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结果》第21章


有一次,临战前,父亲嘱咐儿子说:“我知道你每次都想拿件完美无缺的兵器上阵,今天我就把家里祖传的宝刀给你,你可以把它佩戴在身边,不过千万不可以抽出来!”
那口宝刀装在一副极其精美的刀鞘里,刀鞘边上还镶着幽幽泛光的宝石,刀把上还有精雕细刻的花纹。儿子一眼便认定这是家传的宝刀,于是喜上眉梢,耳旁仿佛战鼓声声,联想着手起刀落,敌方的主帅应声落马而毙。
上阵后,果然配带宝刀的儿子如脱胎换骨一般,英勇非凡,所向披靡。这次敌方如遇大将,败势不可当,于是鸣金收兵,儿子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忘了父亲的叮嘱,于是快马加鞭,拔出刀呼呼追杀敌人,大胜而归。
杀敌得胜的儿子回到营地,一看手中的宝刀早已因为奋力拼杀的缘故而有缺口,其实这也只不过是把普通的刀而已,为何这次上阵的效果却如此不一般?看到儿子迷惑不解的表情,父亲道出了真相:“你父亲为何杀敌英勇,被人尊为将军,因为我上阵前从来不追求尽善尽美的兵器和装备,要知道冲锋杀敌,兵贵神速,有了勇气和速度,即使是普通的兵器也能发挥奇特的神效!”
这位父亲的话也印证了执行的“速度战略”就是:一旦开始执行,速度是第一位的,完美是第二位的。战场上兵刃相见,商场上斗智斗勇,谁先出手,就可能决定胜负。所以这时候,我们要懂得放弃一些理想化的完美的东西,让自己赶快行动起来,这样我们就获得了速度,赢得了胜利的时间。
摩托罗拉与惠普的速度逻辑
记得我当年进摩托罗拉时,面试我的老板问我,你过去做过很长时间的学术研究,在北大读完博士,出过很多本书,又做过宏观经济研究,你能不能回答一个问题:学者跟商人有什么不一样?
我当时的回答老板非常满意。我是怎么回答的?
我说,做学问是在一个很大的范围中做调查,却得出很小的一个结论:做商业恰好相反,是在一个很小范围做调查,却要得出很多或很大的结论。
比如我在摩托罗拉负责调查手机用户增长率的时候,委托的研究公司只调查1200个用户,就代表全中国了。
这就是做生意。做生意不是做逻辑推导,不是把所有东西搞正确后再干,而是差不多了就行动。在执行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速度。速度逻辑所包含的两层意思是:行动先于结果;行动修正结果。
惠普在最近的再次兴盛证明了速度逻辑的力量。
1998年6月,惠普公布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当年增长率只有3%,而在两年前还达到30%。公司同时还宣布,2000多名中高级经理暂时减薪5%。这是惠普历史上伤心的一页。
为什么会这样?从宏观经济看,基本的原因是亚洲金融危机与PC行业的价格战。但华尔街分析师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质疑为什么同样的情况下,戴尔、IBM等公司却没有下滑到如此低谷,为什么惠普的适应力比其他竞争者迟缓?
当时新上任的CEO卡莉对此的回答是:惠普的问题出在惠普自己身上。在过去60年历史中,惠普是通过强调品质卓越、强调尊重员工获得成功的,但在信息经济时代,惠普却因为过分追求品质与员工共识,牺牲了决策与行动的速度,在网络经济中失了先机,显得处处被动。
为此,卡莉在惠普提出了著名的速度逻辑:先开枪,后瞄准!过去我们的新产品,是要在各方面都要达到95分以上才推出,现在我们应当改变这种思维方式了,产品做到80分就该推出,然后再求慢慢改进。
对这一速度逻辑,卡莉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你滑水冲浪,要保持一个速度才站得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尽管我们很难精确抓住行经路线,但我们不能为了抓住路线而将速度放慢。网络的时代,要抓住速度,才能进入竞争的门槛!
