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第25章


莸涞娜耍看味寄茏龅骄僮跃牡夭剑苁窍缘镁僦厝羟帷V沼谟幸惶欤谖蚁氪痈崭斩凉囊槐臼槔镆靡桓鼍傻木渥永粗っ魑业墓鄣愕氖焙颍彝蝗荒宰佣搪罚渥铀盗艘话氩坏骄涂ㄗ×耍O碌哪且话刖透崭辗诺钠ㄒ谎床患蛔牛慌们鞍刖湎衲歉銎ㄒ谎癯簟?br />
我的窘迫把父亲逗乐了。他想了想,告诉我说,别紧张,去把那本书找来,翻到那句话看看。我一定很尴尬,但是,还是照着他说的去做了。等我回到客厅的时候,父亲递给我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说,“打开看看”。这是一个早已记得满满的,并且已经被翻破了的笔记本。打开一看,里面每一页都是各种各样的典故。令我惊奇的是,在每个典故下面,竟然都标记着日期……是他在貌似随意谈话时用了这个典故的日期。当然,除了日期之外,还有很多貌似潦草却信息充分的备注,比如,这则典故、句子、趣闻、轶事、笑话都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用在什么地方……父亲的那句话,我永远记得……“学东西,就要好好学,不能只学样不学本。”
相信我,很少有人仅凭天生的能力就可以拥有“神奇”的记忆力。别忘了,“遗忘”是我们的自我保护功能。我们必须挣扎着经常整理已经输入大脑的信息,尽量让他们有序地排列起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记笔记。如果,我们忘了去记笔记,那些信息最终会转存为无序的,难以直接调出的“潜意识”。“哎呀,怎么死活想不起来了?”……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这本身就说明问题。
如果你真见过那些“记忆力超群”的人,相信我,估计他们也一定用了某种属于他们自己的方法,浇注了大量的耐心才可以做到。只有一点是确定的,想不费吹灰之力做到,肯定是做梦。我倒也相信这世界一定有人天生就可以做到,只不过我不知道他是谁而已,不过,我确定地知道的一件事情是,那人肯定不是我。前面的文字中,提到过《The Tipping Point》里面的那位记得1600个人名以及相关信息的达拉斯商人Roger Horchow,如果不是用一定的方法和耐心,怎么可能做到呢?
另外,记笔记并不仅仅是因为当时“听不懂”才记下来以便过后消化的。任何人学习的时候都会发现,我们学习的过程与牛“反刍”的过程非常相似。很多的时候我们根本做不到一下子理解一个知识点的方方面面,而是在一段时间过后,才发现过去对它并不完全理解。哪怕是一句在普通不过的话,都可能如此……我好像提过,我花了很多年才真正体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的深意。还有些时候,我们会在很久之后发现,过去的理解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或者驴唇对马嘴…… 反正怎样都不对。遇到这样的时候,记笔记的好处就不言而喻了。
迈克尔海特,是托马斯尼尔森出版社的CEO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听课,参加会议,或者是进行研讨,记笔记都起码有这样几个好处:
1。 可以使自己保持参与状态。
2。 提供一个完整的捕捉灵感、疑惑的机制。
3。 可以用来与其他参与者沟通、讨论正确的信息。
他使用如下方法把页面分成不同的区域:
* 笔记区域:尽可能完整而全面地记录演讲。
* 提示栏:当你做笔记的时候, 让提示栏保持空白。演讲过后,简化你的笔记使之成为简明提示以供日后记忆,回顾和消化(思考)之用。
* 概要:用一个或二个句子总结你的每页笔记。
在记笔记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符号来简化书写,例如
* ' '方括号标注为要做的事
* ( )圆括号标注为指派给他人的事情
* * 星号标注为重要的事情
* ? 问号标注为下一步要研究或是询问的事情
我个人常用的是一些逻辑符号:
* …》,用来表示因果,或者顺序
* 、≤、≥=、≈、≠,可以用来表示各种比较关系
* :、……,可以用来表示例子
* {,可以用来表示分类或者列表
事实上,很多的时候,记笔记可能是要事件发生之后,回来必须补上的功课。经过实践,我对大多数诸如PDA、智能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抱有偏见,认为不仅没用,还只能带来麻烦。但是有一种电子产品例外,就是“录音笔”。现在的录音笔已经到了相当精巧并且实用的地步,去参加会议或者聆听演讲的时候,录音笔确实是好东西……可以用来从容地整理清楚的笔记。
