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官路》第395章


只是他也没料到沈君澜可以笑得这样自然顺畅,一点都不牵强。
沈君澜感觉他想躲开自己,抬手揽着他的肩头,笑了笑,“当年在泰安州咱们是并肩作战过的,重阳小小年纪,不惧生死危险,为兄实在是佩服得很。”
他这么一说林重阳也想起当年的事情来,那时候沈君澜虽然也喜欢冷着脸扮冰山,不过还不算阴阳怪气。
哎,虽然现在锦衣卫还没有扭曲,估计也在扭曲的路上,天天在那样的环境,估计人真的会变吧。
这么想想沈君澜也蛮值得同情的。
沈家的事情他不了解,也不会评价什么,既然沈君澜想和解,那他也不会固执。
他笑了笑,“世兄见笑,其实那时候我吓死了,说真的,如果不是世兄带着锦衣卫,打死我也不会去做那样的事情。”
他对沈君澜也锦衣卫的战斗力,还是非常信任的。
见他二人一副冰释前嫌的样子,老爷子和沈君瑶也松了口气,这时候秋贵端了一盆洗干净的蔬菜过来,大家开始串起来放在烤架上烤。
过了一会儿,蒜蓉烤茄子的味道就飘荡起来,惹得林重阳两眼发亮。
沈君瑶将烤茄子夹在托盘里递给林重阳,“世兄请。”
林重阳接过去,礼貌性地让了让一边的沈君澜。
沈君澜提起筷子来就开始吃,一点都没客气。
看来把我的推让当成真心实意了,林重阳寻思也是好事,说明自己的虚伪也可以骗人。
沈君瑶又递给他一双筷子,林重阳就将那一边烤茄子抢回来,免得被沈君澜给吃光了。
结果一顿烧烤吃到二更天,还惹得火夫在外面敲门,问怎么这么晚了院子里有火光。
沈老爷子就让人将炭火端去屋里,大家散了各自休息去。
沈君澜拍拍林重阳的肩膀,起身,“我要走了。”言下之意,起来送送。
林重阳送他到了门口,外面的火夫见是沈君澜立刻笑着打千,赶紧一溜烟往前面去了。
小厮给沈君澜牵来了马。
沈君澜看了林重阳一眼,道:“四夷馆是个好地方,要耐得住性子,不要听人乱说。”
林重阳寻思他可能是提醒自己不要介意没升职的事儿,估计是因为自己还年轻,需要多磨练,所以比别的人似乎升职要慢一些。
他拱手,“多谢世兄提点,重阳铭记。”
沈君澜犹豫了一下,“以后见着那女人,无须理会。”
林重阳又点点头。
沈君澜便纵身上马,“走了。”
林重阳知道他说的是洪倾城,他觉得自己以后也没机会遇到洪倾城,毕竟他是朝廷命官,日常不是上衙就是回家或者来教学,又不去那些风月场合,要遇见名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接下来的日子,林重阳都是翰林院和四夷馆两边跑。
翰林院那边的编书工作由赵文藻主持,他只需要帮他们解决一些难题即可,主要精力放在四夷馆那边。
那日之后他去四夷馆点卯依然有人没当回事,他也并没有发落他们,而是请大家互相转告,四夷馆的考课要继续起来,若是考课时候还不来,那就视为退出四夷馆处理。
他给李固上的四夷馆问题书得到了李固的肯定,李固又做出一些补充使四夷馆的管理和考核更加完善,批注以后他让林重阳再次整理,拿给他过目之后,便递给通政司上呈皇帝。
很快皇帝做了批复,同意林修撰关于四夷馆的一切建议,在通译官的上面再加设一级教授头衔,授鸿胪寺从八品官阶,而之前的通译官给予正九品官阶。同时加强四夷馆的管理和考核,以及译字生的选拔等工作。
这一切都由李固和林重阳来把关。
林重阳没料到皇帝这样好说话,当然应该是李固的面子大,居然可以让皇帝一点都没有更改就答应了,官阶也在意料之外。
毕竟当官谁不是为了官阶啊,光宗耀祖,死后墓碑上好看啊!
当下人事死如事生,死者为大,出殡、祭祀的时候,有头衔那比没有头衔的平头百姓不知道要高贵多少呢。
好看!
