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第63章


加,显然是有利的。
可是马云不这么认为。此时他已经深深地被孙正义所吸引,因此他觉得来自孙正义的机会是无法拒绝的。他觉得进入孙正义的投资圈,意味着阿里巴巴将进人世界顶级的互联网公司级别,在互联网公司都没有赢利的情况下,进入这个圈子就意味着机会。另外,马云认为想要阿里巴巴更快地成长可能会花更多的钱,“所以在有钱的时候多拿一点投资也不是坏事”。
蔡崇信几乎是被马云拉着去东京见孙正义,开始关于阿里巴巴的第二轮融资谈判。
2000年1月,马云和蔡崇信到东京孙正义的软银公司,与他就软银公司向阿里巴巴投资一事进行正式的谈判。相比以前的投资谈判来说,这次的谈判正式多了。马云与孙正义分坐在一张长会议桌的两边,孙正义那一边是一大排人,但除了孙正义谁也不说话,这边只有蔡崇信和马云两个人,看上去多少显得有点势不均力不敌的样子。
就在这次谈判中,蔡崇信说出了后来在互联网界很有名气的“NO”。
“对孙正义说‘不’是需要勇气的,他是一个几乎让人无法拒绝的人,当时的互联网界他投资雅虎的故事已经让人听得耳朵都起茧了。
可能因为我们当时资金还是比较充实的,我对他说了三次‘NO,。”蔡崇信说。
“第一次是他报了一个价钱,我几乎没有反应就直接把‘不’说出来了,而且说得十分坚决。我说你报的这个价钱,我们根本不用通过董事会就可以否决,这不可能被接受。”孙正义的面前放着一个很大的计算器,被拒绝了以后他就用手指在计算器上按来按去算了一通,结果又报了一个价钱。这次蔡崇信说:虽然这个价钱听上去会好些,但对我们来说还是很难接受。于是他又去按那个计算器,过了一会儿又报出一个价钱。就这样拒绝了三回,孙正义报出的价钱才落到马云和蔡崇信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于是双方达成了一致,资金的总额是三千万美元。
“可是回到杭州我们开了董事会以后,发现如果按孙正义的金额来计算,他的股份太多了。所以马云写了封电子邮件给孙正义,告诉他投资金额要减少到两千万美元,同时马云又告诉他希望他能够担任阿里巴巴的顾问。这对孙正义来说是一个破例,他原先是不担任所投资公司的任何职务的。对于这两个条件,孙正义也同意了。我想这是他投资经历中让步最多的一次。”蔡崇信说。
而对阿里巴巴来说,谈妥孙正义的投资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孙正义的资金到位是在2000年3月10日。几乎就在孙正义的资金到位两周以后,纳斯达克指数就从最高点开始跌落并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漫漫熊途。两年之中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都无法得到任何投资,而阿里巴巴却始终处于粮草充足的状态。
◆洗手间里敲定八千二百万美元
“2001年到2003年这三年是阿里巴巴成长的三年。”蔡崇信回忆说。在这三年里,由于公司的发展比较健康,因此虽然处于互联网的寒冬中,阿里巴巴却没有感到来自投资者的多少压力。“在这期间他们对公司的发展基本是感到满意的,除了让我们对费用进行控制之外,没有提任何要求。而我们对这个要求也是十分重视的。阿里巴巴的整个薪酬结构都控制得很好,同时人员还有大幅度的上升。发展的钱我们一点也没少花。投资者、公司股份结构在这三年里都没有发生变化。”
接下来的变化发生在2003年,马云当时在日本出差,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没有与孙正义见面。当孙正义知道马云在日本的时候,马云已经订好了回程的机票,正在去机场的路上。孙正义给马云打电话,让他来见一面。马云说自己订好了机票并且已经在路上准备回中国了。
可是孙正义说一定要见马云,请他务必不要走,让司机调头回他那里。
见了面,孙正义告诉马云他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他通过雅虎日本公司进军日本的C2C市场,通过种种经营手段与已经在日本经营C2C的eBay公司交上了手,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从B。y手里拿下了日本70%的C2C市场份额。他感到由于eBay在亚洲的经营手段与市场有一定距离,所以很想在中国通过阿里巴巴来进军这一市场,从已经被eBay收购的易趣手里拿下中国这一市场的份额。