听听劝,从今天开始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吧。相信我,最朴素的纸和笔是最有效的工具。只有记笔记称为长期习惯之后,才会真正体会到这么做的好处。而那些自作聪明不这么做的人,只会因为从未体会到那样的好处而“无怨无悔”。
第五章: 小心所谓“成功学”
5。a 人人都能成功……鬼才相信
人们相信荒谬的事情,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事实上,无论多么荒谬的事情,不仅总是有人相信,而且还总是有很多人相信。更为有趣的是,当荒谬本身荒谬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信奉者的人数可能开始不仅与荒谬程度同步增加,并且可能会以荒谬程度作为指数戏剧性地增加。
自我奋斗,勤奋努力,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便有些人(注意,只不过是“有些人”)貌似不需要奋斗,甚至懒惰到令人嫉妒地步,也一样可以享受其他人即便奋斗、努力,甚至挣扎都不可能获得的一切。但这些少数人的存在并不说明全部问题。
有一个事实非常简单,却难以接受。这世界所有的资源并非平均分布在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的身上,能够比较接近地表示这种分布情况的数学曲线叫做“正态分布 曲线”(Normal Distribution Curve)。数学一直是心智相对发达的人类所特有的、并且不断进步发展的、描述这个世界最为精确的工具……几乎不应该在后面加上“之一”。
参考阅读:正态分布是概率论中的最重要分布。大量的实践与理论分析均表明,大多数随机变量均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如测量的误差,学生的成绩;人的身高与体重;产品的质量数据,投资的收益率等等均可认为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应用范围之广,可以说任何一个随机变量不可能与之相比,其在数理统计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现今仍在常用的许多统计方法,就是建立在“所研究的量具有或近似地具有正态分布”这个假定的基础上,而经验和理论(概率论中所谓“中心极限定理”)都表明这个假定的现实性,现实世界许多现象看来是杂乱无章的,但在纷乱中却又有一种秩序存在,研究表明,若影响某一数量指标的随机因素很多,而每一种因素所起的作用又不太大,在理论上可以证明,该数量指标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可以想象一下在X轴上把地球上所有的人都一字排开,而他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的总和投射在Y轴上,最多的站在中间,剩下的往两边排,那么最终就应该非常接近这个正态分布曲线。与我们的真实世界非常相似,只有1%的人在资源上极端贫困,也只有1%的人在资源上极端富有,大部分人属于中等水平。
这种资源上的分布的自然地“不均匀”,理解上貌似简单易懂,但古今中外都有很多的人拒绝理解,拒绝接受。他们甚至拒绝使用“不均匀”这个词,而是用 “不公平”来取而代之。历史上,有无数次的战争、无数次的掠夺,本质上来看,只不过是因为把“均匀”理解成“公平”造成的。把“不均匀”理解成“不公平 “,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打着”正义“的旗号为所欲为。
资源原本就是有限的,经济学上的措辞是”资源稀缺“(Scarcity)。在整体上资源稀缺的前提下,”资源并非均匀分布“体现在每个人身上,直接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拥有的不够多“。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里,资源稀缺是客观现实,也恰恰因此,人们的主观愿望肯定不可能全部被满足。
理解这种现象貌似并不困难,但是,清楚地理解之后平静地接受,就没那么容易了。到今天,也随处可见那些无法接受的人。对那些无法接受现实的人来讲,其实只剩下了一个选择,即,逃避。
据传闻生在苏格拉底被处死那天(约公元前三世纪)的狄奥根尼斯(Diogenes),在意识到资源稀缺性的时候,采取的逃避方式是限制自己的主观愿望。狄奥根尼的对这个世界说,”你不是资源稀缺么?那我不消费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