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被劝分手》第203章


皇帝自然也看出来这师徒俩的猫腻,不过也没戳破。颜查散他是要重用的,包拯给他铺个路也没什么,他两个都大大嘉奖了一番。
但御书房里众人的呼吸并没有轻松下来。
包拯手里还一直攥着一本书没有往上呈。和他共事的老狐狸们都知道,这本书,才是包拯今天在御书房的重点。
和这本书无关的人都老神在在的想看包拯到底又要出什么幺蛾子,但是和这本书有关的心里都开始瑟瑟发抖——这盟单兰谱上不光有他们的名字,这名字还是他们亲笔写的,上面还有画押,只要皇帝拿到,基本上他们就玩完了。
想到这里,众人不禁恨恨的瞪着庞太师,恨不得把他身上瞪出一个洞来。
襄阳王京城里的势力基本上都是庞太师联系起来的,这本盟单兰谱也是当年庞太师让他们签的,如果没有庞太师,那他们哪还用得着如此提心吊胆?
众人更加恼怒起来,完全把这两年庞太师给他们的好处抛在脑后,只记得他这次的坑人了。
庞太师也一后背的汗呢。
这些人都在名单的后面,他可是打头第一个啊!皇帝可能因为愤怒不会看后面的内容,可他的名字却是不可能错过的……
完蛋了。
庞太师脑子里现在只有这么三个字在刷屏。
*
赵祯将包拯递上来的盟单兰谱整个翻了一遍,接着又翻了一遍,然后翻了第三遍。
御书房安静的除了赵祯的翻书声之外,就只能听见炭火偶尔炸花燃烧的声音了。
实在是太安静了,安静的让赵祯越发头疼起来。
他知道自己这个叔叔不安分,但实在没有想到,襄阳王居然已经煽动了这么多人造反,从当朝的太师国舅到普通的知府知县,洋洋洒洒的人数他看了都心惊。
如果将这些人连根拔起不是不可以,但是代价太大了,即便是以大宋现在的局面,也是一个伤筋动骨的过程。
原本赵祯准备想问问包拯怎么办,但话还没出口他就知道答案了。
——以包拯这个直肠子的性格,除了依法处置,全部杀光,还有什么别的可能吗?
至于之前他也很喜欢询问的庞太师……别提了,这人名字还在谋反册子第一页呢,问他这个,赵祯又不是脑子进水了。
一时间,赵祯陷入了两难。
最后他挥了挥手,让所有人全都退下,只留下了丞相王延龄,并派人去请了八贤王进府。包拯没想走,但是赵祯没让他留,他也莫可奈何的回了府。
庞太师刚有松一口气赶紧跑路,却又被赵祯叫住了。
“太师,庞妃近来身子不适,朕问过她,她说是想父亲了。恰好你也进宫了,就不必急着回去,在宫里吃了饭再回去吧。李公公。”
李季上前一步:“小人在。”
赵祯道:“你带庞太师去庞妃娘娘处,然后嘱咐御膳房,午饭准备上太师的。”
李季道:“小人遵命。”说完,他直起身道,“太师,请随小人来。”
庞太师抹了一把脸。
事已至此,他怎么还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怕他回家之后卷铺盖跑了。自己的德行自己最清楚,庞太师也是身处高位的人,深知大宋律法,若是真的判下来,他九族因为带着皇帝不会被灭,但除此之外满门抄斩是跑不了的……
他晃晃悠悠的给皇帝鞠了个躬:“臣……遵旨。”
作者有话要说: _(:зゝ∠)_大周末还要上课,心塞塞的
☆、第266章 收拾局面
赵祯让人留下自然不是白留的; 等到八贤王到了之后,他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并让二人将盟单兰谱翻了翻。在两人都有足够的心理认知后,赵祯笑着道:“八王叔; 王丞相,你二人如何看?”
八贤王和王丞相对视了一眼; 都不太清楚赵祯的打算。他是预备刮骨疗毒将这些人连根拔起,还是预备杀鸡儆猴只挑那么两三个作为警告?
谁也不知道。
帝王心事最是难猜,猜错了那就不知道是什么后果了。
最后还是八贤王站了出来; 挑了个最不容易出错的说:“皇上; 本王以为; 不如先处置了庞太师?”
