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部分:飘零的晚年 1949…1962纽约公寓(3)
有人曾提出疑问,第一届的国民大会,可以两次选举总统副总统吗?我们可以毫不迟疑的答复,正因为我们是行宪的第一届国民大会,所以可以选举两次总统副总统。假如每届国民大会的任期是扣足六年计算的,那么就是在国家太平时期,第二任的总统副总统好像还是应该由第一届的国大选举出来的。第一届国民大会是民国卅七年三月廿九日开会的。国大代表的任期从卅七年三月廿九日开始,扣足计算,要到四十三年的三月廿九日,才算六年任满,而第一任总统副总统,是卅七年五月一日由国民大会公告当选,至五月廿日才就职的。依据宪法第廿九条,国民大会于每届总统任满前90日召开。第一任总统任满前90天,就是今天,正是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六年任期之内。所以我觉得第一任总统“任满前90日”或“任满前60日”,都在第一届国民大会六年任期之内,所以第二任总统副总统的选举,是第一届国大代表的任务。……所以我们今天的集会,是完全合法的,是完全有宪法的根据的。
胡适演说时,时而两拳高举,时而拍案,时而击桌,情绪异常激动。这“扣足六年任期”的算法,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国大代表们听了觉得比“大法官”的解释更加有力,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有的甚至老泪纵横,钦佩不已。有人事后还写了几首竹枝词,其中一首云:
民主象征一言重,任期扣足细推求,阽危法统艰难甚,万众闻言泪迸流。
这次会议居然顺利进行,选出蒋介石和陈诚为第二任“总统”、“副总统”。胡适还代表国民大会把“总统当选证书”送给蒋介石哩。
胡适这次回台北参加国民大会,总算为台湾当局出了大力。返美以后,台湾当局便聘请他担任所谓“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的副主任。他也果然帮助“设计”起来。在所作《“司徒雷登回忆录”导言》中,胡适便指责美国不仅“在雅尔达出卖了中国”,又“在紧要关头的时候停止了对华的有效援助”,致使国民党政府垮了台;而美国却又发表“白皮书”,推卸责任。这是胡适感到最伤心和最为不满的。他为台湾当局设想,要求美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说:
美国为了赎罪而应该做到的起码事情,就是继续拒绝承认中共政权并继续反对这个政权在联合国里取得中国的席位。
1957年9月,胡适又奉蒋介石政府的委派,出席联合国大会,并发表反共演说,题为《匈牙利叛乱在中国大陆的反响》,极力攻击人民中国,并要求联合国大会拒绝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胡适在纽约如此种种的表演,让人们看到了这位流亡寓公,既可怜又顽固,在凄清飘零的异域,顽固坚持着做蒋介石政府的孤臣孽子,当一名人民中国的反对派。
①参看唐德刚《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载台北《传记文学》第31卷第2期。
②同注①。
③关于葛斯德东方图书馆及胡适在该馆工作的情况,可参看陈纪滢的《胡适、童世纲与葛斯德东方图书馆》(载台北《传记文学》第27卷第1、2期),及庄申的《记普林斯顿大学葛斯特东方图书馆追悼胡适之先生著作展览会及其相关之史料》(载台北《大陆杂志》第24卷第10期)。
④关于胡适在葛斯德东方图书馆的职务,大陆和台湾的研究者有各种不同的说法,诸如馆长、主持人、管理员等等。胡适自己按照聘约说得很明白,1950年5月15日他致赵元任夫妇信中说:
Princeton的事,昨天(5月14日)正式发表了,名义是FellowoftheUniversityLibraryandCuratoroftheGestOrientalLibrarywithRankofFullProfessor。(见《胡适给赵元任的信》,台北萌芽出版社1960年6月版,第36页)
据此,译为馆长或管理员均可,相当于正教授职务。
⑤《胡适的日记》手稿本,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版,第16册。(三版注)
⑥此信保存在台北胡适纪念馆,转引自陈漱渝《飘零的落叶》一文,载北京《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4期。(三版注)
