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无兵》第58章


袁世凯倒于蔡锷、唐继尧等“护国运动”人物之手,但护国成功后,护国者并未拥有国家掌控权,中国的国家权力依然掌握在袁世凯培植的骄兵悍将之手。借了“中央”权柄,他们高屋建瓴;借了军权在握,他们吊民伐罪;十年的媳妇熬成婆,一个婆婆死了,几个媳妇轮流掌勺……
这种类比性表述虽然缺乏学院派论析的精深,但作者相信得其仿佛。如果视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亡为一起点,十三年党争、内战,中国历史的前进仅仅体现为北洋系民国政府,换记为国民党系国民政府。国家“统一”,纯为形式,地方分裂,一日未息。其严重程度,远逾清朝末年。这一分裂的危险性还在于,几乎每一个地方性、区域性分裂团伙都有境外帝国主义势力给以支持;因而中国人的内争内战,又必然加骤着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肢解的危险性。
下列事实尽管是跳跃点击而出的,我还是惊异于中国人民及中国国家对灾难的承受,竟然如此的超限与无极。
事实之一:从南方割据,到北伐战争,中国国民党完成了对中华民国权力的夺取。
——1916年7月14日,护国军“军务院”撤销。7月25日,中华革命党宣告停止党务,停止一切军事活动。黎元洪为总统的中华民国出现了统一的曙光。
——1917年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戴溥仪复辟,仅十二天即寿终正寝。针对北方的倒退,7月,孙中山由上海南下广州“护法”。8月,召开“非常国会”。9月,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10月,出师北伐。中国境内,出现南北两个政府,同时亦爆发了中国的“南北战争”。
——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明确了党领导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任务,其实是正式确立了武装割据的夺权方略。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爆发。23日直胜皖败。在南方,国民党部队乘势攻占广州,据有广东,重新恢复军政府,与北京民国政府分庭抗礼。是年国民党派系军人在湘、黔、川各省均有军事进展。同期,苏联共产国际派人与北方吴佩孚、南方孙中山积极联络。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政府大总统。10月15日孙中山民国政府北伐军出征。此前的3月21日,外蒙成立“独立政府”。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1922年6月16日,因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离粤赴沪。
——1923年1月,共产国际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议。2月,在苏联军事援助下,孙中山返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就任陆海军大元帅。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共产党员允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6月16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举行开学典礼。9月18日,国民党发布《北伐宣言》。因为冯玉祥北京政变成功,电请孙中山北上议政。中国又出现了和平统一的曙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北京。南北和谈无望,7月1日,广东大元帅府改组,成立民国政府,汪精卫出任民国政府主席,蒋介石当选为军事委员会八委员之一,并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
——1926年5月,北伐先遣部队攻入湖南。7月,北伐军全线出击。这是一次百万军队的相互厮杀。国民党人的“武装北伐”与北洋政府的“武力统一”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证明中华民国成立十五年之后,它所宣示的“共和”仍然是一种政治幻景。
“南北战争”让一个地方政府(在广州)颠覆了一个中央政府(在北京),你说这是成功的“革命经验”?还是引以为诫的历史教训?
