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第96章


千里奔援,明军总是被金军精准地伏击,袁崇焕却是被精准地绕过去。对此《明史》的解释是皇太极害怕袁督师的关宁铁骑,不敢正面碰他,所以只能绕过去。
其实皇太极突破遵化后明思宗已经坐不住了,诏令袁崇焕必须在蓟州堵住金军,就算被金军绕过,也不能再离开,以断其后路。而且在袁崇焕之前,右佥都御史,总理蓟、辽、保定军务刘策已率重兵从保定赶到蓟州。
这个云南人真是碍手碍脚,不是说好了中线我袁督师亲自守吗?谁让你擅离职守?袁督师一纸军令,让刘策带着蓟州—通州一线的部队都滚到密云去,蓟州他亲自守。然后,当然就是被绕过去了。
之后皇太极又绕过通州,这时袁崇焕没办法了,只能率军直趋北京城下,准备背靠北京城以捍金军。这时,又一个奇迹发生了:袁崇焕比皇太极早一天到北京。
不是说他绕过你吗?怎么你先到呢?
其实此时太子太师、大同总兵满桂已率宣府、大同守军赶到北京,五千精骑背城列阵,可以先抵住皇太极的正面进攻,然后袁崇焕的九千关宁铁骑正好腹背夹击,把天聪汗做成汗羓,袁督师怎么偏偏要早一天到呢?一时城内纷纷传言是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引金军入关。别误会,这只是传言,至于十五年后,袁崇焕的弟子吴三桂真的率这支关宁铁骑引清军入关,那只是个巧合——只能说太巧了。
不过朝廷命令袁崇焕留在蓟州,袁崇焕非要到北京,而且来得这么可疑,这可是很危险的,连袁崇焕的副将都劝他不要这样做。但袁督师慷慨陈词:“君父有急,何遑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皇上要挂了,我哪还顾得其他?只要能帮上忙,虽死无憾)。”袁督师这种不顾职场潜规则,宁肯自己受猜忌,也要忠心为国的精神极大地打动了后人,很多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拼命赞美这位奋不顾身的大忠臣,把无数人感动得泪流满面。
接下来,袁崇焕、满桂便在城下与金军奋战。据说关宁铁骑个个奋勇,袁大人更是身先士卒,身中十余箭,还好盔甲厚,没受伤。而宣大军呢?人家文官出身的袁大人中了十几箭都没死,满桂这个精壮的蒙古汉子居然死在了阵前!五千宣大军被十万金军打成了蜂窝。关宁铁骑号称友军黑洞,杜松的秦军、戚继光的浙军、秦良玉的川军,都曾威震一方,但只要做了关宁铁骑的友军,一律扑街,宣大军也不能搞特殊。现在毛帅挂了,赵帅挂了,满帅也挂了,能与后金一战的就剩袁督师了,然而袁督师说:“不能打,要议和。”
明思宗坐不住了,皇太极十万重兵突掠京城,这是有点吓人,但也不至于攻克吧?多挺几天,勤王军聚集个十万、二十万的还怕他?如果能堵死他的退路,没准儿还是个一举歼灭的机会,怎么能议和呢?
然而袁崇焕就是要议和,不但要议和,还要违制让关宁军进城(明朝祖制外镇兵必须在城下死战,不得入城),甚至偷偷带蒙古喇嘛进城来议和。更恐怖的是,满桂在城下奋战时,挨了一些箭,上面刻着关宁军的标志……城内都在传言,是袁督师故意把皇太极放进关,威吓北京,以达到议和的目的,至于满桂这种拼死抵抗的,袁督师就要做了他,跟毛文龙、赵率教一个道理。
这终于突破了明思宗的底线,这个黑锅背不下去了,他下(‘文!)令将袁崇焕(‘人!)下狱。这时(‘书!)更大的奇迹(‘屋!)发生了,唯一可以仰仗的袁督师下狱了,皇太极反而撤军了!那关宁铁骑赶紧从背后追击金军呀。但这时关宁铁骑又像来的时候一样,冲到了金军前面。辽东总兵祖大寿怒吼:“你们居然把这么忠义的袁督师抓了?不跟你们玩儿了!”率关宁铁骑猛冲到山海关,从关内攻破了此关。本来山海关大量驻军正在筹划断皇太极后路,被祖大寿突然冲乱,皇太极从容带兵出关。