⑦胡适1949年5月22日致赵元任信,见《胡适给赵元任的信》,第25页。
⑧《在北大同学会欢迎会上讲词》,收入《胡适言论集》,台北华国出版社1953年7月版,乙编。
⑨见台北《中央日报》1949年12月11日;参看《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6册1949年12月8日(三版注)。
⑩胡适1949年8月16日致赵元任信,见《胡适给赵元任的信》第29~30页。
胡思杜的文章披露于1950年9月16日《文汇报》,9月22日香港《大公报》转载。胡适得知后曾答记者的访问说:“我们早知道,在共产主义的国家里,没有言论的自由;现在我们更知道,连沉默的自由,那里也没有。”(见胡颂平编《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版,第6册,第2152页。
)
胡思杜后来分配至唐山工业学院任教,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自杀身亡。1980年11月平反昭雪。(参看石原皋著《闲话胡适》,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6月版第53—55页。)
《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7册,1951年2月24日。(三版注)
第十三部分:飘零的晚年 1949…1962纽约公寓(4)
参看《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6册,1950年6月25日;1952年11月《在台北市记者招待会上答问》、《在国大联谊会欢迎会上讲词》、《国际形势与中国前途》(均载《胡适言论集》乙编),及《东亚的命运》一文(载台北《自由中国》第8卷第1期)。(三版注)
本文台北《中央日报》译文题为《史达林征服世界战略下的中国》,连载于1950年10月19日至21日;另有云轴译、毛子水校的译文,载台北《自由中国》第3卷第10期。(三版注)胡适在这次会议开始时的演词,曾刊载于台湾各报。此处是根据台北《畅流》半月刊第9卷第2期载罗敦伟作《胡适之先生新五四精神》一文所记抄出。
同注。
竹枝词系陆少青作,共五首,载罗敦伟《胡适之先生新五四精神》文中。此处所引为第二首。参看注。
本文原题“IntroductiontoJ。LeightonStuart’sFiftyYearsinChina”,NewYork;RandomHouse;1954。由李宜培、潘焕昆合译为中文;后收入《胡适选集》“序言”册。
胡适1957年9月26日,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说,题为“RepercussionsofHungavianUprisingonMainlandChinese”,载1957年10月出版的“重要演说集”(Vitalspeehes)第24卷。台湾有关胡适的论著中,多译为《中国大陆反共抗暴运动》。
第十三部分:飘零的晚年 1949…1962《自由中国》的风波(1)
胡适逃离大陆的时候,眼看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势不可挡,他无可奈何,满腔怨愤。在上海登上海轮,便想起与雷震等一些朋友筹创出版社和刊物的事。他觉得,今后“与共产党作思想斗争必须以‘自由’或‘自由主义’为惟一的出发之点,亦必须以‘自由’或‘自由主义’为惟一的归宿处”。①因此,他给将要创办的刊物命名为《自由中国》。他于是拧亮台灯,抽出钢笔,在船上写下了《自由中国社的宗旨》一文,作为《自由中国》半月刊的发刊词。文字不算长,全录于下:我们在今天,眼看见共产党的武力踏到的地方,立刻就罩下了一层十分严密的铁幕。在那铁幕底下,报纸完全没有新闻,言论完全失去自由,其他的人民基本自由更无法存在。这是古代专制帝王不敢行的最彻底的愚民政制,这正是国际共产主义有计划的铁幕恐怖。我们实在不忍坐视这种可怕的铁幕普遍到全中国。因此,我们发起这个结合,作为“自由中国”运动的一个起点。
我们的宗旨,就是我们想要做的工作,有这些:
第一,我们要向全国国民宣传自由与民主的真实价值,并要督促政府(各级的政府)(按,指蒋政府)切实改革政治、经济,努力建立自由民主的社会。
第二,我们要支持并督促政府用种种力量抵抗共产党铁幕之下剥夺一切自由的极权政治,不让他扩张他的势力范围。
第三,我们要尽我们的努力,援助沦陷区域(按,指解放了的地区)的同胞,帮助他们早日恢复自由。
