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娘归录》第369章


“回皇上,路上遇到一些小麻烦,因为要不时的变换路线,所以,迟了几(日rì)。”余念娘道。
“小麻烦?什么小麻烦?”皇帝皱起眉头。
“臣还有一事要向皇上禀报。请皇上恕罪。”余念娘跪下。
皇帝挑眉:“天师请说。”
“当时在临洮县的时候因为药物短缺,疫(情qíng)一度控制不住,每(日rì)都有人不断的感染……”
余念娘将去庭州买药前后的事一一向皇帝禀报了,也包括去庭州买药半路被人追杀,以及回京路上也是因为被人追杀,所以,才拖延了回来的时间。
去庭州买药的事皇帝已经听刘大人说过,却不知道余念娘回京的路上还遇见追杀,忍不住大怒:“这些人太胆大包大,竟然连朝庭命官也敢下手。残害百姓的凶手太目中无人,丧尽天良。竟然敢为了钱去祸害满城的百姓!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药徒,怎么可能有这胆子?他不是有一个师父吗,可有抓起来一起审问?”
“回皇上,当时就仔细盘查过,他的师父是个忠厚的大夫,并不知道这些事,但是却有人在事发前看见凶手和别人悄悄私下接触过。”余念娘平静的道。
“谁?”皇帝沉声问。
“是……”余念娘看眼脸色(阴阴)沉的皇帝,犹豫了下,才道:“李天师。”
皇帝瞳孔一缩,声音冷了几分:“李天师?哪个李天师?”
“李槐李天师,和臣曾经一起在坤院学习,一起通过进考入了天道院,此次他也去了临洮县。”余念娘垂眸道。
“你是说,在你到达临洮县没多久,李天师也跟去了临洮县,说是奉了黄天师之命协助你?”皇帝高高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qíng)的道。
“是。”余念娘低下头。
“那李天师现在何在?回来了怎么不进宫复命?”皇帝冷冷的道,朝着御书房高声道:“来人……”
黄公公很快低头走了进来:“皇上。”
“李槐李天师回来没有?怎么没进宫复命?”皇帝冷冷的道。
黄公公一顿,道:“启禀皇上,李天师在回来的路上遇上了山匪,受了伤,估计这会儿还在路上。”
“哦,朕想起来了,这事你已经跟朕说过了。”皇帝一脸恍然。接着又面无表(情qíng),冷冰冰的道:“只要他还活着,还有一口气就必须立刻进宫!”
“是。”黄公公领命,腰弯得更低了。
第441章 动摇
(身呻)为帝王,观察力和判断自是常人不能及的。
皇帝已经看向余念娘:“(爱ài)卿可知道那些山匪出自哪里?”
“回皇上,臣并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他们自称是山匪,但是一路追杀我们,从出甘肃就出现,却也不见他们抢夺任何财物,倒是个个武功高强。功夫也看不出路数,招数奇怪的很,倒有些像西北那边的门派……幸好,臣懂得推卦,才险险避过几次追杀,不过,后来快到京畿道的时候那些人就不见了……想来西北这几年不太平,常与突厥开战,百姓们也生活不易,才出现山匪。不过这些人也是可惜,学得一(身呻)武艺,却来干这些偷鸡摸狗的事……”
余念娘语气平淡,添油加醋的说完。皇帝的脸(阴阴)得可以滴水。
“生活不易?朕看他们根本不是什么山匪,哪里的山匪连地煞都要警惕十二分的对待,地煞可是宁安候世子的贴(身呻)侍卫,功夫如何朕还是了解几分的。”皇帝(阴阴)恻恻的道:“今年夏季开始,突厥又开始蠢蠢(欲欲)动,在草原频繁宴请各部落首领,还经常有马队往边境而来,虽没进城或怎么样,但他们探哨的人走的是越来越远,离天朝边境城市是越来越近……这些突厥人死而不僵,只有完全将他们消灭才能保边境平安啊……”
余念娘蹙眉:“突厥又有动作了吗?”
“是的。据前方的探子回报,突厥这段(日rì)子很不安份,私下又开始小动作不断。”接着,皇帝想起余念娘去了庭州,便道:“天师去了庭州,可有发现什么异常没有?”
