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第38章


┪镌骸G岸问奔淞椒凶骱翔嫡钩觯晌谢幕囊淮笫⑹拢谎粢惨虼硕闵D谕狻?br />
话说孙家在这里世代担任地方小吏,算不上显赫,而将这个平凡的家族推上汉末历史舞台的是孙坚孙文台,他靠着不断讨伐民变累积战功,汉灵帝时官至长沙太守。随后孙坚在关东联盟讨伐董卓的作战中,带领部将加入袁术阵营,成为联军中战力最强的部队,破胡轸、吕布,并攻陷洛阳。
之后孙坚仍听令于袁术,于公元191年进攻刚刚入主襄阳的刘表,结果在一场夜间作战中,孙坚遇伏,遭流箭射毙。
孙坚死后,他的长子孙策仍仕于袁术帐下,并于公元194年奉袁术之命进军江东。孙策仅花了五年的时间便征服半个江东,受朝廷拜为讨逆将军、会稽太守、吴侯,成为天下最年轻的诸侯。
一半是为报杀父之仇,一半是为了江东基业,自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起,江东政权便持续向荆州发动攻势,孙策于建安四年首度攻打江夏,孙策死后,接手的孙权则前后于建安八年、十二年与十三年三度进军江夏,终于在建安十三年初击破夏口城,击斩江夏太守黄祖。
孙权随即任命胡综为江夏郡鄂县县长,建立滩头堡,为更进一步西进作准备。
鲁肃正是江东进军荆州的重要推手。
他是淮南东城县人,家境十分富裕,但他从小便不务正业,整天射箭击剑,设想奇谋诡计,还变卖祖产,撒钱大搞帮派活动(典型的富二代),成为他人眼中的怪人。
后来鲁肃透过周瑜的引荐,加入了新成立的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相当亲近的幕僚,鲁肃为这位年轻的主子做出了一套大胆的发展策略。由于是孙、鲁二人在榻榻米上谈话的内容,因此一般又称此策为“榻上策”。
根据鲁肃的想法,曹操篡汉已是不可逆的趋势,因此孙家既不宜守着“朝廷外藩”的定位,也不宜与曹操直接对抗,优先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西面的荆州,只要征服荆州,孙家便有鼎足天下的实力,届时直接称帝以摆脱曹操名义上的控制,再图谋天下,建立新的大一统王朝。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诸葛亮向来忠于汉王朝,有着很深的“汉室情结”,所以他为刘备制定“隆中对”,目的是希望帮助刘备恢复汉室荣光。如果当时刘备稍微表露出一丝想要称帝的念头,恐怕诸葛亮是不会出山的。至于后来刘备称帝,那是由于内外部条件已基本成熟,加之曹丕已经称帝,诸葛亮只好顺其自然。
而鲁肃则没有这个思想包袱,他制定“榻上策”的目的,便是为了使孙权称帝,反而孙权本人非要推脱不可。
诸葛亮与鲁肃所制定的总体纲领虽然大同小异,但两者的初衷却不可同日而语。
话说孙权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表示同意,但之后的三伐江夏,显然是依循着“榻上策”的调子。
在历经了五年的奋斗,抛洒了无数军民的血汗之后,孙权和鲁肃终于一脚踹开了荆州东方的门户,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得到了两个情报:一是刘表的死讯;二是曹操准备向荆州用兵。
这样的变化让鲁肃相当不安,这等于是推翻了他原本“不与曹操正面对抗”的假设,于是鲁肃决定为自己的对策买个保险,他告诉孙权:
“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素来不睦,内部人马又各怀鬼胎,而刘备乃是天下枭雄、曹操的死敌,之前被刘表雪藏起来,现在如果新组阁的襄阳小朝廷与刘备合作,我们便只能和其修好结盟;倘若他们内部不合,我们便应该出兵,将他们分别击破。我建议由我以吊丧为名,出使襄阳,见见他们的主事者,同时拉拢刘备,由他来安抚刘表旧部,共同对付曹操。现身处风雨飘摇间的刘备,对于我们的支持必定会欣然接受,则天下大势可定。如若晚了一步,则可能会被曹操抢占先机。”
鲁肃的话说白了,就是要扶植刘备为荆州的傀儡宗主,利用他和曹操之间的仇怨对抗曹操,也借此逐步实现江东吞并荆州的梦想。
不可否认,与之前豪情壮志的“榻上策”相比,此时鲁肃的策略转变是相当理性和务实的。
五年前曹操还在经略河北,江东自然有空间和时间去征服荆州,岂知江东的西进步伐却被黄祖给绊住。如今曹操大军已近在咫尺,即便江东能抢先一步征服荆州,疲惫之余肯定不会是曹操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用一个既听话又强有力的傀儡摄领荆州,先求挡住曹操,再慢慢将权力收回,倒不失为一步妙棋。
这样的思考方向,直接形成了鲁肃之后“借荆州”主张的基础。不过鲁肃判断失误的地方是,刘备虽然是个强而有力的投资标的,但是想要让他听话,倒不如让老母猪上树来得更简单些。
在今后的十几年间,鲁肃将为眼下这一时的决策而抱憾不已。
话说孙权命鲁肃从柴桑出发,前往荆州。当鲁肃抵达夏口时,曹操大军南下的消息已经传来。他加紧脚步,但仍不够快。当他来到南郡时,刘琮已向曹操投降,刘备也已被迫向南撤离。于是鲁肃循着刘备撤退的轨迹向南急追,总算是在当阳一战之后,见着了几乎走投无路的刘备。
鲁肃见到刘备后也不废话,开门见山挑明了江东的意愿,并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宣传江东的优势。为了坚定刘备“联吴抗曹”的信心,鲁肃反问刘备:“使君如今这番模样,还想去哪里?”
