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大明1592·抗日援朝-第137章


已剑《∮μ┚驮谂员咧Ю阕哦淠啬阒啦唬?br />
邢玠大骂了一顿董一元,然后对史世用说:“你去告诉岛津义弘,我这就整顿军队,再来相斗!”
邢玠到底是明白人,他知道日军的痛脚在哪里。岛津在泗川是侥幸胜了,但战略劣势却丝毫没得到改善。如果明军再来一次,他真不知道能否撑过去。
果然如邢玠所意料的,史世用三进岛津营,把邢军门的话复述了一遍,岛津义弘沉默不语,本来咧开的大嘴又合上了。
稳住了日本人,邢玠开始下狠手处理。这次他不打算隐瞒了——事实上也瞒不住——直接把情况告诉徐观澜,汇报给朝廷。
朝廷的处理意见很快就下来了:郝三聘、马呈文两个率先逃走的将领被枭首示众,师道立革职;彭信古念在有破门之功,死罪免去,活罪难逃,充在军中,戴罪立功;董一元革官御,降府职三级。
茅国器后来总结泗川战败的原因,一共有五点:一是进兵太晚,让岛津从容把倭城修完;二是明军不攻固城而先攻泗川;三是陈璘水师没有及时跟进,封锁海路;四是明军没料到日军也有火炮,而且受到了火药库爆炸的影响,完全被打糊涂了;五是岛津反击及时,奋战勇猛。
泗川之战中,明军的伤亡数字一直存在争议。有说损失三万的,有说损失过半的,这些说法都太过离谱。
还是老办法,我们可以详细分析一下明军伤亡一般都出现在哪个阶段。
伤亡最大的部队,是彭信古的三千人。这支部队只剩下七八十人,基本上等于是全军覆没。
茅国器的部队总数为三千,伤亡大约是在七百人,伤亡近四分之一;叶邦荣所部伤亡率也差不多,一千五百人,估计战死者也有三、四百人。
也就是说,最靠近泗川城的三支部队,阵亡人数在四千出头。
中路军的其他部队里,郝三聘、马文呈、师道立早早地就跑了,又是骑兵,基本没受多大损失。祖承训、蓝芳威因为不在主战场,撤退也很及时,伤亡也不大。其他如柴登科、杨绍祖、秦得贵等人,多为骑兵,跑起来也不是日军能追及的。
值得注意的是,明军在泗川之战前后死亡的将领包括李宁、卢得功、方时新、徐世卿等。这里除了徐世卿阵亡于大溃败以外,要么病死,要么在早期战死。中路军的指挥层在大溃败中并未蒙受巨大损失,他们还维持着最低限度的组织度。
也就是说,在那一场溃败中,明军不是完全地跑成一片散沙,而是以这些参将、游击为一个个小核心,拼命向北运动。伤亡情况,基本上都出现在这些小核心外围以及后面的离散明军。这些人跑得漫山遍野,看着很多,实际上数量并不大。
彭部全军覆没,姑且不论;茅、叶以步兵深陷敌阵,伤亡率为25%,那么位于阵后的其他骑兵部队伤亡肯定不会超过这个比例,最多也就10%的伤亡率。三万明军,百分之十就是三千人。
三千人加四千是七千人,这个数字与《宣祖实录》记录的明军伤亡数字基本吻合;另外《再造藩邦志》里说步兵阵亡者三千,骑兵也多有伤亡,步骑比例也差几近之。
七千人,足足七千名明军士兵倒在了泗川到晋州之间的土地上,倒在了距离胜利最近的时刻,这足可以称为援朝战争第一惨败了。
十月初六,泗川惨败的消息传到了正在围攻蔚山的东路军中。麻贵一听,大为震骇。中路的溃败,意味着泗川、固城日军可以肆无忌惮地向蔚山增援,士气此消彼长,这一仗变得不好打了。
麻贵留下四员将领在蔚山附近的毛火村监视加藤清正,然后带领大军移屯到庆州,而他的行营则移到了更北边的永川。蔚山之围,不战自解。
麻贵不甘心就这么退回去,也不敢冒险继续作战。于是他打算停在永川观望一下形势,看看中路军失败以后,西路军的进展到底怎样。
那么,刘綎的西路军在这期间,到底干了什么呢?