事实之二:两线作战,多角纷争,北京的中央政权因为内耗而无力于自我维持。
——1917年7月1日,张勋策划清室复辟。事前,段祺瑞曾表示反对,但因段的心腹大将徐树铮参加过徐州会议,这给张勋造成了幻想。7月3日,段祺瑞于天津西南马厂兵营组织“讨逆军”,自任总司令,讨伐复辟。讨逆之战是北洋系统最正义、最智慧的“内战”。段祺瑞一石二鸟,驱除张勋,再造共和,迫逐黎元洪,独揽大权,北洋军阀间的争斗进入新阶段。
——1920年7月14日至7月18日,直、皖双方在京、津一带激战五日,段祺瑞之皖系主力被直系吴佩孚所歼。北京政权转移于曹锟、吴佩孚之手。段祺瑞与日本政府关系密切,皖系失败,日本侵华图谋出现断档。
——1922年4月27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战争之因,一为两派后台不同——直系后有美国,奉系后有日本;二为对梁士诒内阁态度不同。十二万五千直军对十二万奉军,相搏于京、津之间。拼杀七天,直军获胜,张作霖率奉军退出山海关。
——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爆发。此前,皖系将领、浙江督军卢永祥因曹锟贿选总统,已与孙中山、张作霖建立了联系,故招致直系军阀孙传芳从福建、齐燮元从江苏的夹攻。卢奋起抵抗,但作战不力,退至上海,孙传芳占领杭州。
——1924年9月4日,受了江浙之战的引燃,张作霖通电讨伐曹锟、吴佩孚,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与直军各二十五万人,皆有海军、空军配合,在冀东、热河一线展开阵地战。前线失利,后方倒戈,直军大败,有二十万被歼、被俘。直系将军冯玉祥阵前政变,占领北京。因为战争中段祺瑞对瓦解直军作过贡献,故直、奉大战后北京政权形成了张、冯、段铁三角联盟。他们同意邀请孙中山北上议事,因为孙中山大病中难于认真商谈以及突然病故,南北和平的大门,开而又闭。
——1925年10月10日至11月5日,东南驱奉之战从上海打到徐州。浙闽赣苏皖五省联军司令孙传芳,率军向驻于上海、江苏、安徽的奉军发起扫荡式突袭,奉军死伤严重,全线溃败。这次战争,成全了孙传芳,使他成为北洋后期拥兵二十万的“江南之王”。
粗略地计算一下,北洋系统的将领们因为相互厮杀而造成的伤亡,远远高过他们与南方国民党军作战的牺牲。人心散,军心乱,十年内争耗尽了地域性军事集团的人力、物力和智力;而在南方,超地域的党派军事集团乘乱崛起,“北伐”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追述的路太漫长,我想就此打住。但历史的惯性太过巨大,国民党人的“北伐”胜利,及占据“中央”,仍然不能堵塞乱源,实现一统。党外有党,国中有国,五根指头,握不成一个拳头,一盘散沙的中华民国,面对一个精诚团结的日本,危机重重,胜算微微,终于拖到了亡国灭种的绝境。
有一条权力金经,被中华民国的风流人物衣钵相授。这“金经”有两种表述,即:党魁在党上,党在国家上;军阀在军上,军在国家上。因而,误国有理,卖国有道,只要保住党魁与军阀的个人权威,一切皆可牺牲。
知道有这么一条“金经”,你还会对下列历史故事不予理解吗?
——北伐胜利,“民国”再造,1929年3月15日至28日,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会上,通过了《奖慰蒋中正同志案》,第一次树立了蒋介石在中国国民党内的最高领袖地位。会议结束的第二天,即3月29日,蒋介石亲赴九江指挥对桂系军队的作战,“蒋桂战争”爆发。内战两个多月,6月2日,桂系失败。
——1929年5月23日,国民党中央常会决议,革除西北军首领冯玉祥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党籍。冯氏宣布“下野”。10月10日,“蒋冯大战”爆发,蒋介石亲赴河南指挥。11月22日,西北军败退潼关以西。
——1930年5月11日至9月6日,“蒋冯阎战争”在中原地区展开,双方投入兵力多达百万,死伤三十万。蒋军胜,冯玉祥、阎锡山宣布下野。
——1931年11月12日至23日,蒋介石的宁方“国民党四大”在南京召开。11月18日,汪精卫、胡汉民的粤方“国民党四大”在广州召开。12月3日,汪精卫的沪方“国民党四大”在上海召开。国难当头,执政的中国国民党竟能分裂成三个“中央”!
——外敌入侵,形势危殆,蒋介石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自1930年11月至1934年9月,先后五次围剿共产党江西中央根据地。最后一次,出兵达百万。
不要认为这是笑话。这是中国人的德行。
“9·18”事变是一把尺子,丈量着中国政党群体和军阀团伙的天地良心。
如果说自第一次鸦片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