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1859章


但无所谓了,在幕南,汉室的统治每过一天,就稳固一分。
正如这遂宁的胡人们。
当他们被汉军押解来此,在刀剑胁迫下,放弃了游牧传统,进行定居生活时。
十个胡人,有九个半是目带仇恨,满脸不服。
逃亡、叛乱等事层出不穷。
但是,当汉军严肃镇压了所有反抗者,并且将来自中国的先进技术传播下去后。
胡人的仇恨,渐渐消散,转而取之以畏惧,接着是崇拜,最后是感恩。
这是咸宣亲眼目睹的事情。
最初,这遂宁的胡人,看他的眼神之中,都是带着仇恨的。
接着是畏惧和恐惧。
然后是崇拜,到现在,遂宁胡人看到身穿红色战袍,身骑骏马,奔驰而过的汉骑,都会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胡人的孩子们,总是用着崇拜和敬仰的神色,看着汉军士兵。
那些忠勇军和楼烦军的卸甲老兵,更是受到了整个遂宁胡人的尊崇。
人们甚至将过去称呼匈奴王族的称呼,冠到这些老兵身上。
皆以为他们是“屠奢”,是胡人之中的贤人,是先知。
王荀等人却是充满了激动。
杨仆甚至摩拳擦掌的看着这座简陋的行辕。
他们来此,自然不是盲目而来的。
在事实上,他们是关系户。
正如当初杂家的那几位大贤,选择平壤作为根据地是因为当时的朝鲜君的辅佐大臣,朝鲜中尉领安东都护府北部都尉韩安国是杂家的人一般。
这楼烦军就是荀子学派的靠山。
他们是受到当朝楼烦将军、颍阴候灌何的长子灌爰的邀请来到此处开拓基业的。
在咸宣的引领下,四人步入这营寨之中。
立刻就有汉军的校尉出来核实他们的身份。
在经过一段勘察公文、检验身份竹符,再打量了四人模样,确认他们的模样与竹符与公文记载相符后,这校尉才拱手笑着道:“诸君一路辛苦了……少君候在西房之中已为诸君摆下了接风宴……”
说着就带着四人,来到了一处用砖木堆磊起来的简单营房之中。
在这里,四人见到了邀请他们前来此地的灌爰。
这也是他们第一次见到这位现在荀子学派在汉室高层之中地位最高的支持者。
灌爰看上去非常有风度,他穿着一件汉军的制式甲胄,腰系宝剑,长身坐着,一副标准的君子风范。
这也是当今贵族士大夫弟子之中的精英的标准作风。
“诸君一路远来,可还安好?”一见面,灌爰立刻起身相迎,作揖拜道。
“劳师兄关怀,吾等来时一切顺利……”王荀等人回礼拜道。
杨仆还从怀里掏出几本小册子,递给灌爰,道:“这是老师托吾等为师兄带来的笔记……”
灌爰郑重的接过来,拿在手里爱不释手的抚摸起来,满怀深情地问道:“老师可还安好?”
