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青》第31章


“自然。”柳行雁颔首,“靳云飞一案疑点如此之多,能被大理寺顺利捂下去,明显是朝中有人帮衬的结果。这人可能是武忠陵余党;但更有可能的,是接手了武忠陵残余势力的‘新主子’。”
“若真有这么个新主子,那私矿主必也是投到了此人帐下,才能逃过一劫、无惊无险地活到今日。”
顿了顿,“都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私矿主走私走得顺溜,即使因武案爆发偃旗息鼓了一阵,也不可能就此收手。可元振明已死,他想运私矿,就得设法打通新任转运副使的关节……或者说,上头的新主子要想继续享受他的孝敬,就得帮他安排一个‘知变通’的湘西转运副使……”
“……现任湘西转运副使名唤徐沧海,建兴二十六年进士,是朝中的‘清流’一脉,和陆逢同样是姜继的门生。”
柳行雁很快从脑中翻出了相应的情报,神情复杂地告诉了少年。
即使心中隐隐有了预感,听得此事与姜继有关,杨言辉仍不免微微色变,有些难受地低下了头。
“……也就是说,姜继十有八九便是那位‘新主子’?”少年问。
柳行雁没有直接说“是”或“不是”,只道:“他的确有能力运作这些。”
姜继论财或许比不得武忠陵;可单论对朝堂的影响力,却比武忠陵有过之而无不及。让大理寺草草复查结案也好、安插徐沧海、陆逢也罢,此般种种,对身为当朝右相的他来说,都不是太困难的事。
杨言辉也明白这点。不愿相信,不过是因为此人出身象山书院,是他祖父颜劲的开山大弟子之故。尤其姜继若接受了那私矿主的投效,就意味着包庇了杀害他家人的凶手……祖父学问、品德俱深受景仰,最“得意”的弟子却做下这事,却教祖父情何以堪?
不过姜继之事毕竟不是他管得了的。故少年虽低落了一阵,却还是很快振作起来,边想边道:
“也就是说,陆逢是顾念师恩,才不曾直接说出姜继之名、只拐弯抹角地拿此案作暗示?但不对啊……对他下手的该是那个私矿主,陆逢要暗示也该暗示是他才对。可若陆逢暗示的真是那私矿主……莫非那人当真与他有所牵连?”
“有可能。”
柳行雁道,“别忘了,颜案的幕后真凶与私矿有关,还是你我这些日子来好不容易确定的事儿。那私矿主犯下如此大案,自然不可能传得人尽皆知。陆逢死前提及颜案,显然是知道真相的。既如此,我们将他的亲友与目前查出的可疑之人相对照,兴许便能得出私矿主的真实身分。”
“……听柳大哥这样一说,总觉得好像挺容易的样子。”
少年忍不住苦笑,“这样一想,如果当初直接从陆逢身边排查起,说不定能更快找到真凶。”
“若只找出他身边与湘西豪族有关的人,即使一击中的,也只能说是个大胆的猜测。”
柳行雁温声安慰,“我不认为你会接受那样草率的结果……更别提单只猜测,也定不了他的罪、翻不了当年的案。”
“嗯……”
杨言辉轻轻应了,神情仍然复杂,唇畔的苦涩却已淡了许多。
柳行雁忍不住揉了揉他的脑袋。
掌下的细发柔软依旧;被“袭击”的少年也照旧投来了半是羞窘半是气恼的一眼。可看着那明亮而生意盎然的杏眼,想到二人早先的谈话,男人只觉阵阵躁动伴随怜爱而起,让他不由倾身近前,于少年眼角处轻轻落下一吻。
杨言辉脸色一红,却不仅没有闪避,还顺着彼此身长的差距亲了亲男人下颚。突来的“反击”让柳行雁倒吸了口气,不由有些无奈地道:
“……你这样做,我会以为你已经接受我了。”
少年勾了勾唇角,没有应承,只道:
“我还要些时间……真正想通的时候,我会说的。”
他眼神、语气俱都十分认真,故柳行雁虽有些遗憾,却也不再追究,只张臂将人拥入怀中,贪恋地再享受一阵这得来不易的亲近──

杨言辉虽对陆逢拐弯抹角的遗言多有不满,但也亏得了此人的暗示,才让他们更快找出了颜案真凶的身分。
这人的确与陆逢有关,乃陆逢原配陆刘氏之父、湘西豪族刘氏的族长刘陇。
