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人际》第31章


体验,与同事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还会使人愉快舒畅,有益身心健康。但是由于当今世人心态复杂,一些人在初尝人间冷暖后,便发出了“涉世不易”、“同事难处”的抱怨,大发世态炎凉之感慨。同事之间主要相处的方式包括“合作”和“竞争”。竞争与协作,都是人生进取与事业成功的机制。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积极的、良性的竞争是应当肯定的。所谓竞争,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追求成功,并力求超过他人,成为先进者。这种竞争就是自立、自强、敢为天下先。在正当的目的、手段和方式下的竞争,能使每个人的智慧、才能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表现,从而大大提高人生的效率,实现理想目标。因此,只有在竞争中自立、自强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才能有整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没有竞争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是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因此,竞争是群体发展和富有创造力的根本机制。
但是,个人的竞争性要能够正常发挥,同时必须发展群体意识,积极与他人协作、互助。竞争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赛。在竞争中,竞争者一方面要不怕强者,不怕嫉妒,敢于争强,力求争先;另一方面,又需要善于同他人协作、互助,增长群体情感和合作精神。事实上,竞争本身就需要互助、信息交流、友谊鼓励和支持,情绪安慰及紧张后的娱乐,在交际和协作中,增长知识,获得经验,提高取得成功的几率。正是竞争激发着人们强烈的协作愿望和行动。
从另一方面看,个体的竞争也必须以促进群体的协作为条件。如果竞争妨害群体的协作,削弱或破坏群体的发展,这样的竞争不但不能促进个体完善、社会发展,而且必然成为社会腐败、个体堕落的因素。因为个体只有以正当的目的、正当的手段,以正当的方式,进行竞争,才能有利于群体的联合与协作,那种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争胜斗强,就是常言所指的“害群之马”。
虽然很多人都慨叹过同事关系难处,也切身体验到了同事间的种种矛盾和斗争。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同事关系为何难处?事实上,只有了解到同事关系难相处的原因,才能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对症下药、知难而进,针对这些同事难相处的原因,有技巧、有策略地逐渐消除、回避这些难相处原因。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同事关系难处的困惑,为我们在事业上和人际关系上取得长足进步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良好的同事关系绝对不是一团和气,必要的时候你的对手会想尽千方百计来打败你,取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所以,掌握一些取胜秘笈十分必需。一些非原则的问题,可以礼让三分,让时间和事实来证明自己。大家都在一个单位工作,低头不见抬头见,少结些冤家为好。为一点点小事吵得面红耳赤,不值得。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你得学会技巧性的反击,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如果你的上司不明真相,可以与其他人多作沟通,用舆论的力量来击倒对手。
第61节:师恩重如山
有一天,一条蛇的头和尾忽然争执起来,蛇尾对蛇头说∶“今天应该我走在前面。”蛇头说∶“我常常走在前面,怎么可以倒过来走呢?”蛇头和蛇尾各认为自己有理,相持不下。结果,蛇头就自管自向前走去,蛇尾却缠住了树牢牢不放。这样,蛇头走不动了,只得让蛇尾走在前面。不料蛇尾,因为没有眼睛,却走入一个火坑中,把这条蛇烧死了。
《头与尾》
老师和徒弟,应该互相敬爱。可是有些徒弟往往以为老师年迈了,应该由徒弟来做领导,不肯尊敬师长。徒弟年轻气盛,不懂规矩,没有经验,做事常常犯错误,使事情搞不好,反而受到很大的损失。
老师对于学生的期望,跟父母没有两样,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有用之材。我们从小就歌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老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及心灵成长。老师那头上的白发就是多年积累的粉笔灰。每个学生每天跟老师相处的时间比跟父母相处的时间还要长,因此,老师其实是严父,也是慈母的象征。相信很多人在家里虽然很顽皮,但是在老师面前却表现得特别乖巧。活佛师尊对尊师重道就有如下训示:第一,体师之心;第二,达师之训;第三,效师之行;第四,行师之道;第五,了师之愿;第六,钦师之意;第七,继师之志。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六十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建国之初,毛泽东尽管政务十分繁忙,仍忘不了他与徐特立之间的师生情谊。一次,毛泽东特地派人来到徐特立的住地,邀请他到中南海家中吃饭。上桌前,徐特立谦和地对毛泽东说:“你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马上说:“您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更应该上坐。”硬是让徐老坐了上席。
尊师,是尊敬其人格和在行业中取得的成绩,而并非迷信老师。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尊敬师长,不代表连师长的缺点和不足也要全盘接受,相反,我们更应该提出自己的看法。
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教学相长的关系。老师不要倚仗自己的身分,要学生处处服从,没有了自我;学生要尊敬师长,但是保留自己的看法。只有这种教学相长,才能让师生两方都得到长足的进步。
第62节:尊敬长辈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弃老国”,人们认为老年人活在世上是多余的,是一种负担,省下老人的食粮来养活幼儿不是更值得吗?于是该国国法规定,家里不准养有老人,凡是老人,不论男女,一律驱赶至荒山僻壤中让其自生自灭。百姓虽不忍看见年迈的父母弃于深山给野兽充饥,但畏于国法,不得不服从。
当时,国内有一位长者与儿子相依为命,父慈子孝,家庭和乐。直到父亲年老之时,长者的儿子实不忍心让父亲流落野外,惨遭不幸,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在屋后挖了一个地洞,偷偷把老父藏在里面,日夜奉养,所幸未被发现。
不久,“弃老国”遭受邻邦的侵犯,因为邻国也看不惯该国不近人情的国法,于是下了一道战书,里面提出四个问题,限三天答复,如不能回答,立即起兵攻战。国王赶快召集文武百官,可是谁也不能回答,国王焦急万分,只好四处张贴布告,征问国中智者,如能解答者当给重赏,这四个问题是:一,世上什么东西最宝贵?二,世上什么事情最快乐?三,世上什么味道最美好?四,世上谁的生命最长久?
榜文贴出去,两天过去了,还未见有人解答,直到第三天,忽然有位年青人,当众提笔写出了以下答案:一,信为第一财,二,正法最快乐,三,实语第一味,四,智慧命第一。
国王得到答案非常高兴,马上传召他进宫,可是邻国的使臣又提出一个问题来,他手拿一块真正的檀木,两头一般方正大小,他问大家:“这檀木,哪是头,哪是尾?”周王和众臣面面相觑,都不能回答,青年人立即去问他的父亲,老人告诉他说:“你去把檀木放在水里,那沉下去的是头,浮在水面的是尾。”使臣很满意,但他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他牵来两匹白马,完全一模一样,他问众人道:“这两匹马之中,谁是母亲,谁是儿子?”国王和群臣都不能区别,正在着急之时,青年人已从父亲那里赶来了,他立即回答道:“这很简单,只要拿一些草来给这两匹马吃,那自己不吃,却把草推向另一匹身边去的,便是母马。”
当使臣离去时,国王很高兴的对他说:“你的智慧使国家得到平安,请问这是你自己的聪明,还是有人教给你?”青年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是我父亲教我的。”国王很奇怪地问道:“他现在哪里?”“请大王恕罪,我与老父相依为命,我不忍心遗弃他,于是将他藏在家里的地洞里,这所有的答案都是他老人家告诉我的。”
国王感到非常惭愧,他后悔地说道:“都是我错了,难得你有这样一片孝心,奉养老父,幸亏他救了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