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第1390章


窃诶砟钌喜煌坏貌怀腥希谡绞醮葱律鲜怯幸惶椎模募崛统志檬歉撕苌钣∠蟮模庵志偃绻背踉谖焊盏奈恢蒙希颐侵辽僖嗨?0万人!”
凯特尔脸色变得很难看,他仔细对照了一下,发现似乎都够得上元首说的三条标准——难道元首隐隐约约在准备让自己退休?
“这是我敲定的总部和一线指挥官调整名单,等演习结束,可以下发……”
凯特尔接过来一看,感觉两只手都在抖:
陆军第一副总参谋长:曼陀菲尔(大将,50岁)
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官:库尔特·梅耶(装甲梅耶,上将,37岁)
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司令官:胡伯特·梅耶(中将,34岁)
警卫旗队师师长:马克思·温舍(少将,33岁)
青年希特勒装甲师师长:约阿希姆·派普(32岁,少将)
除了这几个特别年轻之外,其他人员调整基本都是以年轻化为主,别说55…60岁的师长,就连55岁以上的集团军司令官都没有,基本上都是40出头就当师长,50出头当集团军司令官——现在德军人数缩编后,已撤销了集团军群一级建制,代之以战区制,一个战区就相当于过去一个集团军群,所以集团军也好、师也好,权力和要求是进一步上升的。
“很奇怪?很突兀是么?太年轻了对吧?”
凯特尔下意识地点点头。
“你在看看美国人的陆军指挥官结构。”霍夫曼分析道,“马克·克拉克,陆军总参谋长,上将,51岁;副总参谋长,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57岁;马修·李奇微,第一军区司令官,上将,52岁;布莱德利,上将,第二军区司令官,54岁,麦克唐纳年纪算比较大的一个,也只有59岁!年纪大的马歇尔、麦克阿瑟已统统靠边站了,看看这个现状,您现在想通了么?”
“明白了,我明天就打辞职报告,给年轻人让位!”凯特尔咬牙切齿地说道。
“唉……您还是没理解我的意思,我是逼你辞职么?”霍夫曼提高了声音,“难道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一大批元帅我都不要了么?这是不可能的!我的意思很明显,年龄本身不是问题,头脑僵化、思维固化才是问题,您和我相处这么多年,难道有什么优点我看不出来?我让你去指挥战斗过么?”
凯特尔脸色终于松弛下来,元首看来不是要赶自己走,不过这个名单的架势让人看着是有点害怕。回想起魏玛时期50多岁的人还在当连长、营长,现在40多甚至30多岁就能当师长、集团军司令官,他感觉这个世界都疯狂了。
可看看人家美国人,又觉得也不算狂,没看人家参联会陆军将领清一色50多岁么?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年轻化是大势所趋。
至于元首后面半句调侃,他也开始冷静地思考,忽然发现:整场战争似乎自己从未打过仗,这算什么?不会指挥、不会打仗的总参谋长?人家蔡茨勒好歹还指挥打了迪耶普反击战,后来东线一系列战役也全程参与,自己好像确实有点那个啥……
“您的长处在于协调,在于多方面沟通,在于迅速领会我的意图并传达贯彻……军事革命创新不是您的任务,有人会做,您要做的就是不要埋没这种人才,不要让守旧派的声音压倒、压制他们……”霍夫曼认真道,“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上一次大战打赢的一方会因为保守、固执而输掉下一次战争,法国就是最好的例子,您不想在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一败涂地吧?再过20年,您85岁,我78岁,如果战败,咱们还看得见!现在为了一时痛快、为了一己之私压制年轻人,难道20年后我们作为战犯上法庭?或者像贝当那样,80多岁的老人为国家挺身而出去再次拯救德意志?他是哪一辈的人物?是和潘兴、兴登堡一辈的人物!我已救了这个国家一次,不想救第二次了!要去你们去,我是不去了。”
元首这话说的有点重,不过凯特尔是真心听明白了:这次演习,就是对德国上下的一次敲打,不要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可以为所欲为了,也不要以为美国人就从此低眉顺眼了,从这次政变就可以看出来,要让美国服气还差得远呢!
“是元首,我会告诉部队,不要受政治和外交影响,我们就是去打仗的!把全部本领拿出来,不然就得死在纽芬兰!”