在我们的脑子中,做事情应当是“先瞄准,后开枪”,所谓“谋定而后动”!但惠普总裁卡莉给我们上了一课。她上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惠普“先开枪,后瞄准”。
事实上,当卡莉进入惠普之后,发现惠普的确很优秀,人才济济、技术卓越、品质出众。但业绩为什么不好呢?问题出在市场上,由于有太多的人在追求瞄准的精度,结果惠普的行动总比市场慢好几拍。
但每个人对此都有各自的理由:没瞄准好,怎么能随便开枪?“什么才叫瞄准好?”卡莉反问。高科技公司之间的竞争就像滑水一样,如果你想站稳,你就要有足够的速度!比如微软,它的哪一个产品是完美的?但它的速度却是最快的;比如英特尔,它的产品也未必完美,但它创造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英特尔让CPU的运算速度以几何级数倍增一次!
速度逻辑的背后,包含的就是这种“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才能解决”!
结果第一,理由第二
如果没有结果,那么所有的理由都没有价值,因为执行的目的要的就是结果。“结果”意识是现代一种很重要的处事态度。
美国兵一个月学会德语
学过外语的人都知道记忆单词、背诵句型,都是比较枯燥的脑力活动。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外语,所以很多人外语都不怎么上心,学不好外语也都能找出一堆的理由。
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有人拿枪威胁你,逼你学会外语,你又会怎样学?要知道,那时候的你是没有任何退步和推脱的理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一队美国士兵要被派到德国去做间谍。领队的长官告诉士兵们,送他们去的飞机只能在德国和俄国的边境附近把他们空投下去,因为那时候欧洲第二战场还没有开辟,盟军部队还不能接近德国领土。
但是这些士兵在出发前的一个月都还不会说德语,于是长官严肃地告诉他们:“这一个月里你们要学会德语,一个月之后出发,不论你们到时候学会没有,都得去。”结果士兵们在一个月里日夜苦学,一个月后几乎人人都能说一口地道的德语,甚至连口音和语调都非常像德国人。
为什么他们能这么神速地学会德语?因为士兵们都知道,如果他们的德语学不像,一旦他们跳下飞机,德国人就会立刻把他们抓起来,他们就会没命了,那时候连说理由的机会都没有。
尽管很多人在学外语的时候,想着“苦读法”,想着“巧记法”,想着“速成法”,,但是不管怎样都要得到一个结果——学会外语。
结果第一,理由第二,执行的本质就在于抓住结果,实现预期结果,没有结果一切理由都不存在。
反过来讲,如果没有结果,那么所有的理由都没有价值,因为执行的目的要的就是结果。
索尼为什么落后于三星
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中,我与日本索尼公司的CEO出井伸之先生有过一段对话。坦率地讲,我个人在听到出井伸之先生的一番谈话的时候,感觉有点失望。所以当时我就很不客气地对他谈了我的看法。
我对他说:“我之所以对你的谈话感到失望,是因为面对索尼的衰落,你更多谈到的是产业变动、亚洲经济危机等问题,似乎索尼的衰落是由于外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我想反过来向您提个问题,如果索尼选择了假设是正确的道路的话,索尼一定能成功吗?”
“我们举个例子。在20世纪90年代,IBM的业绩曾经辉煌过,表面上IBM的衰亡是因为机会被比尔?盖茨抢走了。但事实上,如果我们去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所有比尔?盖茨拥有的东西,在IBM内部早就有过。但是什么原因让IBM错失了这个机会呢?是因为IBM认为自己太成功了。
由此我们再反过来看一下三星公司。实际上现在索尼所做的一切的努力,我们发现其实在8年前三星公司都做过。那么我们现在谈到三星为什么成功的时候,我们讲只有一个结论,就是它不仅仅抓住了机会,而且它完成了对自己成功的超越。
而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索尼的时候,我认为现在其实索尼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两点:第一,要有足够的勇气,也就是像李健熙先生讲的那样,除了老婆孩子都得变,那索尼公司有这样的勇气吗?第二,要在方向定了以后,比任何一个公司都关心它的消费者。
那这一点上,我其实特别想提醒索尼公司注意,索尼公司在过去是很多中国公司学习的榜样。但是目前的现实是,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公司都把韩国的三星或者把美国、把欧洲的公司作为榜样,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