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II》第6章


隽思虻サ摹肮鄄臁薄=峁?0分钟的路,遇到了14个吐痰的,其中13个随口吐到地上,只有一个人吐在卫生纸里,扔进了垃圾箱。
这个调查虽然有随机性,但是,人的下意识的行为更能表现出自己的素质的高低。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状。
几日前,我看到呼和浩特市一位名叫孟志坚的中学生写的作文:“明事理,谈做人”,颇有感慨。孟志坚同学写道:在呼市实行公交车无人售票改革的第一年里,公交公司损失了5万元。票价涨了,公交公司却赔了:有些人用半张的伍角纸币顶替车票,有的人用铁片、钢片顶替伍角硬币,还有的用蒙币、俄币代替伍角硬币。这些假冒伪劣的钱币加起来就是5万元人民币。什么概念?就是10万多人次无票乘车,如果排成一队可排到50公里长——还不算逃票的人数。
一个中学生的思考应该引起我们成年人的思考,应该引起我们社会的思考。
孟志坚同学在作文里还列出了呼市颁发的“呼市市民行为十不准”: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破坏绿化;不损坏公物;不闯红灯;不打架骂人;不乱写乱画;不噪声扰民;不乱停车辆;不随地便溺。
请问大家:以上列举的小事你做到了没有?哪个城市没有市民文明公约、守则?我们每个人又做得怎么样?
我一再强调,并不是我们没有制度。而是我们没有踏踏实实地去执行。
当你走进北京任何一家五元书店、十元书店时,你会发现绝大部分是盗版书。我不明白:如此堂而皇之的偷盗行为为什么就没有人管?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捧场?
○企业做大、做强,要靠每一位管理者、靠每一位员工素质的提高
我读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美国的企业代表团来中国考察企业。一天,代表团去参观一家国营大企业时要求先去参观员工餐厅。他们参观了餐厅以后,非常不满地说:“给员工吃这样的饭,大家都不应该干活。”之后,他们又去参观了车间,看完了工人的工作情况以后。代表团成员气愤地说: “这样干活,都不应该给饭吃!”
上述故事的真实性我无从考证,但空穴来风,不可能完全是无中生有。故事中的美国人看到的是工人的伙食标准不高,工人干活懈怠,而没有看到当年南京冠生园用前一年的月饼馅在生产新月饼。如果他们看到了,又会如何感想。可以大胆地说:如果他们看到了,起码会影响中国的食品出口美国。
中国的企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市场经济的洗礼,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是这样,就对我们的管理者素质、员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想集团的干部会议,谁迟到要罚站十分钟,据说柳传志也挨过罚。这就是制度,制度订出来就要严格执行。
处罚当然是必要的,而且对领导、对员工应该一视同仁,但关键是我们的心态。人的心态决定人的命运,企业管理者的心态、员工的心态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如果我们的管理者、企业的员工能够从被动心态转变为主动心态,把遵纪、敬业、爱岗当成自己的使命,也就是我们员工的素质提高了,我想这个企业一定能进发出巨大的能量。
《经济管理》杂志社原社长赵英先生去日本做访问学者时,他与一位日本研究人员出差后回到东京上野车站,一看表,才4点钟(日本一般是6点下班),于是这位研究人员又回到单位上班去了,而乘车到单位去还需要坐半小时的电车。
可以想一想,我们的工作人员哪一个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与别人的差距。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与日本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的GDP只是日本的l/4,人 均收入是日本的l/35一l/40,数据上的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管理者、我们的员工与人家在敬业精神、责任心等方面的差距。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这点时有一个经典的说法: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6遍桌子,他们一定会一丝不苟地每天擦6遍,而我们中国的员工第一天会擦6遍,第二天也会擦6遍。可是第三天就会擦5遍,第四天可能只擦4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引进了许多一流的设备,而产品质量却达不到原装水平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工业品产量能达到世界第一,而我们的出口价格却只有人家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产品在欧美市场价格
上不去的原因。
○我们靠什么赢得未来的竞争
现在,世界上有许多知名学者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发生,战场是我们中小学课堂。哪一个国家政府有发展教育的远见,将会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
邓小平同志也说过: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
“中小学课堂’:“教育的失误”这些词说到底都是对人才的培养,国民素质的培养。世界经济论坛刚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03—2004》:
中国的成长竞争力指标在102个国家/地区中名列第44名,下滑了4位;中国的商业竞争力指标在95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46位,下滑了7位。
为什么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而国际竞争力却下降了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国民素质的问题:
· 权威机构对世界部分国家竞争力的评价中,中国的国民素质排在第35位;
· 中国7000万技术工人,高级技工仅占3.5%,而西方发达国家占40%以上;
· 中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为日本人的l/26、美国的l/25。
我们的国家靠什么提高国际竞争力?就是要从细节人手,扎扎实实提高国民的素质。在德国,很多学校的办学方向就是“培养第一流的劳动力大军”,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如何提高国民素质呢?我想别无二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我记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中,这位前副总理指出:让每一个愿意学习的人都有机会学习。
我们中国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好奇,所以,当我们拿起望远镜看世界的时候,也别忘了用放大镜看看自己,把我们的长处、弱点都看清楚了;也不要一多谈德国人、日本人素质比我们高就不舒服,好像是“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世界上学生超过老师的事比比皆是:真正谦虚下来、沉下心来,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我们的发展势头一定会更强、更快。套用美国航天员那句话:“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一小步。整个民族素质将提高一大步。”
6、战略: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
今年1月18日,我应邀做客新华网,就“细节决定成败”与网友交流。很多网友谈到“战略”问题,认为是战略决定命运。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战略——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
○ 前期做得越细,战略定位越准确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
所谓“抉择”和“权衡”,就是我们所谈的每个战略制定前的调研分析,以便做出最后决定的过程;“各适其位”就是对战略定下来以后的具体细节上的执行过程。那么,这个前期的过程,拆开来看,就是对每一个细节的关注。
兰德公司(RAND)是当今美国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一直高居全球十大超级智囊团排行榜首。它的职员有1000人左右,其中500人是各方面的专家。兰德公司影响和左右着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决策。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初,就中国政府的态度问题,兰德公司集中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加以研究,得出7个字的结论:“中国将出兵朝鲜”,作价500万美元(相当于一架最先进的战斗机价钱),卖给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研究成果还附有380页的资料,详细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并断定:一旦中国出兵。美国将输掉这场战争。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的官员们认为兰德公司是在敲诈,是无稽之谈。
后来。从朝鲜战场回来的麦克阿瑟将军感慨地说:“我们最大的失误是舍得几百亿美元和数十万美国军人的生命,却吝啬一架战斗机的代价。”
事后,美国政府花了200万美元,买回了那份过时的报告。
“中国将出兵朝鲜”七个字,字字无价,那380页的资料是兰德公司研究了多少细节问题才总结出来的呢?
军事上的战略决策要从研究每个细节中来,商战中的战略决策也同样如此。
麦当劳在中国开到哪里,火到哪里,令中国餐饮界人士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可是我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