第二十二章 倭桥胜败
刘綎的西路军其实是三路军中出动最早的,他们的集结地点是公州,然后在九月十一日誓师南下。随行明军有两万之众,还配发了朝鲜最能打的陆军将领——都元帅权僳。
当初分配朝鲜军的时候,明军三路主帅都希望有权僳助阵,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朝鲜国王站出来发话,把权僳分配给了刘綎。
三路主帅里,朝鲜国王李昖跟麻贵关系一般,压根不认识董一元是谁,但是对刘綎印象最好。刘綎第一次来朝鲜,虽说没打什么大仗,但一直表现得很积极,明里暗里嘲讽李如松怯战,把朝鲜人哄的很开心。所以这次发生争执,鲜国王李昖拉了一回偏架,偏袒了刘綎一把。
大军誓师出征以后,刘綎把部队分成三路:西路军让吴广带着五千六百人,与权僳从乐安南下;王之翰、司懋官、李宁带着八千人走求礼、光阳;刘綎亲自带着李芳春等近万人,直奔顺天而去。
这个架势很有气魄,咄咄逼人,要从三个方向把顺天日军一口吞下。
可明军的行军速度,却跟这个进军态势完全不搭配。刘綎一路上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走的比蜗牛都慢,一副完全不着急的模样。
刘綎倒不是不着急,他只是在等待。
和加藤清正、岛津义弘一样,小西行长也舍弃了朝鲜旧城,盘踞在新建的倭城里。这座倭城修在了顺天附近一处临海险峻之处,地形比法叱岛还要险要。小西行长修建的石制倭城地基很窄,但是特别高大,被远近的朝鲜人称为倭台。而朝鲜古语里“桥”与“台”发音类似,结果以讹传讹,成为倭桥城。
听到明军来袭的消息,小西行长立刻收缩防线,把第二军团一万三千人的主力全撤到倭城里。与此同时,他还派人偷偷向岛津义弘发出求援,让泗川日军尽快调来一部增援。
这个情报被刘綎侦知到了,他觉得很不踏实。
西路军是三路军中最弱的一环,如果要面对两路日军,肯定吃亏。再说了,西路军主力是川军,那都是刘綎自己攒下来的家底,跟中路军董一元那数万死了也不心疼的混合部队不一样。出于这种心理,刘綎觉得自己太吃亏,给董一元写信,让他快点在中路施加压力,等泗川日军退回以后,他再打顺天不迟到。
也就是说,麻贵在东路望着中路进展;董一元在中路望着西路进展;刘綎在西路,还等着中路有突破,三路明军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恰好这时候小西行长主动给刘綎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议和的愿望。
刘綎一听,乐了。在明军将领印象里,小西行长是个庸将,动辄就想跟人和谈,缺乏加藤清正一样的勇气。刘綎盘算的是,如果能借和谈的机会把他诓出来,一战擒下,岂不是省了许多麻烦?
两位使者去了倭城,带回了一份极其重要的情报给刘綎:“秀吉已死,诸将思归。”
刘綎一听,大喜过望。这时机实在是太完美了,既然敌人要退,那就没必要拼命了嘛!他趁热打铁,派了一个叫吴宗道的人继续去跟小西行长联系,商定和谈的具体细节。
吴宗道跟小西行长说:“你当初差点就封给大明的官。我们知道你是诚信,坏的是加藤清正。你们现在混不下去了,赶紧跟我们和谈得了。”
小西对吴宗道的说法将信将疑。他也不是没跟明军面对面和谈过,但那些遭遇实在不是什么好回忆。刘綎一看小西态度不是很积极,有点急,他为了表示诚意,居然单枪匹马来到倭城前,每次目送着吴宗道进城,方才离去,活像一个每天去女生宿舍楼下痴痴等待的男大学生。
看到刘綎这么浪漫,小西终于消除了疑心,决定试着跟他谈一谈。
九月二十日,明军抵达顺天旧城。刘綎兴高采烈地给小西发短信,说我已经到了,你出来吧。
小西精心打扮了一下,带着五十个人离开顺天倭城,奔着旧城而来。满心琢磨着和谈的小西万万没想到,刘綎已经安排下了大军等着他。
这也怪日本人没记性。明军将领的和谈,永远都是不能相信的。明代的政治生态,注定了所有真心想和谈的明军将领都不会有好下场——所以远的李如松,近的杨镐,他们召人和谈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掷杯为号,左右刀斧手杀出。
为了迎接小西行长,刘綎可是费尽了心思。
他找了一个旗牌官员王文宪冒充自己,而他自己则装成千总的模样;另外还找了个虞侯冒充接伴使李德馨,还有一个朝鲜军官卞弘达冒充都元帅,整个扎了个草台班子。刘綎自己则穿上千总的服饰,给假刘綎在一旁捧着箭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