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认识马云》第22章


6分钟搞定2000万
6分钟搞定2000万
在和孙正义见了第一次面20多天后,马云带着蔡崇信如约在日本东京再次会见了孙正义。
出人意料的是在见面之后孙正义并没有寒暄,而是直奔主题,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使马云并不奇怪他在第二次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要投资,我们要占30%的股份。”
谈判很快就进入主题,孙正义说,给阿里巴巴投资3000万美元,占30%的股份,马云考虑了五六分钟后,点了头。
这次谈判中,蔡崇信持反对意见,对孙正义道出了后来在互联网界颇有名气的“No”。
“对孙正义说‘No’是需要勇气的,他是一个几乎让人无法拒绝的人,当时的互联网界他投资雅虎的故事已经让人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可能是因为我们当时资金还比较充裕的原因,我对他三次说了‘No’。”蔡崇信说,“第一次是他报了一个价钱,我几乎没有反应就直接把‘No’说出来了,而且说得十分坚决。我说你报的这个价钱,我们根本不用通过董事会就可以否决,这不可能被接受”。
据说当时孙正义的面前摆着一个很大的计算器,第一次被拒绝之后,他在计算器上按来按去算了一通,又报了一个价钱。蔡崇信说第二次的报价听上去对他和马云以及阿里巴巴来说,仍然难以接受。于是孙正义又去按那个计算器,过一会儿又报出一个价钱。就这样拒绝了三回之后,孙正义报出的价钱才落到马云和蔡崇信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于是双方达成了一致,资金的总额是3000万美元。
在蔡崇信所披露的细节中,我们发现谈判的过程仍然十分艰辛,3000万美元投资基金的获得实属不易。可是回国后马云却反悔了—一向不贪心的马云不是嫌钱少了,而是嫌钱太多了。
马云对孙正义的助手说:“我们只需要足够的钱,2000万美元,太多的钱是坏事。”孙正义的助手立刻跳了起来,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谁会嫌孙正义的投资太多?
在暴跳如雷的孙正义助手面前,马云当即给孙正义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他说:“……希望与孙正义先生手牵手共同闯荡互联网……如果没有缘分合作,那么还会是很好的朋友。”5分钟后,马云很快接到了孙正义的回复:“谢谢您给了我一个商业机会。我们一定会使阿里巴巴名扬世界,变成像雅虎一样的网站。”
结果,孙正义同意了马云的意见,短短的6分钟马云就敲定了2000万美元的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管理团队仍绝对控股。关于这次风险投资的谈判结果,蔡崇信说,“这是他(孙正义)投资经历中让步最多的一次”。
为什么到手的钱不要?马云说:“是的,我在赌博,但我只赌自己有把握的事。尽管我以前控制的团队不超过60人,掌握的钱最多只有2000万美元,但2000万美元我管得了,过多的钱就失去了价值,对企业是不利的,所以我不得不反悔。”
所有杰出的企业家都可以不眨眼地做出十几亿元的投资决定,同时又会节省每一分他认为应该节省的钱。正是对钱的价值的尊重,才能让投资发挥最大的价值。
关于这个离奇的故事,不断有人问:“真的这么简单?”