庞太师这些年仗着自己是国丈就作威作福,横行霸道,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不满的人不光是八贤王包拯这些清流,还有一些较为中立或者和庞太师党派不一的人。按照老螃蟹的嚣张程度,即使没有这档子事; 也是一天要被弹劾三次的,现在被赵祯弄死; 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不会让人太大震动。
但是赵祯并没有说什么; 反而是看了眼王延龄:“王丞相,你说呢?”
有这么一问,王延龄心里基本有谱了。赵祯这是想狠狠整治一下朝局; 仅仅只是杀了庞太师杀鸡儆猴是不够的,他要让这些人足够痛,足够惨,再也不敢有这个念头。
方向定了,王延龄说话也有底气了,他道:“皇上,谋反一事事关重大,不可姑息。但此事牵连甚广,若是真要每个人都杀,恐怕朝局不稳。老臣以为,这其中有不少中下层官员是被强迫的,本身或许并不想如此,这些人可以酌情减轻刑罚。”
王延龄的计划实在是贴着赵祯的心说的,而且比他想的还要完善。
赵祯并不想将朝廷整个翻个个,现在的局势很稳定,他没必要掀起一场动荡。但是他又想要给那些叛逆者一个教训——先祖得朝廷的方法让他们赵氏皇族一直对于朝臣的忠心惴惴不安,最难以忍受的就是谋反和背叛,更遑论这次还是皇族的背叛。
所以即便赵祯知道牵连太广不好,却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不过王延龄这么一说,他想想觉得也不错,于是点点头道:“那此案就由八王叔,王丞相,同包卿一起办吧。时间长些也不要紧,但务必要给朕办的漂漂亮亮的。”
两人道:“遵旨。”
在退下之前,八贤王又想起来什么,道:“皇上,那庞太师……”
赵祯眼睛一暗,微微一笑道:“太师自然是留在宫中,由朕好好招待了。”
八贤王和王延龄对视一眼,大致明白了庞太师的结局。
*
八贤王和王丞相出宫之后也没回复吃饭,直接打道去了开封府。
包拯正因为不知道皇帝的决定而茶饭不思,要不是公孙策拦着,包拯大约就要跑去宫门口等着了。这二人的到来,倒是正好解决了包拯的燃眉之急。
公孙策开始还准备让八贤王和王丞相吃个饭再说,不过这二人也是知道包拯性格的,要是不把事情结果告诉他,他吃什么都不香,就撑着把事说完了。
现在这个皇帝不是说不好,只是他喜好和稀泥,包拯和庞太师不对眼了十几年,中间都是靠着皇帝不偏不倚的调和,这次他本也以为还是如此呢。
毕竟这次谋反的主要人物襄阳王已经伏法,庞太师就是跟着蹦跶的老螃蟹,看在庞妃的面子上,皇帝说不定就轻拿轻放了。这么想着,包拯回来心一直很堵,现在居然突然峰回路转,他整张脸都透出了一丝红润。
八贤王看着老友如此高兴,心里也是宽慰,道:“包大人,这事还是靠你了,我和王丞相,就帮你打打下手了。”
包拯并无推搪的意思,起身向二人长揖一礼,道:“我知道促成此事,两位定然是出了大力,请受包拯一礼。”
两人眼眶有点酸,连忙上前把包拯扶起来:“包大人切莫如此,这是我等分内之事,如何言谢?”
包拯不再说什么,只承诺自己一定会全力以赴。
*
这项工程十分浩大,因为牵涉人员多,地方广,一直到过年之前,开封府都没有一个闲人,全数被派出去调查涉嫌造反的官员。
整个京城的人被这个案子搅得人仰马翻,快过年了,一点年味都没有。
但是还好,在新年将至,即将休沐的时候,包拯终于将一份满意的答卷交给了赵祯。因为此案提心吊胆的人似乎多少可以过一个好年了。
然而很快他们就知道自己想的太轻松了。
包拯虽然没有卡着点去送奏章,但赵祯却一直按着奏章不发落,直到休沐前一天,才说等休沐结束之后再谈。
一群人窝着想要来个痛快,结果还是被宋仁宗吊在了半空中不上不下,憋得他们差点吐了一口血出来,朝堂上的一些老人都摇摇欲坠了。
但皇帝觉得挺好,说完他挥挥手就退朝了,也不管下面一群人的表情如何。
大殿上只有包拯王延龄和八贤王丝毫不受影响——他们本就是办事的人,自然知道众人会有怎么样的下场。
所以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