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的智慧》第28章


攘Γ侨春苣颜嬲厝フ莆辗鸾瘫驹吹纳胫腔邸=裉煳颐呛苋傩业匮氲搅艘晃环锘宋朗拥睦吓笥眩且晃话逊鸾檀邮ヌ炒饺思涞氖拐摺?br />
星云大师:今天我要讲“般若的真义”。因为智慧虽可称为般若,但不完全能涵盖般若的意思。比方哲学家、科学家都有智慧,这种智慧是对外界东西的分析、分辨、解释,但是般若,就好像一面镜子,不论什么东西,往前一照,都能映现出原来的样子。我们也可以把般若看成很神秘,是佛教教理专有的名词,但般若其实就是我们的宝藏,是每个人的心。我们的心有肉团心,有分别心,有私心,有种种的心,但是般若心是平等心。这个平等心,是世界上“至高至大至美”的,就如太阳,哪里有空间,它就照到哪里,没有偏心。像大地,它平等地普载大众,也不偏心。像空气,只要有空间,哪一个人想要呼吸,早晨的空气,窗外的空气,公园里的空气,它一样平等给予,不会嫌贫爱富。像流水,无论取一瓢,或一桶,甚至接自来水到家里,它都会任你饮用解渴、清洁洗涤。
阳光、空气、水、大地都是人间最需要的,具有平等性,能和般若相比。此外,圣人的心也是无私不偏的,如:孔子、孟子、耶稣、释迦牟尼佛,他们爱世、爱人的心,也能够从般若中表露出。所以,般若的智慧,不但是我们的宝藏,也可以说是我们不死的生命。人虽有生死,但只要有般若,般若的生命是不死的。就如同茶杯打破了,茶杯里的水流在桌上,地下,用抹布、拖把,把它再擦拭起来,一点都不少。身体的躯壳是物质的,有生灭无常,会毁坏,但生命的流水,在五趣六道里流来流去,依然存在。所以,我们要把生命里的般若宝藏发掘出来,因为它的功用是无限的。
般若最大的功用,不是哲学的知识辩论,它就在我们生活里面,可以成为我们最高的人生知识,它是智慧,是灵巧。不过般若,也好像学校里的课程,可以分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是有层次的。一年级的般若叫“正见”。正见就好像照相机,要对准焦距,调好光圈,才能照出原来的相貌。例如信仰,不怕迷信,就怕邪信,迷信只是不懂,但邪信了以后就很可怕、很危险。知识也是,没有知识,顶多愚痴,你看中国的“痴”字,知字加个病字头,就是愚痴。愚痴不害人,但是如果愚痴的人邪见了,就比较危险。所谓“正见”,比方说,正见世间上有前因后果,例如赚钱发财,必定是要有多少辛苦,多少机遇,多少因缘,才能有这样的结果。就是贫穷,也要有很多原因,才会贫穷。因果不会负人,它就像般若一样,很平等的,所以我们要正见有因有果、有善有恶。世界上一定有善有恶,什么是善的,有一个公理,什么是恶的,也有一个标准。相信有前生后世,有圣人凡夫,凡事有正确的认识,正见不随境流转,这就是一年级的般若。
二年级的般若叫因缘,例如:一朵长成花,不是只有花就好了,还必须有阳光、土壤、水分、肥料、人工等因缘,才能成为一朵花。世界上无论什么东西,都要有因缘才能存在,而且物物之间都是相互关联。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工厂织布,哪里能有衣服穿?没有农夫种田,哪里有饭吃呢?我在这个世上之所以能生存,都是仰赖着很多的因缘,父母养我,老师教我,朋友助我,机关用我,我才能存在。甚至我借着这许多因缘,又再给人因缘,养活我的家小,帮助我的朋友,甚至对社会、国家做出很多的贡献。所以认识了因缘,就不会自私,就会懂得同体共生、感恩感谢。所以,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因缘。悟到这个道理,二年级毕业了。
附录:佛教智慧的真义(2)
三年级的般若叫空。空,不是没有,而是要空才能有。茶杯是空的,才能装水,杯子不空,茶水要倒在哪里呢?口袋是空的,才能放东西;这个场地有空间,我们大家才能够聚会,所以空才能有。我们不要把空和有对立、分开,《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对于物质的有,空代表精神上的意义。所以佛教把空和有调和起来,空是一个真实的东西的样子,不是我们说的什么东西。比方说,我问大家这是什么,你们说这是讲台,是桌子。我说,它不是桌子,它本来叫木材,被做成桌子,做成椅子,所以桌子是个假相,不是它真正的样子,真相是木材。