第四,我们的最后目标是要使整
小说推荐
- 胡适文集(选)
- ,胡适文集(选)名教 生?中国是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中国人是个不迷信宗教的民族—这是近年来几个学者的结论。有些人听了很洋洋得意,因为他们觉得不迷信宗教是一件光荣的事。有些人听了要做愁眉苦脸,因为他们觉得一个民族没有宗教是要堕落的。于今好了,得意的也不可太得意了,懊恼的也不必懊恼了。因为我们新发现中国不
- 最新章:第3章
- 舍我其谁:胡适
- 书名:舍我其谁:胡适(第1部:璞玉成璧)作者(美)江勇振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41ISBN:9787513302142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 人文/社会学家编辑推荐学界公认最权威的胡适传记,哈佛博士江勇振呕心沥血之作 2011年台湾最热的传记材料翔实,考辨精审,诠解通达,文字平易,堪称胡
- 最新章:第173章
-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作者:韩石山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序言*过去因为尊崇鲁迅,以为鲁迅从来是正确的,把跟他有过争论或对立的人,全贬为落后或反动,这样做太对不起历史了,也太对不起那些曾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过贡献的个人了。还鲁迅一个公道,也是还历史一个公道,还历史上许多人物一个
- 最新章:第41章
- 符文传说(胡渣)
- 作者:胡渣利剑穿越到类英雄联盟世界的符文之地,秉承着“神符在手,天下我有”的原则,刘扬自微末之中崛起,一路血色遮盖、花香缭绕,终于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不朽传说!第一章网吧没有避雷针!天微微明,当城市又一天繁华的灯红酒绿接近尾声的时候,一群稚气未消的年轻人勾肩搭背的从某处酒吧之中,互相笑闹了几句,所有人都
- 最新章:第413章
- "传奇"商人胡雪岩
- 作者:樊文超】前言胡雪岩,为人们熟知的一位商业奇才。他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刚开始他只是钱庄的一个小伙计,后来他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终于,通过不懈的
- 茹妃 作者:香胡胡
- 手机访问 m ﹏┛欢迎光临 微 桌 小 说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茹妃 作者:香胡胡文案兔子吃了路边草,清史多了一个茹妃内容标签:清穿 灵魂转换 近水楼台 随身空间搜索关键字:主角:茹蕙 配角:胤禛 其它:第1章群马奔驰的轰隆声远去,山林恢复了平日的幽寂。过得片刻,山道旁的草丛中传出悉悉索索的轻
- 最新章:第125章
- 大清传奇巨商胡雪岩
- 大清第一商人的传奇人生:胡雪岩(精编 作者:二月河 薛家柱 胡雪岩 第一部分 隆冬,正是年关“大比”之期 杭州的清河坊。人丛中,穿行着一位英俊青年,长方脸,眉清目朗,白净面皮反被朔风吹得红润。青年叫胡雪岩。几天前,请一个有学问的老先生,给他取了个大号:光墉。他是杭州城有名的“开泰钱庄”的跑街。他每天
- 最新章:第24章
- 茹妃-香胡胡
- 《茹妃 作者:香胡胡文案兔子吃了路边草,清史多了一个茹妃内容标签:清穿 灵魂转换 近水楼台 随身空间搜索关键字:主角:茹蕙 配角:胤禛 其它:第1章群马奔驰的轰隆声远去,山林恢复了平日的幽寂。过得片刻,山道旁的草丛中传出悉悉索索的轻响,一个三头身的女童背着小背篓艰难地自草丛中钻了出来。女童站直腰长长
- 最新章:香胡胡-第125章
- 大清传奇巨商:胡雪岩 作者:二月河 薛家柱 (1)
- 胡雪岩 第一部分(1)隆冬,正是年关“大比”之期。杭州的清河坊。人丛中,穿行着一位英俊青年,长方脸,眉清目朗,白净面皮反被朔风吹得红润。青年叫胡雪岩。几天前,请一个有学问的老先生,给他取了个大号:光墉。他是杭州城有名的“开泰钱庄”的跑街。他每天的活计就是跑市面,打探消息,发现、招揽客户,弄清储户详细
- 最新章:第2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