告诉妈妈。这样,在负疚的心
情下,他就有可能在以后认真保存大人送他的礼物。只有让孩子处在和颜悦色的教育中,他才会养成表达内心感受的日常习惯。父母
才会真正地与孩子有效地沟通。
屋檐水日积月累,可以把岩石凿出小洞来。所谓滴水穿石,正是以其涓涓细流之柔弱,巧
克岩石之坚,水借雨势居高而下、日积月累,终将岩石穿破。对待你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像滴水穿石一样,把自己的教育渗透到生活
中呢?并给孩子留下一个温和可亲的父母的形象呢?
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人的智力成
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的高尚。因此,她把自己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学生身上,利用各
种机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居里夫人不愿让孩子成为坐享其成的人。有好几次机会,她的两个女儿可以得到一
大笔财产,然而她不肯那样做,她认为女儿们将来必须自谋生活。她不让女儿们过不劳而获的奢侈生活。
居里夫人还特别
重视对孩子意志和品质的培养。“热爱事业,不求享乐,有独立能力。”这是居里夫人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她教育孩子的原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