第116章 最后一场政变(27)
“这次演习我去吧!”参联会商量到最后,李奇微主动请缨,“纽芬兰那地方我熟,和德国人还打过一次,兵力也不用太多,这次我带3个师去:82、101空降师,第14装甲师!我们还是防守!当然海军也要派舰队去,我军任务很明确,死守挫败德国人的登陆企图,非得让他们吃些苦头不可!不要以为美利坚不能打仗!
如果说对打仗谁还有信心的话,大概也就只能指望李奇微了,这是美国唯一和德国三度交手且都没有输的将军(纽芬兰、百慕大、累西腓),纽芬兰那次还带着加拿大部队把德国人赶下了海,虽然有种种其他因素,但战绩就是战绩,不容抹杀——不然李奇微何以能连跳数级,不但成了上将还担任最重要的第一战区司令官,这完全是有原因的。
杜勒斯点点头,对这份勇气很欣赏,他对李奇微有一种盲目的信任感,既然他敢去,那就说明有一定把握,于是转过头问尼米茨:“海军谁去呢?”
尼米茨本想说自己去,但后来想了想,杜勒斯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他自己去,斟酌许久后道:“让英格拉姆和斯普鲁恩斯将军去吧,他们都是老对手,对德国人知根知底……”
这句话一说,哈尔西也只能服气:他大多数时候都在太平洋和日本打,还真不知道和德国打是怎么样一个感觉。
杜勒斯想了想觉得还靠谱:英格拉姆是海军中比较稳定、大局观强的将领,斯普鲁恩斯是思维缜密的参谋型军官,可能创新方面会差一点,不过胜在稳重。
大家都不敢叫特纳去打仗——特纳人称傻大胆,在后面当参谋出谋划策挺好用,上了前线谁知道会打出什么来,虽然演习不会导致军舰沉没,可万一输得太难看也不妥吧?
特纳对此没意见,不过本人对前途不看好,嘴里直截了当地嘟囔着:“唉……要输……要输,千万别输得太难看。”
李奇微有些恼火,狠狠瞪了他几眼,不过考虑特纳一贯的脾气,最后也懒得计较。
对尼米茨调兵遣将,金上将一言不发,仿佛真像退居二线一样——实际上这次会议前他向杜勒斯提出过辞职,因为马歇尔已彻底从陆军中隐退了,名虽然还挂在参联会,但会议一次也没来参加,他觉得自己也该退场了。
金上将知道比他还小2岁的马歇尔为什么这么心灰意冷:上次他提议动武解决麦克唐纳和总统卫队,陆军4大金刚3个反对、1个中立,居然没一个赞同的——这可全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人马,得到这种反馈让马歇尔觉得没有再在陆军中待下去的必要了,再加上杜勒斯甚至艾奇逊也反对武力解决,更让他觉得自己在政治上已陷入死局,干脆连会都不来开,直接称病进了医院,免得大家看着彼此尴尬。
他一回老地方住院,金上将马上想起自己在医院也还有个病房,立即就决定回去住,杜勒斯好说歹说,总算劝他再坚持几个月。
杜勒斯心里明白:马歇尔现在管不住陆军,必须要靠四大金刚协调,可金上将还能管住海军,他一个半路上任的总统,卫队长又要准备撤换,如果再不和军方保持密切稳定的关系,别说连任,就是现在的位置也坐不安生。
所以无论如何要拉住金上将。
演习派谁去充当观察团代表呢?杜勒斯想来想去,觉得还是麦克唐纳比较靠谱,毕竟他和德国人有交情,但刚想说话时,艾奇逊却开了口:“既然演习由陆军负责,是不是请哈尔西将军担任本方观察团团长?”
艾奇逊选哈尔西有其他考虑:麦克唐纳和德国人走的太近,不太有利;其他将领或多或少和德国人打过仗,真见了面会很难堪,唯独哈尔西基本没和德国人打过仗,又是海军,想来不会太窘迫,其他观察员就不要紧了。
杜勒斯瞬间明白他的用意,不好意思地朝麦克唐纳笑笑,顺水推舟答应了艾奇逊的提议,麦克唐纳也不以为然地笑笑,仿佛和他一点都没关系似的。
确定参与演习后,美德双方就高速运转起来,不断调兵遣将准备展开演习,并迅速组建演习司令部。
根据司令部意见,防守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