余念娘凝眉,接着一幅下定决心的样子:“回皇上,有一事臣觉得应该告诉皇上。”
“什么事,天师请说。”皇帝很想知道让余念娘犹豫的到底是什么事。
余念娘抬头,一脸严肃的看向皇帝道:“臣在庭州的时候遇见了几个古怪的人……”
正在这时,黄公公走了进来:“启禀皇上,宁安候世子求见。”
“让他进来。”皇帝道。
池朗宜大步进了御书房,然后跪下行礼。
“启禀皇上,岐州传来消息,说是从临洮县回来的李天师因为路上遇上山匪,不治(身呻)亡。”
皇帝脸色一沉。
“死了?”毫不忌讳的说出死字,可见皇帝心中是如何的愤怒。
黄公公将头低得更低了。
“回皇上,是的。”池朗宜平静的道:“(身呻)上中了数刀,一路上一边走一边医治,可惜还是没能救过来?”
“为什么不治好再起程?”皇帝冷冷的道。
“好像说是李天师说怕耽误了公事,执意要赶回京。”池朗宜道。
皇帝绷着一张脸没再说话,御书房里顿时陷入让人沉闷的寂静。黄公公觉得自个儿喘气儿都不顺了。
片刻后,皇帝才道:“可有查出是哪里的山匪了吗?如此猖獗!”
“李天师是在出甘肃没多远受的伤,当时甘肃总兵就让人去查了,附近一带并没有什么山匪,这么多年,商队从甘肃路过的不少,也并不见有什么山匪抢劫。”池朗宜道。
皇帝冷哼一声。看向余念娘:“你说在临洮县看见与残害百姓的凶手私下见面的是临洮县县令?”
“是的。此事还是临洮县令亲口告诉臣的。”余念娘认真的道。
“宁安候世子,你即刻派人去临洮县,核实此事。”如果李天师真的买凶祸害临洮县百姓,其心可诛啊!
李天师也不过是刚进天道院的小天师,皇帝觉得他还没这个胆子,这样的话,就是有人指使,李天师平(日rì)和谁走得近呢?整个天道院都知道,当然是黄天师,且此次去临洮县是受黄天师指派。
皇帝不敢往下想,如果不是余念娘查出凶手,整个临洮县都会被瘟疫传染,谁能保证周围的城市不会波及,到时候天朝瘟疫遍布,他这个皇帝如何自处。
之前才刚去泰山封禅,他还没来得及回京,甘肃就发生了地动,如果再发生大规模的瘟疫,整个天下的人都会怀疑是不是他这个皇帝德行有失,才导致上苍警示惩罚,置万民于水深火(热rè)之中,那他还有什么资格当这个皇帝?
想到此,皇帝不(禁jìn)打个冷颤!眼中迸裂出杀机。
他素来器重天道院,他无法相信天道院会背叛他这个皇帝,黄天师的背后是大天师,他是何等的看重大天师,赋予他国师的待遇,但是,天道院素来都是黄天师在打理,大天师很少过问。
皇帝觉得这事跟大天师应该没有关系。
他绷着脸道:“宣太子。”
“是。”黄公公胆颤心惊的道。
没一会儿太子就过来了。
太子先行了礼,才道:“儿臣参见父皇,不知父皇找儿臣何事?”
“朕问你……”皇帝坐在龙椅上淡漠的看着下面的太子:“李槐李天师可是你派去临洮县的?”
“回父皇,当时儿臣接到甘肃疫(情qíng)蔓延的消息,心如如焚,便传了几位大臣商议对策,黄天师当时也在,他随口提了一句应该多派一人去甘肃,最好是天师。几位大臣当时也觉得应该再派人手去甘肃,可是,没等儿臣商议出结果,又接到洛阳突厥杀人案,此事当(日rì)也就暂且搁浅,没想到第二(日rì),黄天师就告诉儿臣,他已经派了天道院的李天师去了甘肃,儿臣想着,既然已经派了人去,权衡利弊之下,觉得洛阳这边更加重要,所以,也没再派人去甘肃,本想着如果甘肃那边还想不出办法的话,再派人去,后来又接到消息,说疫(情qíng)得到了控制,所以,儿臣也就没有追究此事。”太子如实将当(日rì)的事告诉了皇帝,心中略有些惶惶,毕竟派去甘肃的李天师死了。
皇帝面若寒霜:“敢替国君擅作主张,知道这是什么罪吗?”
太子惭愧的低下头:“儿臣没将此事处理好,请父皇责罚。但是天道院不属于三部六院,有自主权,他们依着天道院的名义将人派去甘肃,所以,儿臣也不好阻拦……”
天道院自主权是皇帝曾经赋予的,针对某些事,只要是利国利民,就可以擅自内部调配,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