“巧的是马云当时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不过他是从另一个方向考虑的。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马云认为C2C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以后,可能会产生出B2B类型的电子商务来。这对一直从事B2B的阿里巴巴来说是个威胁,他也正想对这个市场有所动作,所以两个人不谋而合,当即定下了进军这一市场的决策。”蔡崇信说。
但是C2C市场是一个需要烧钱的地方,网络公司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来吸引普通消费者进入自己的网站,造成人气,才会对开网上商店的小老板产生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易趣已经在这一领域里经营多年,所以后来者必须要靠广告来吸引人才能有生存的空间。阿里巴巴虽然当时已经进入赢利状态,但要支撑这样一个市场,尤其是要从易趣手中把市场争夺过来,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因此,必须要增加资本,而这又会影响到资本结构。由于这个投资是必须由孙正义来做的,所以又存在一轮阿里巴巴与孙正义之间的谈判。
与第一次谈判一样,阿里巴巴出席的又只有两个人——马云和蔡崇信,而软银方面出席的又是一长排人,除了孙正义以外,软银方面其他所有的人同样还是不发言的。惟一不同的是,孙正义这次不摆弄计算器了。
谈判的时间是在2003年年初,当时马云和蔡崇信飞往东京,与孙正义就软银向阿里巴巴的第二次注资进行谈判。虽然已经是合作了三年多的股东与创业团队之间的谈判,但是“当时的讨价还价的程度还是不亚于第一次”,蔡崇信回忆说。焦点主要是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孙正义在投入巨资之后是不是控股的问题,另一个是员工团队持股的问题。
前一个问题相对好解决,因为有两个因素可以调节,一个是资金,一个是股份。但对孙正义来说,员工团队持股问题不好理解,因为在日本,所有公司的员工很少有持股的先例,而马云坚持必须通过股份来激励整个公司团队。在这两个问题上双方相持不下,一时间场内气氛显得比较僵。这时候,马云和孙正义不约而同地起来去上洗手间。
据马云说洗手间里发生的情况是这样的:在洗手间里,马云沉默了一会儿,对孙正义说:“我觉得八千二百万是一个合适的数字,你看怎么样?”孙正义也沉默了一下,很快答应说:“好,那就这么定下来。”
第25章 牛根生:创造“蒙牛速度”
【牛根生小传】
在近三十年的企业史上,很少有人能像牛根生一样给媒体和大众带来一次次的“意想不到”。2004年底,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了致力于公益事业的“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
牛根生是一个苦孩子,出生一个月就被贫困之极的父母以五十元的价钱卖给了别人。他从小随养父在大草原上放牛,后来进回民食品厂当了一名洗瓶工,靠苦干升到车间主任。1992年得到郑俊怀赏识,担任伊利公司主管经营的副总经理。牛根生做市场有特别的狠劲,而且很会体恤人。他读书不多,却天生懂得“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道理。有一年,郑俊怀发奖金让他购买一辆高档轿车,他一转身就把这笔钱分拆成几辆低档车分给了部下。由于他分管伊利的市场营销与广告宣传,因此在媒体上表现得十分活跃,外界一度“只知老牛不识郑”。
1998年,郑、牛关系急速恶化,牛根生突然被免职,理由是“莫须有”。
第二年,牛根生就带着几个旧部筹集一千万元资金创办蒙牛,他后来回忆说:“当时在呼和浩特的一个居民区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作为办公室,一共只有五十三平方米,月租金二百多元。蒙牛成立的时候,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是第11 16位。”牛根生有的是多年来在市场经营中积累下来的人脉和经验。当时,全球最大的软包装供应商利乐公司在中国推广“利乐枕”(那时候,国内牛奶包装主要采用“利乐砖”和“巴氏奶”),并愿意免费向牛奶工厂提供生产设备,伊利等大企业都不愿冒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