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科学革命”的一个主要后果之后,他以一个微妙的按语作结“国际科学家共同
体是世界共同体的雏形”(1963.10.11.)。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伊·普里高津在他的著作《从存在到演化》一书(1980,xii)的
序言中,谈到他的写作目的是:“向读者转达我们正处在科学革命时代的证据”。在这
场革命中,有一个对科学方法的“真正地位和意义”的重新估价的问题。普里高津把这
一时期同科学史上另两个戏剧性的时期做了比较,这两个时期是“古希腊科学方法的诞
生”和伽利略时代“科学方法的复兴”。普里高津希望读者懂得“当我谈到科学革命的
时候,并不仅仅意味着科学中的某些重大发现,如夸克,脉冲星和分子生物学等”。在
普里高津看来,科学革命的意义在于抛弃长期以来坚持“相信微观粒子——分子,原子,
基本粒子的简单性”这样使他引出三个主要论点:1)“不可逆过程和可逆过程一样真实”,
2)不可逆过程在“物质世界中起着根本性的建设性作用”,3)“不可逆性深深植根于
动力学之中”。这样的一场革命明显与通常的“科学进化”不同(p.xvi)。像许多科
学家一样,普里高津运用了革命的概念,但没有将其重要性进一步展开。由于这个术语
运用得很少,因此它在书中显得非常醒目。在第2章论述“古典动力学”的开头,它出现
在一个显著的位置上,普里高津把古典动力学看成是“20世纪科学革命诸如相对论和量
子论的起点”(p.19)。
A.费歇1979年发表了一篇物理学评论,他谈到了M.吉尔一曼对物理学“统一”问
题的见解。吉尔…曼期待着“以越来越深刻的方式弄懂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宇宙的本质”,
他说他企盼在物理学中“发生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同“过去发生的日心说,进化论,
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革命一样伟大”(费歇1979,12)。S.温伯格(1977,17f)把
“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看成是“伟大的革命”。但他告诫我们不应把革命的
概念不恰当地运用于20世纪物理学的每个方面,例如他感到“量子场论自1930年以来的
发展过程中,基本要素已经具备,没有必要再来一场革命”。
亚·摩拉1958年在物理学家沃·泡利逝世前不久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这次谈话的
内容使我们能深入了解科学革命的潮流以及年轻的物理学家发动科学革命的动机。这种
革命的概念决不会带来破坏性的污点,相反表达了人们的一种共同感受:革命是科学发
展的创建性力量。泡利对摩拉说:“在我年轻时,我想我是当时最好的形式主义者。我
认为我是革命的,如果有重大问题出现,我就能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人。而重大问题的
提出和解决由其他人完成了,我自然就成了古典主义者而不是革命者”,而后他说:
“我年轻时太蠢”,这句话显然是一种反省(摩拉和里钦伯1982,xxiv )。
物理学之外关于革命的见解
赞成和反对科学革命的见解在生物科学中同样也有反映。分子生物学和联合基因工
程技术在新闻媒介中,继电子计算机之后第二个获得了“革命”的称谓。1918年3月4日,
《波士顿环球报》上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生物科学革命的到来”。文章着重介绍了
“新加利福尼亚实验室”,它报道说:“该实验室依靠蛋白质可以精确地加以分析”和
“基因可以从最基本点制造出来”的手段“正在使生物科学发生革命”。“科学时代”
(《纽约时报》,1983.4.12.)上有一篇文章标题是“DNA密码:革命的3O年”。19
53年4月25日,J.D.沃森和F.H.C.克里克在《自然》上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关于
“生物遗传主导化学结构”的发现,许多科学家都认为这“显然是本世纪医学科学中最
重要的发现”。《科学时代》上的这篇文章就是为纪念这一重大发现30周年而作的,目
前很少有人不同意上述见解,或P.梅达沃的见解(《纽约书评》1977.10.27.):
“毫无疑问,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是确认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化学结构——
具体地说是DNA中四个不同的核苷酸在分子肽链上的排列次序——蕴含着基因密码并且是
有关指令的物质载体,通过这些指令,一代有机体制约下一代的发展”,这就是“分子
遗传学的伟大革命”(p.19)。甚至在做出这一发现之前,这两位合作者之中至少有一
位显然已看到了这项进展的革命性质。沃森在那一时期的工作总结中谈了他的看法:
“双螺旋结构——将使生物学发生革命”(1980,116)。
我们已经看到,在20世纪前期就发生了心理学革命。曾建立起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的W.冯特在他的很有影响的著作《生理心理学基础》(1837年第1版)的第5,6版(19
02;1908)中讨论过革命。他指出:“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生理心理学致力于心理学研
究的改革,这场改革的重要意义并不亚于引入实验导致自然科学思想的革命”,他甚至
认为心理学研究的这种变革也许比自然科学革命更为重要,“在自然科学领域,即使没
有实验,在适当的条件下,精确的观察也是可能的,而在心理学领域,没有实验则是无
能为力的”。
我们也许还可以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不同版本中两位人类学家的争论中看到20
世纪思想革命的突出地位,他们争论的问题是,人类文化是在全球各地域独立地演化发
展的,还是产生于埃及或其附近,然后再逐渐传播到全世界的。在该书第11版(1910-
1911)的一篇关于人类学的文章里,文化演化的辩护者E.B.泰勒写到:“人类学”致
力于“系统积累从前人如佩尔泰斯,拉泰特,科里斯蒂及其后继者们所作出发现以来的
所有知识”,“这一繁重的任务”。他写到:“目前已没有什么发现能同考察骨洞和漂
砾层所获得的奇异发现相媲美”,“这些奇异的发现导致了一场现有关于人类起源理论
的迫切的革命”。
《不列颠百科全书》1922年第12版除包含第11版的29卷外,还增加了3卷补充了191
0-1921年间的新内容。第12版共有两篇人类学的文章。一篇就是泰勒写的,新收入的一