他们由运矿的船只追到了刘陇身上,又藉刘陇与矿上联系的机会寻到了那处藏得极深的银矿。刘陇这些年诓骗了不少出山闯荡的土族做矿工,为防止矿工暴乱,不惜费重金招募狠人,自行组了一支私兵。这支私兵原只用在矿山的管理上;后来刘陇事犯得多了,胆子越来越大,这支私兵便也成了他杀人灭口的利器,这些年明里暗里替他除了不少“拦路石”。
对土族多有优遇、欲图以土族制衡豪族的颜松龄便是其一。
但颜松龄和其他“拦路石”不同,他本身是有品级的官员,更有一个名闻天下的父亲;便是刘陇再胆大,也没想过动手杀害这名朝廷命官──横竖知州三年一任,颜松龄既有大才,就不可能一直在这“蛮荒”之地窝着。他只需忍到颜松龄离任,自然雨过天青、再无顾忌。
他好不容易忍了三年,就等着颜松龄远走高飞,不意却等来了一位“老朋友”的信。这位“老朋友”说颜松龄碍了路,希望刘陇在颜松龄离开巫州前将其除去。因“老朋友”许出了不少承诺,自认没后顾之忧的刘陇便让人动了手,又“送”了二十余名矿上的刺头给知县当替死鬼。颜家遗族因故忍了气吞了声,这件案子也就这么揭了过……直到武忠陵谋反事败。
刘陇侥幸逃过一劫,本以为能将好日子继续过下去,不想替他“销赃”的下家却在月前遭了殃,连他的女婿都牵扯其中。都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本就是心狠手辣之人,又自忖和朝中的靠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不怕对方不帮他摆平此事,便在打听好人犯上京的路线后往驿站放火封门,将可能牵连到他的人尽数灭了口──包含他的女婿陆逢在内。
但他没想到陆逢还留下了半条命;更没想到他以为手眼通天的靠山,自身也已岌岌可危。
刘陇采私矿、蓄私兵,就算没有“武党余孽”的身分,也脱不开“图谋叛乱”的罪名。镇压叛乱原就在平西军的职责范围内,杨兆兴得了侄儿准信,便以雷霆之势发兵擒人,将刘陇和一干从犯悉数拿了下。
刘陇对别人极狠,对自己却不够狠。杨兆兴只将军中审问奸细的手段用了小半套,他便竹筒倒豆子似的将往日的种种恶行和盘托出。杨兆兴原还恨不得将其剥皮剔骨、杀之后快,后来却嫌杀他都脏了手,这才让刘陇留得一命。
此案情节重大、又与武忠陵余孽有关,既是凶犯又是证人的刘陇自免不了往京城一行。柳行雁和杨言辉本该走这一趟,但柳行雁记着自己当日的承诺,便辞了这差使,只让同为苦主的杨兆兴押解人犯上京;自己则带着杨言辉到他儿时旧地──巫州州治黔阳走上一遭。两人在黔阳盘桓数日、又将范磊介绍的巫州名胜逛了个遍;待真正离开巫州,也是五月末的事情了。
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颜劲位于武夷山中的草庐。
这位大儒自辞了山长之位,便对自己一手创立的象山书院彻底撒手,不仅不再干涉书院的管理,更搬离旧居,从象山书院所在的应天山一带迁到了武夷山脚下,以此表明自己退隐的决心。
他是真心隐遁山野、潜心著述;奈何名头太胜,隐居之初,仍时有不知从何打听到他住处的学子、官绅慕名而来。若是真心向学的也就罢了;偏偏却有那许多沽名钓誉的,登门不为求教,只为让人看到自己“虔心向学”或“虚心访贤”。颜劲不堪其扰,只得一次又一次地将草庐往山里搬;又在山脚下立了“论学箱”,让真心求教的学子将所做文章或疑难投于此处,每月揽收、批阅一轮。如此“双管齐下”,那些为名利而来的人渐渐少了,才让颜劲得了期盼已久的安宁。
柳行雁和杨言辉到达“论学箱”所在的小镇,是在这天的傍晚。
夏季的天色暗得较晚;颜老的草庐虽在山中,但以二人的脚程,在入夜前抵达目的地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夜里登门多少有失礼仪,杨言辉又有些患得患失、近亲情怯,柳行雁便做主在镇上留宿一晚,明日一早再行入山拜访颜老。
小镇位在武夷山脚下。托了“论学箱”之福,镇内时有文人学子造访,且往往一留就是一月到数月不等。镇民因而得了不少额外的收入,整个镇子也被这些读书人带起了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