刘备答道:“和岭南的苍梧太守吴巨有点交情,打算前去投靠。”
鲁肃不禁摇头:“我们家孙将军聪明仁慧、礼贤下士,江东英豪都为其所用,现在据有六郡之地,兵精粮足,有成大事的实力。吴巨不过是个无名小卒,远在岭南,迟早为人并吞,哪里是可以落脚的地方?站在使君的立场,现在最好的办法便是派亲信前往江东,和我家主公结盟修好,共图大业。”
刘备不再推辞,欣然应允。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精彩的对白,我们会发现,对于刘备而言,鲁肃的提议根本就是拒无可拒,纵使这个所谓的“结盟”是包着糖衣的毒药,却也是刘备眼下唯一的救命灵丹。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结好江东原本就是诸葛亮“隆中对”中制定的策略,只要能够妥善运用客观情势与手中的筹码,要想在夹缝中求得一丝活路,也不是全然没有可能。
然而刘备却故弄玄虚,扯出一个苍梧太守吴巨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如果我们把这段对话当成是一次商业谈判,就不难理解了。
经常参加谈判的人都深谙一点,那就是:你无论内心如何想要达成协议,但表面上却要装出一副苦相,像是做了赔本生意一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以争取最大的利益。
刘备搬出吴巨来,意思就是想要告诉鲁肃,并非只有你们老孙家是我的选择,将来一旦刘孙联盟,咱们只是战略伙伴关系,不分主次,我刘备不听孙权的任何摆布,如若不然,我便改投吴巨,虽然没什么前途,但至少目前还没有性命之忧,可以坐在沙发上一边喝茶,一边欣赏你们与曹操死磕。
这种伎俩,鲁肃自然是心照不宣,于是他在贬低吴巨的同时,再一次强调刘孙联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刘备一看,再扯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而且拖得时间越久,对自己反而越不利,便接受了邀请。
于是谈判结束,没有赢家,或者都是赢家。
会面结束之后,刘备和鲁肃一同搭乘关羽的船队,顺江东下。当时夏口已被孙权给屠灭,不足以作为基地,于是鲁肃将刘备一众带到鄂县的樊口驻扎,也等于是对外声明了江东政府庇护刘备的立场。
至于出使柴桑一节,由于结好江东的概念是诸葛亮所提出的,他老哥诸葛瑾眼下又正在孙权幕府发展,于是刘备舍弃了孙乾、糜竺等老牌外交官,由当时只有二十七岁、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扛起此一重责大任。
当时已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
超级巨鳄
当刘备在樊口焦急地等待着与江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时,曹操正忙着咀嚼胜利的果实。他在十月左右进驻江陵,向荆州百姓公告改朝换代的具体事宜,原州牧刘琮调任青州刺史,而荆州刺史的位子,则由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北方人李立接掌。
紧接着,曹操又重重犒赏亲曹派:蒯越为光禄勋,韩嵩为大鸿胪,邓羲为侍中,刘先为尚书令,蔡瑁为从事中郎兼司马长水校尉,而且全部都封了侯。亲曹派们奋斗多年终于得偿所愿,必定是大唱曹公英明。
不过,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