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上海滩》第1章


作者:方知今
【由文,】
【作品简介】
名门之后,人称“少将军”的英俊小生李剑,东渡日本于陆军大学毕业回国后,正值军阀混战,卓寇丛生,他们纷纷占地为王,致使李家家道中落,几近衰亡。李剑大智大勇,重振李家军再展李家威风,从而名振四方。
蒋介石几派代表说服李剑归顺中央。已身为国民党少将的李剑暗中帮助共产党,让红军“借道”过境,使国民党朝野震怒。
李剑只身独闯上海滩,受到国民党英、法租界及日本特务的包围,他巧妙周旋、斗智斗勇,令悬念迭起、险象环生,最后迫使日本特务机关头目山本剖腹自杀并捣毁了日本在上海的特务机关。
“8。13”凇沪抗战,李剑率李家军血战上海滩,成为享誉国内的抗战英雄。
【作者简介】
方知今,男,1933年出生,江苏江都人,南京工业专科学校机械系毕业。1952年参加工作,历任科学技术出版社校对,东城职工业余学校教师,北京市照相机厂红专学校教师,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厂干部。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垂亡》、《爱神降临》、《一代女帮主》、《梦断金三角》、《党国垂亡三部曲》(上、中、下册)、《上海滩风云》(上、下册)、《“西北王”的败落》、《西京秘密战》、《咤叱风云》(四部)、《另类女人》,长篇报告文学《军旗倒地之后》、《中国远征军》、《血染汉水》,长篇人物传记《六见蒋介石》、《今是昨非见肝胆》、《抗日名将陈诚》、《汉江哀歌》、《抗日鄂西大决战》、《汉江风雷》、《陈诚大传》、《常胜将军卫立煌》,电视剧剧本《铁鹰行动》(20集)、《上海滩风云》(30集)、《垂亡》(40集)等。
楔子
一架波音757客机从天而降,滑翔后停在停机坪上。
几辆大型红旗、奔驰轿车开过来,停在客机附近。车内下来十数人,聚集在一起。
客机舱门打开,一对很有风度的老年夫妇出现在舱门前,他们满面春风地走下舷梯。
他们是李剑和夫人春草。
他们的身后紧跟着一位很漂亮的金发女郎珍妮,是李剑的秘书;后面有两男两女四名黑人保镖。
欢迎的人群中,走出一位银发老者,他是原中顾委成员马跃先。马跃先迎着李剑夫妇激动地喊着:“少将军!”与李剑握手,“一别五十年了啊。”
春草笑道:“马先生,这样的称呼也久违五十年了。”
“五十年前少将军叱咤风云,记忆犹新。”
李剑哈哈大笑后,豪迈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马跃先轻轻鼓掌:“好!少将军不愧为俊杰!来,请允许我向你介绍这几位代表外交部、统战部、黄埔同学会、民革和北京市政府前来欢迎的政府官员。”
众官员一一上前,与李剑夫妇握手。
随即,一辆三排座的大红旗开过来,马跃先请李剑夫妇先上车,他自己才上去。四名黑人保镖紧跟,珍妮上了前座。
一串轿车在警车开道下,在高速公路上急驰。
马跃先说道:“记得五十年前,在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周总理派专机接贤伉俪到北京来参观。时间过得真快呀。”
李剑十分惆怅:“是啊,五十年——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
春草说道:“我们在北京住了将近一个月。记得还是住在铁狮子胡同金泰的宅院里。”问李剑,“天赐,是吗?”
李剑点点头:“恐怕已不复存在了。”
马跃先说:“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变化日新月异,旧的建筑物所剩无几,但一些较好的、有保存价值的四合院还保留着,金泰的宅子也在保留之中,而且修缮一新。如贤伉俪能回国定居,是很好的居所。过两天我陪两位去看看。”
李剑点点头:“叶落归根,我们会考虑回国定居的。但是,还是想回老家去住。”
马跃先笑问:“是‘都督府’吗?据我所知,那里已成为文物保护点。当然,少将军愿意回国定居,政府一定会发还。”
前座的珍妮接了个手机电话,她先“哈罗!”了一声,接着用很标准的华语普通话对白:“是的,董事长和夫人已平安抵达中国北京,现开往去宾馆的途中。好,请稍候。”她转身向李剑,“董事长,是贾啸和周立国从华盛顿打来的。”说着要递过手机。
李剑不接手机:“你告诉他们:一路平安。稍作休息后,午夜再打过来吧。”
珍妮答了声“是”,转过身去回复对方。
马跃先很惊讶:“这位秘书小姐说得好一口流利的华语啊!她有中国血统吗?”
