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人生智慧书》第43章


冯先生关于人生境界的学说启发了我对此生生存目的的认识和追求。只有将自己与自然相混同、相参与,打破物我之间的隔阂,与自然对话,吸取它的博大与生机,也就是我所理解的“天地境界”,才有可能越过“得失”这座最关键的障碍,以轻松的形态跑到终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郑敏
先生实为吾国之硕儒,现代之大哲学家。其为文不事雕琢,平易明白;与人言缓而有条,不乏风趣;授课喜引笑话,颇见幽默。先生学问特重精神境界,于宋明道学受用甚深,其心气平和,从容自得,精思志道,唯“有道气象”可以称之。
——北京大学教授 陈来
冯君这个学生是一个真正的学者的材料。
——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 约翰·杜威
冯著是当今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最为博大精深的作品,必将长期受到西方世界和重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如是说
呕血力作
“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世训》、《新世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
这六部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新理学”哲学思想体系,冯先生将这些著作总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或“贞元六书”。贞元之际者,即贞下起元之际,指著书于抗战时期,适此贞元,当是民族复兴的契机。冯友兰在《新原人》自序中,曾明确表述过著此六书的深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也。况我国家民族,值贞元之会,当绝续之交,通天人之际,达古今之变,明内圣外王之道者,岂可不尽所欲言,以为我国家致水平,我亿兆安身立命之用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充分展现了冯友兰先生的宏大抱负和深切愿望。
“贞元六书”出版之初便打动了千万读者的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广受称誉的作品。它具有永恒的价值与影响。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先生创立了新理学体系,成为当时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哲学家,构成了新理学的“纯哲学体系”。
《三松堂自序》
此书是冯先生晚年的回忆录,是对自己一生经历和生活时代的生动记述,即作者自言的“忆往思,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读此书可使我们全面了解其人其事。作为卓然自成一家的哲学家,这里描述了作者的学术道路,剖析了其学术思想的变迁,按照“知人论世”的古训,读其书者不可不先读这本《自序》。之所以名为“自序”,是继承古人著述的传统,作为此前所有著作的总序。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社会,讲述自己的成长环境及人生经历;哲学,叙述自己的学术思想及成就;大学,回顾一生求学与任教的经历;展望,表达自己对未来的信心。
本书亦可看作一部“忏悔录”,是作者对自己在过去三十年间接受批判、自我批判、改选思想的过程的真诚解剖。自出版以来激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此书,能了解到一代哲学大师的人生感悟及其晚年对哲学研究之路的重新认识。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哲学史,陈寅恪曾评此书,以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今欲求一中国哲学史,能骄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此书作者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紫阳之学,宜其所系统而多新解”。冯友兰自己认为,就《中国哲学史》的内容来讲有两点可以引以自豪的。一点是把先秦名家的辩者区分成两派,另一点是分辨出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思想的差异和各自特点。这两点均为前人所未发,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的定论。此书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本书介绍了中国哲学史,全书分为上、下两册。第一篇是子学时代,主要讲先秦诸子。第二篇是经学时代,他把从董仲舒到康有为、谭嗣同、廖平为止的时代称为经学时代。此书的基本架构也已为中国哲学界普遍接受。全书史料翔实可靠,观点新颖深刻,分析透彻系统,理论部分丰富殷实,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可获得对中国两千余年的诸多哲学思想较为广泛与细致的了解,亦能对这位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的早期思想,有一大致认识。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受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了这本用英文写就的《中国哲学简史》,可以说,本书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熔铸的结晶。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这其中充满了哲人的睿智与洞见。特别是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怀,颇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家风范,同时又不失为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
本书甫一出版,立即成为西方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首选入门书。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出版,长久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课程的通用教材。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