篇是G.E.史密斯写的,史密斯是文化“扩散”论的拥护者,他的观点同泰勒的“人类
学发现……已经达到了极限”的“明确断言”相反。在他看来,从那时几乎每一年,人
类学领域都有“丰富的资料发现”。“对这些资料重要性的认识也更为清楚”。他强调
指出:这些年“人类学的每一个分支都发生了深刻的革命”,在许多令人惊奇的新发现
中,史密斯提到了新近的有关皮尔丹人的新发现。史密斯列举这一例子让人难以理解
(如维克多·希尔兹所说),因为已有人向史密斯本人指出,有理由怀疑上述发现可能
是恶作剧者搞的骗局。尽管两位人类学家的观点相互对立,一个认为文化的演化是独立
的,另一个认为文化的演化是传播的,但他们都明确地认为是科学革命推动了人类学的
发展。
在1981年召开的世纪之交的美国形态学讨论会上,科学革命是中心议题之一。会上,
G.爱伦(1978)提出了一个未经认可的观点:1890到1910年间,美国的生物学研究经历
了一个从形态学到实验生物学的飞跃。由此导致一个更基本的问题,科学的发展是“周
期性的飞跃”还是“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上的革命”(1981,172…174)?J.麦斯凯
恩在论文中指出“接受科学的发展是迅速的,不连续的观点的生物历史学家在逐渐增多”,
虽然她认为哲学历史学家并不一定赞同“库恩关于科学革命的观点”,也许他们只是觉
得“从事科学工作的个人或团体抛弃陈旧的观念会使科学的发展加快”(p.89),而他
自己与上述历史学家的观点相反:“我坚持认为承认科学发展的这种革命的观点会使努
力真实地描述科学未来图景的企图发生混乱”。她相信“连续观”,她总结说用革命或
进化这类用语讨论美国的生物学会导致混乱,“把科学的发展变化一般地看作是进化的
还是革命的,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这样的问题是“吹毛求疵”。R.莱戈在他的论文中,
很少泛泛地提到革命问题,他主张要“坚持古生物学中的形态学传?
小说推荐
- 科学革命的结构
- 作者: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译者:李宝恒、纪树立序下文是第一次发表我差不多十五年以来的构思。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就要完成学位论文的理论物理学研究生。我有幸参加了一门为非自然科学家讲述物理科学的实验大学课程,这才第一次使我对科学史有所了解。完全出乎我意外的是,这种对过时的科学理论和
- 最新章:第40章
- 学习的革命
- 《学习的革命》作者:佚名第一章 未 来塑造未来世界的15种主要趋势一场革命正在改变着你的生活和你的世界。你是生活在新时代的第一代人,这个时代在一个差不多一切都会发生的纪元里提供了对未来无限的选择。除非我们能够知道变化的范围,看到它们的潜力,并抓住机遇,我们每一个人才能作出选择,并在一生中继续不断地作
- 最新章:第58章
- 中国的新革命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欧阳袖】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中国的新革命 作者:凌志军 第一部分 第1节:前言(1 001前言《时代》杂志的封面故事在大多数情形下都是撩人的 它在2007年1月22日的一期上,用了一幅血红色的图片来展示中国:一个巨
- 最新章:第52章
- 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 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作者:李耀宇,李东平 这是一个自幼参加中国革命的普通士兵对其人生经历的私人记录。书中虽然没有透露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内幕、描写革命过程的奇峰险壑和波澜壮阔,但作为许多历史细节唯一健在的见证人,他忠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稚拙平实的一面,革命领袖们即使在战争年代也从不缺
- 最新章:第41章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学作者:王永炎、鲁兆麟【完结】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在中医院校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内科著作。上海中医学院主编。原
- 最新章:第144章
- 不科学世界里科学抓鬼
- 文案: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和 已经码字放心入坑,12点更新。最少日六。放心入坑。周翠花,生在红旗下,科学主义贯彻者。但是事实就是如此的难料。孟婆汤喝的掺水的了,直接让她有了上辈子的记忆。重生在了以传播迷信为谋生手段的周家。她怎么会屈服了!作为四有新青年,但是现实的情况不断的推动着周翠花往前走。
- 最新章:第113章
-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作者:刘以林、于笑然系统与系统工程 丁渭造宫与系统工程 在我国古代的北宋(公元 960~1127 年)年间,有一天皇帝居住的皇城(今河南开封)因不慎失火,酿成一场大灾,熊熊大火使鳞次栉比、覆压数里的皇宫,在一夜之间变成断壁残垣。为了修复烧毁的宫殿,皇帝诏令大臣丁渭组织民工限期完工。当时,既无汽车、吊
- 最新章:第1333章
- 革命的年代
- ,革命的年代序言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本书的目的不在于详细叙述,而是企图做出解释并达到法国人所谓的高度通俗化(haute vulgarisation。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受过教育、有一定学识的公民是本书的理想读者,他们不仅对于过去的一切充满好奇,而且希望理解世界是如何以及为何会变成今天的面貌,而它又将走向
- 最新章:第88章
- 以革命的名义
- ╮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以革命的名义》作者:管杀不管填文案 一部波澜壮阔的法国革命历史巨篇 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主导法国革命的传奇《以~革~命的名义》将把你带回到那个激情澎湃,刀光血影的18世纪欧洲风云 革命是什么 革命是毁灭,她镇压一切反抗革命的敌
- 最新章:第50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