“老师在邯郸一切皆好,送别吾等之日,老师甚至还亲自为我等做歌呢……”杨仆笑着道。
“这便好……”灌爰点点头,将四人请到客席上。又命下人端来食物与酒水,皆是些草原上的食物,羊肉、奶酪与马奶酒。
“诸位师弟,今日先且休息,明日,吾再带诸位游览这遂宁周边,与各乡游徼会面……”灌爰举杯道。
“一切唯师兄之命是从……”四人连忙拜道。
……
翌日,天刚蒙蒙亮,杨仆等人就已经起床,洗刷完毕。
而灌爰起的更早,在四人刚刚起床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外巡视了一圈了。
这也是荀子学派的弟子们的特征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自诩荀子传人的他们,会将每一天的时间都利用的非常精细。
作为一个务实派,荀子学派最近两三年,发展遇到了瓶颈。
主要是来自谷梁和韩诗派的激烈打压,迫使他们只能将发展方向,转向寒门士子,去争取那些中小地主弟子的支持。
但在这个领域,法家才是真正的霸主。
今日之汉室学者分野,早已经清晰了。
在大地主和大贵族层面上,儒家与黄老派已经五五开了。
而在中小地主阶级之中,法家的影响力无人能及。
墨家则局限于墨苑与墨社,目前脚步未出函谷(新关)。
而杂家则局限于安东与辽东辽西之间,再向前就遇到了韩诗派和谷梁派的强力抵制。
齐楚之间,是公羊与楚诗派的天下。
在燕赵地区,则群雄混战,打的不可开交。
荀子学派如今就身处战况最激烈的燕赵地区。
他们的处境,已经很艰难了。
没办法,荀子学派的思想和秉持的理论,既很难讨好上层,也很难得中下层的欢喜。
更麻烦的是,荀子学派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这使得他们甚至无法得到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错非贵平君和奉仁君支持,每年都给荀子学派大笔资金,还为荀子学派在西南和巴蜀一带传播做足了功夫,恐怕此时,荀子学派已经要被各方势力强力打压下去,只能蛰伏起来,以待将来。
错非如此,荀子学派也不会想到来这幕南开拓了。
王荀等人是来开路的,一旦幕南被证明大有可为。
荀子学派的精英和巨头,就会陆续前来。
王荀等人深知自己的责任,所以,他们见到灌爰,立刻就迎上前去,道:“还请师兄为吾等引荐这遂宁之地的地方游徼……”
在来的路上,他们就已经知道了当前幕南的格局。
在汉控制的聚集地,那些忠勇军和楼烦军的老兵们组成的游徼与屯长们,才是掌握具体政务的关键。
想要在此有所作为,就必须争取这些人的支持。
王荀听说过,有鲁儒的儒生,就是因为不得这些老兵的支持,而被孤立,一事无成。
灌爰听了,笑着道:“吾方才已经去与诸位游徼谈过了,大体上,诸位游徼还是很欢迎我荀子门徒来此,传授圣人教化的……”
“但……有一个事情,诸位师弟万万要牢记在心……”
“这些游徼,皆是‘诸胡有罪论’和‘救赎派’的虔诚信徒,万万不可在这个事情上触怒他们……”
对于今天的忠勇军的将士们来说,诸胡有罪,已经是他们坚信不疑的真理了。
基于诸胡皆有罪这一个论点,衍生而出的救赎理论,更已经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体系。
在他们的认知之中,他们是已经得到了救赎和升华的“诸夏”,而其他胡人,则依然身负罪孽,需要忏悔、清洗。
谁若质疑这一点,谁就是在与忠勇军上下两万四千余人做对。
谁就在与楼烦军之中坚信这个认知的万余将士做对。
在这个草原上,得罪了忠勇军还想活着的人,几乎不存在!
这些曾经的匈奴人、月氏人、折兰人、白羊人和休屠人,一定会用最残酷的刑罚和最可怕的刑具,让你在哀嚎和痛哭之中缓慢死去。
众人闻言,都是点头,道:“谢师兄教诲,吾等必牢记于心!”
灌爰点头道:“那就请随我来吧……”
……
灌爰于是带着四人,在这“遂宁”游览了一遍,一边走,一边与各乡游徼对话、谈话。
这一走就是整整一天,直到黄昏,五人才归来营寨。
一路走下来,五人都感觉很振奋。
因为,几乎所有的游徼和大部分屯长们都表示:中国君子受天单于之托来此教化夷狄,启蒙愚昧,传播圣王之道,吾等皆全力支持。
总之,初步接触下来,宾主尽欢。
更重要的是,王荀等人发现,这些游徼们秉持的观念,似乎与荀子学派的思想,有些不谋而合。
譬如说,荀子学派主张“明分使群”,其核心论述就是“使天下皆出于治”。
简单的来说,就是荀子主张的是人人如龙,人人都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成圣。
这与游徼们秉持的“诸胡有罪”需要自我救赎,改造、升华的理论差不多能吻合。
而荀子学派主张的“人性本恶”,更是与“诸胡有罪”天然契合。
只是简单的接触和了解了一下众人的主张后,游徼们纷纷表示——你们来的太晚了!早点来多好!
甚至有人已经决定从今天开始,学习荀子的主张了。
唯一的问题是……
“我们要不要改变一下论述呢?”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
很显然,荀子的论述与主张,虽然隐约暗合忠勇军的观念。
但是……
终归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存在巨大差异。
倘若荀子学派想在此发展顺利,并且得到地头蛇忠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