春草解释:“不!她是地道的美国人。天赐要求雇员必须会华语,不会华语的一概不用。逼得好些想挤进来的洋人废寝忘食地学华语呢。”
马跃先更惊讶了:“啊!”
李剑却微微一笑:“是中国人该对洋人说‘不’的时候了。”
马跃先感慨地微微点头。
车队进入钓鱼台国宾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国庆前夕,长安街上彩旗飘扬,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几辆红旗、奔驰轿车在马路上奔驰。
李剑和春草靠在后座。
一位女记者横坐在附座上,手里在记录着,前座的一位记者端着摄像机对着李剑和春草。
女记者恭敬地说:“李老,您的前半生充满传奇色彩,所以我们急于采访。但又不知您的日程安排,不可能有整块时间,只好见缝插针。蒙您惠允,万分感激。您就随意说说您的经历,说到哪儿算哪儿,下次接着再说。您看好吗?”
李剑点点头。他看着车窗外在倒流的景物,陷入了回忆。
“我生于二十世纪之初,那是一个大动荡变革的时代,旧中国的一切,行将走向垂亡,新中国的一切被孕育和再生。腐败和垂亡,涅盘和新生,绝望和希望,同时在火中交织。
中国封建王朝的垂亡过程经历了几千年,而蒋中正先生和他的国民党的垂亡却不过几十年。这里的兴衰沉浮的秘密,只有后世的历史学家才可能发现。虽然我这个出身望门贵族,还曾出家当过几年和尚的人,曾经为挽救那个时代,那个政权,混迹于军阀、黑帮、土匪之中,在阴谋的漩涡中——时代的阴谋、家族的阴谋、朋友的阴谋、日本人的阴谋、洋人的阴谋、政客的阴谋……拼搏,在命运的悬念中闯荡——即民族的命运……最后重兵在握官至陆军上将,却不得不放下武器宣布起义。但是,我仍然没能解开这个垂亡之谜。
我的前半生说是充满传奇色彩,毕竟那是个人命运的沉浮,我认为并不足道。但是,我又认为我所经历的那个时代,那些遭遇,或者可以警世醒人,尤其是那个政权从巅峰坠落的过程——那几乎是闪电般迅速地坠落或说是坍塌,真是触目惊心,其教训是很值得借鉴的。所以我才同意你们的采访。希望你们如实报道,丝毫不要对我个人进行‘艺术加工’。因为我认同‘千秋功罪,后人评说’!”
第一章
一九三一年春。
李剑在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回国的前夕,拜访了一位叫李玉花的妇女。
李玉花原是中国延边朝鲜族女子,流落到日本,改嫁了日本军部特务机关长吉田义雄。李剑到东京求学前,经李玉花前夫金泰介绍,到日本后得到李玉花多方照顾,临别前理所当然地要去辞行。
两人只不过礼节性地交谈了一阵。李玉花送李剑出门时,悄悄递给李剑一封信。李剑默然珍藏,然后鞠躬而别。
次日,李剑要乘船离开日本。他在陆军大学受训期间的教官山本鸠夫,来码头送行。
山本十分惋惜地说:“李剑君,你是我教学十年来,看到的最优秀的学生。你的前途大有可为啊。你回国后要加强整训你的李家军。在整训、扩充方面,请记住我对你的承诺:派教官、提供武器装备,都是无偿的。只要你有困难,请不要忘记我这位朋友。”
李剑表示感激:“你三年中给我的帮助已经太多了——从生活到学习,真可谓关怀备至,我不会忘记你的。当然,如遇困难,我会麻烦你的。但我认为富国强兵主要靠民众。”
两人说着话,走上远洋客轮。
山本:“民众?”他摇摇头,“你们的孙逸仙为唤起民众奋斗了四十年,结果,你们的民众仍然那么麻木不仁,那么愚昧!李剑君,听我劝告,你们中国,不靠外国势力帮助,是永远没有希望进步的。”
一位艳装女郎朝他们走来,她远远招呼:“山本先生!”
山本回头看看,然后对李剑说:“用你们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