事实就是这么简单!马云甚至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也这么坦诚,他还补充说:“有的时候啊,我一直认为不管做任何事,脑子里不能有功利心。一个人脑子里想的是钱的时候,眼睛里全是人民币、港币、美元,全部从嘴巴里喷出来,人家一看就不愿意跟你合作。”
在孙正义提出要帮助阿里巴巴成为第二个雅虎的同时,马云也一再强调,“阿里巴巴永远坚持一个原则,我们花的是投资人的钱,所以要特别小心。如果今天花的是自己的钱,可以大手大脚。雅虎是今天世界上最小气的公司。而我们每天考虑的也是如何花最少的钱,去做最有效果的事情”。
马云自认为孙正义和自己是同一类人:“孙正义是个大智若愚的人,他神色木讷,说的英语很古怪,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仿佛武侠中的人物。在那6分钟内我们都明白对方是什么样的人:第一,都是迅速决断的人;第二,都是想做大事的人;第三,都是能实现自己想法的人。”马云说:“我相信孙正义喜欢我,所有的投资者都喜欢我,因为我老实地说我想做成这么一件事情,这件事的结果一定会带来很多钱,所以他看见的是我这个眼神。全世界有钱的人很多,但全世界能做阿里巴巴的人并不多。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投资者你不给我钱,另外有人给我,我就找愿意给我的人。全世界有很多投资者,全世界马云就一个,没办法。”
尽管表面风光无限,但那次2000万美元的融资对于当时刚获得高盛大额投资而略显富余的阿里巴巴来说,并非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当时阿里巴巴的日流量与知名度都在与日俱增,晚些引入新的投资者,显然更有利于公司总值的增加。然而,因为欣赏孙正义而甘愿吃点小亏的马云却因此走了大运。因为从2000年4月起,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暴跌并持续了长达两年的低迷不振状态,这之后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都无法得到任何投资,唯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粮草充足,且衣食无忧。
国内互联网史上最大的私募:“网商”焦点
国内互联网史上最大的私募:“网商”焦点
2004年2月17日,阿里巴巴这个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在京宣布其再获8200万美元的巨额战略投资。掌门人马云立即极其煽情地宣称:“在一个兵荒马乱的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战争马上就要打响。现今的阿里巴巴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笔数额为8200万美元的投资,相当于阿里巴巴2003年对外宣称1亿元利润的7倍的近7亿元人民币进账,作为中国互联网业界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一笔私募资金,无疑作为重要的现金储备为阿里巴巴和马云埋足了“粮草”。
此次投资人包括软银、富达创业投资部、GGV(GraniteGlobalVentures)和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过去4年内,软银、富达和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始终是阿里巴巴的投资人。总部位于硅谷的GGV是新近加入的投资人。此次私募由软银牵头,私募后软银继续保持阿里巴巴第二大股东的地位,而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仍是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
“阿里巴巴现有的现金足以再造8个阿里巴巴,私募是股东看好阿里巴巴的‘钱’景,反复游说的结果。”尽管马云一再声称阿里巴巴已经具备自身强大的“造血功能”,但投资者孙正义背后的软银基金的举动还是让人们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这个被喻为“互联网教父”的人下了一个奇怪的赌局,打破软银近年来只卖不买的纪录,让阿里巴巴成为UT斯达康、雅虎等公司的例外。“我们非常高兴能够追加投资,帮助阿里巴巴公司巩固其在当前领域的地位。这次投资与软银公司一贯坚持的寻找能占领市场领先地位的企业投资策略是一致的。”孙正义这样阐述他的观点。
而在马云看来,之所以接受上述投资,是因为该投资目的符合公司长久持续迅猛发展的战略要求。马云还预言,中国电子商务的产业格局将有巨变!一个新的互联网应用人群—“网商”将成为焦点,中国互联网将由“网民”和“网友”时代转入“网商”时代。作为“网商”的代言人,阿里巴巴“要把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的使命是必要而且需要投入的。马云认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一直是非商务强、电子商务弱,这种局面在不久的未来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曾经有人画过一幅没有恶意的漫画:干瘦的马云一副阿拉伯装束,孩子般咧开嘴天真憨厚地笑着,一只手使劲儿撑开大大的钱囊,另一只手则在大把大把地往里装钱—其实此画不假。
2000年底,阿里巴巴会员就在以每日增长一两千的速度发展,每天可收到3500条商品供求信息,700余种按类别和国别分类的商品信息。一个想买1000支羽毛球拍的美国人可以在阿里巴巴上找到十几家中国供应商,了解到各方价格和合同条款。位于中国西藏和非洲加纳的用户,通过阿里巴巴网站,也能“走”到一起,成交一笔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可想象的生意。
到2001年12月27日,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会员达到100万人,成为全球第一个达到此数目的B2B网站,并在当月实现赢利。也就是说,阿里巴巴真正开始赚钱了!这是一个极其伟大的时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