你们说,不对呀!木材是山里的大树,大树才是它本来的样子,因为把树砍下来,做成各种东西。我又说大树也不对,它原本是一粒种子,埋到泥土里面,经过阳光、空气、水分、肥料等,宇宙万有的因缘结合在一起后,才长成树木,又被做成桌子、房子。所以说一切东西都是假相,因为它是空相,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就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用般若来看这个世间,看起来好像是真的,其实是假的;看起来好像是假的,其实是真的。好比你认为这东西很清洁,他说很肮脏。你说很肮脏,他又认为很干净。又如人的大便,狗子把它当珍馐美味。小鱼小虾,是小动物的尸体,可人却觉得蛮香蛮脆的。所以,心在这个假象上迷惑,就搞不清楚了。
《金刚经》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以用一则譬喻故事来说明。一对小夫妻结婚以后,有一天先生很欢喜地对太太说:我们酿在地窖里的酒,应该可以吃了,去拿一点上来吃吧。太太走到地窖,把酒缸打开,一看,吓一跳,先生竟然在这里藏了一个美女。她气呼呼地责备先生,怎么在酒缸里面藏着一个女人?先生说,哪有这回事,亲自跑下去一看。哼,你这种贱人,自己藏了男人在里面,还说我藏女人,两个人因此吵了起来。后来,他们的师父路过,听到徒弟在吵架,了解了怎么回事后,就拿了一块石头,把酒缸打破。酒缸破了,酒流走了,里面的男人、女人都没有了。所以,如果我们常常为这个假相执着烦恼,就不能见到真相。空是正见,是缘起,是可以见到真相的。
四年级的般若,是要见到真理,般若的真理,不是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真理是要经得起印证的。佛教的真理是要有条件的,第一,要有普遍性,就是这一个道理,不只在这里,才是有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没错的。比方说,人生来要死,这个不会有人否认,没有人生来不死,这是普遍性,又如花开花谢,我们从没看过花开不谢的。第二,有必然性,比方说,人出生后,慢慢长大,生老病死,是必然的。一个小女孩,从婴儿慢慢地长成女童,小姐,男人追求,做人家的太太,做妈妈,再慢慢,就做老太婆。那么究竟这个人是女童,小姐,妈妈,还是老太婆?都是,也都不是。她有一个真正的生命,而前面所讲的都是她的假象,无常变化,这是人人都如此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恒长不变,世间法都有变化,变也不一定不好,对无常我们不必害怕。其实无常很好,因为世间是会变的,所以穷不会一生一世都穷,苦不会一生一世都苦;甚至虽然笨拙,只要经过努力,就会改进。无常,可以改变人生,这就叫般若的智慧。本来如此,普遍如此,必然如此,不是说你有钱,你说的道理就对,我没有钱,我就没有道理,不管男女老少,有钱没钱,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基督教常讲信主得永生,这句话很对,信主得永生,不过我们佛教在后面还可以补一句,不信也永生,因为永生不关信与不信的问题。有一位老妇人在医院里,医生已经宣布没有救了,亲人都到齐,大家围绕在老人床前。老人忽然说:“我现在很想喝杯酒。”人都要死了,怎么忽然要喝酒,孝顺的儿女,赶快找酒来给妈妈喝。喝过酒以后,她对大家说:“哎,我想抽一支烟。”信天主教的儿子不以为然,就说:“妈妈,医生说将要归天的人不可以抽香烟。”妈妈说:“要死的不是医生,是我耶,他怎么知道我的需要呢?”这话说对了,大家又弄香烟给她,抽过以后,她安然地笑笑说:“人生好美呀。”我觉得,这是很美的人生,因为有般若,如果没有般若,她就没有这么解脱了。这世界时间有春夏秋冬,空间有东南西北,人生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坏空,如果我们能够从般若当中,发觉出意义和美感,自然可以自在解脱。正如《般若心经》所说,“观自在菩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