四夷馆的众人在林重阳宣布了皇帝旨意之后,一个个激动得脸都红了,浑身打哆嗦,简直要把林重阳奉为救星了。
那也还想轻慢林重阳的,也被自己同僚们暗地里好一个敲打。
当然皇帝根本没有派人来宣旨,而是直接在林重阳的条陈上批复的,所以这面子是给李固和林状元的,而不是四夷馆。
林重阳自然不会跟四夷馆的人这样说,只会更卖力地鼓励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和干劲,做出成绩来让朝廷和皇帝看到,才能再谈后续。
其实林重阳不知道的一点,皇帝之所以那么痛快是因为林重阳说修缮四夷馆却没有管皇帝要钱!
乃至其他的举措,除了给几个品秩,并没有直接要钱,所以事情就好办得多。
这也是李固提点林重阳的。
跟皇帝要钱,那可不大好办,不要钱又能办事,基本好办。
钱林重阳也不出,他有办法做自己的事情,毕竟权力比金钱更好用。
更何况他和工部还有交情呢,不要钱,要点现成材料好吧,然后出点粮募集城内的工匠们以及清华学院的学生来帮忙,毕竟也是给学生们实习机会。
学生和军人,自古以来就是朝廷和学校的免费劳动力。。
当然,这些也是列入他们成绩考核的。
至于工匠,还是那一套,给名誉奖励!
林重阳现在的书法写得越发老道,加上年轻有为,俊美出众,在民间比那些书法大家的名声还大,特别是不那么懂书法的商人,都以能买到、求到林状元一副字为荣呢。
所以林重阳找那些大商人表示一下,就可以募集到修缮四夷馆的材料和粮食,然后在四夷馆修缮石碑上,把这第一批人的名字一刻,也给他们一个名垂千古的机会。
那他们是乐不得的。
林重阳这办法也被许多人学了去,甚至也有地方商人主动帮地方官员修衙门的,无非就是要一个名誉奖励和留名石碑的机会。
修缮四夷馆和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并没有冲突,而且林重阳的动作是雷厉风行的,一点都不温柔,直接就进行了第一次考核,凡是三等都不到的,全部回国子监去,然后再从国子监和其他途径召集新的学员。
那些被劝退的虽然不满却也掀不起风浪,因为给其他监生腾出了机会啊!大家反而觉得林修撰公正过平呢。
而那个新途径就包括清华学院。
这可是培养最精英的翻译人才,怎么能不近水楼台先得月?
林重阳又不傻,有便宜当然要占!
第199章 被堵
他早就在学院里物色了七八个具有语言天赋的人; 尤其是那些官话说得流利; 自己家方言以及邻近的方言; 甚至连同僚、邻居的方言都说得溜的。这里面有三个人四书五经不行、数理化也不行,做手工也没多少力气和天赋;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也绝缘; 经商也只是赔钱货,看起来是没有前途的。家里人都犯愁他们就会浪费粮食; 他们自己也郁闷经商不会; 糊口都困难。
林重阳却将他们招揽进了清华书院; 让他们先通过拼音启蒙学认字; 只要求认字、读书,甚至不要求他们自己做文章; 作也是最基本的。
很多人还寻思林重阳怎么糊涂了。
现在他将这些人招进四夷馆; 跟着通译官们学少民语言,他们的天赋就显现出来,那简直是开了挂的; 人家几年学一门不一定学好,他们可以同时学几门!
而且成绩一等一的好,连张译官这样最老资历的通译官都觉得不可思议。
“林大人,好眼光!真乃伯乐!”
林重阳笑道:“伯乐不敢当; 我只是知道你们真千里马也。”
众人对他更是感激万分,没有不好好上进的。
除了四夷馆的通译官们直接当先生教译字生们语言,另外林重阳还通过陶元杰、荆老板等跑商朋友以及户部辖下的市舶司、皇商等让他们举荐各地有语言天赋的人才,尤其是一些愿意留在京城的外商; 那些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更好。
周围各番邦、国有不少来明朝游历的外国学者,他们文化水平不错,尤其崇拜天朝文化,留在这里学习。
所以林重阳就要将他们招徕进四夷馆,让他们一边学习汉族文化,一边传授他们的本土文化,大家进行文化交流。
林重阳还在四夷馆开设了笔译、口译、同声翻译等课程。
同声翻译很有必要,因为番邦外国使者来朝贡的时候,皇帝率众大臣接见,那些使臣们叽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