带进来还负责带出去?你这个团还是双飞?你袁崇焕这次嘴再大怕也是说不清了。经过八个月的漫长审讯,朝廷终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罪名处以碟刑,传首九边。你五年平辽,第二年就平到北京城下?北京市民又何曾见过敌军打到皇城根下的场面。行刑时市民拥塞刑场,付钱买袁崇焕的肉片生吃,可见民愤之大,古今罕见!当然,这种死法比岳飞更惨,所以袁督师的冤屈比岳武穆更大,更加震撼心灵!而杀他的明思宗和群臣,包括买他刺身吃的百姓,居然这样对待这么伟大的一个英雄!良心大大地坏了!直到今天,还有无数小说、网文甚至论文在为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鸣冤洒泪,造就了无数袁督师的拥趸。
袁崇焕死后十五年,清朝就建立了。清人创作了很多大忠臣袁崇焕的故事,其中最搞笑的一个莫过于皇太极山寨蒋干盗书的反间计。有些史料语焉不详地记载了袁崇焕下狱后,皇太极率军北返,他故意安排人在两个被俘的太监面前说话,透露他和袁崇焕之间的密谋,然后故意放这两人逃掉,传话给明思宗。明思宗一听,立即相信袁崇焕确实和皇太极有勾结,冤杀了赤胆忠心的袁督师。但周瑜的火烧连环船在现实中都是行不通的,蒋干盗书又怎么可能。然而这个故事又颇具可读性(能入选《三国演义》的当然有可读性),茶余饭后聊聊还不错,于是就扩散开了。这个故事更凸显了袁督师天大的冤屈,也更强烈地控诉了昏庸刻薄猜忌的明思宗。尽管正常人稍一动脑就会觉得这事儿不那么靠谱,但已经被强烈主观感情充塞的读者哪还有空去动这点脑筋。类似这种吹捧袁崇焕、控诉明思宗的故事还很多,都很容易让大多数没认真读过这段历史的人所接受。当然,这和编造诛十族的原理一样,主要不是为了吹捧袁督师,而是控诉明思宗等明朝君臣的昏庸。
可能有人还不禁要问:袁崇焕这样卖国,他到底图个啥?要知道当时还没有任何人——包括皇太极都没想过后金(清)能入主中原。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
袁崇焕勾结后金,绝不是看到了后金(清)能入主中原,甚至在他的眼里后金成不了大气,所以他才敢这样搞。他并未想过投靠后金,其实也是在利用后金。他的动机和李成梁完全一致,利用后金这个黑洞,吸引国家不断投资,自己从中渔利——这个利包括银子,也包括官爵和实权,也就是所谓养寇自重。
袁崇焕巡抚辽东时,也就是努尔哈赤当政后期,后金已命悬一线,明思宗从表面上看已经可以一举剿灭,所以才会相信五年平辽。但袁崇焕决不能让后金真的灭了,灭了他和手下一大帮辽东将吏就断了财路,所以他杀毛文龙,卖粮食给后金,甚至封锁亲林丹汗的蒙古部落,放纵亲后金的部落劫掠,并且拼命要求议和,都是在给后金续命。至于后来朝廷逼急了,袁崇焕便出了一个狠招——让皇太极率女真、蒙古诸部入关大游行,打到北京城下吓你一跳,看你还议不议和。而要做到这一步,他就必须先杀掉毛文龙,解决皇太极的后顾之忧;让赵率教送死,让刘策离开蓟州,清空喜峰口到北京这条直线,解决皇太极的前方通道;而在北京城下关宁军号称血战,结果几无伤亡,宣大军却背靠着本国京城全军覆没。尽管没有确切史料明证,但我眼前总是忍不住要浮现出满桂将军那张怒不可遏的血脸,还在咬碎钢牙的喊冤:“是袁督师射我!”袁督师也咬牙切齿:“就是老子射你,谁让你断我财路!掉那妈,硬顶上。辽东好儿郎,给我射死这个骚鞑子!”
尽管清人所留史料绝口不提皇太极和袁崇焕之间的密谋,但皇太极敢带着全部家底,甚至透支了蒙古诸部的信任,像逛超市一样深入京畿又安然而回,谁能信不是蓟辽督师事先给他安排好了来回路线呢?
现在有些人把袁崇焕吹捧成岳飞一样的英雄,这真的有点黑色幽默,因为袁崇焕很显然是以秦桧为模板的,甚至有点刻意模仿秦前辈。秦桧要议和,于是袁崇焕也要议和;秦桧把挡在宋高宗面前的张俊调走,他也把挡在明思宗面前的刘策调走;秦桧杀岳帅,他也去杀个毛帅;最可笑的是秦桧出了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飞撤军,他杀毛帅居然也是凑了十二条罪状,连这个数都不创新,这也太山寨了吧!不过现在袁督师被吹成了岳飞,他的秦老师也有不少人翻案,这个问题开始越来越乱。
其实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