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巴顿》第2章


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锻炼的收获,为巴顿进入西点军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竞争条件。
机会终于来了。托马斯巴德参议员发出通知说,遴选西点军校学员的考试,定于1904年1月在洛杉矶举行。
巴顿以出色的考试成绩证明,他是12名竞争者中的佼佼者,成为巴德决定推荐的唯一人选。
巴顿简直欣喜若狂,全家人也都高兴万分。父亲在来信中写道 :“……一个人在世界上最强烈渴望做的……便是最适合于他做的事。……你身上具备优秀军人的血统,要正直、勇敢、整洁,那么你将得到应有的报答。”
离入学尚有半年,巴顿打算利用这段时间进一步锻炼提高自己。他发奋学习,刻苦锻炼,更加坚定了献身军事事业的职业理想。
1904年6月,巴顿中辍了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学习生活,怀着更高的追求,兴致勃勃地来到梦寐以求的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果然名不虚传。这里不仅院园优雅洁净,作风纪律更是严谨规整,充满着正规的军事化气氛。在教育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方面,比其他一般军事院校明显地高出一筹。
巴顿的勃勃雄心,在入学不久就受到严峻的考验。在文化基础课方面,他缺乏扎实的基础,学习非常吃力,成绩落在同学们的后头。学习上的困难令巴顿烦燥不安,惶惑的阴影一度笼罩心实。他开始幽怨甚至诅咒自己是“一个平凡、懒惰、愚笨而又雄心勃勃的幻想家。” 他深深感到,这样下去,前途无望,将无颜以对列祖列宗,会玷污家族的血统和荣誉。
年轻的巴顿常常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他对自己的成功期望值相当高,这是一种有益的自信心的表现,但一旦碰到某些困难,又显得非常脆弱。现在巴顿就陷入了这种困境。
巴顿只看重军事科目,尤其偏爱队列训练和战术理论。战术系的教员们对巴顿在战术理论方面的独到见解十分赞赏,认为他具有超平常人的军事天赋和才智,是全系最杰出的人才。
对于队列训练的爱好,巴顿更是达到痴迷的程度。 他认为队列训练最能体现军人的气质,培养军人良好的军姿和顽强的意志。
根据训练计划的安排,队列训练是在每周六进行一次,可巴顿在星期天下午就苦练下一周的课目内容。因此,他的队列动作漂亮利落,堪为表率。名列全班第二,出尽了风头。
遗憾的是,巴顿的数学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一。尽管好友戈塞尔斯劝他挤出队列训练的时间攻攻数学,但巴顿置之不理。
为此,巴顿终于尝到了苦头,在第一学年结束时,校方决定让他留级,他原来预想在学年末当上下士学员的计划破灭了。
挫折,也许并不一定就只能是坏事,只要理智地认识并战胜它。巴顿在父亲的鼓励和诱导下,迅速地调整了情绪,重振旗鼓,从头做起。
整整一个暑期,在家庭教师的精心辅导下,巴顿系统地温习并掌握了全部功课内容,他在日记中告诫自己 :“始终不渝地竭尽全力。”
新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巴顿似乎变得成熟了许多,他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脚踏实地地去争取自己希望获得的成功和荣誉。
他为自己预设了军校期间期望的三个奋斗目标:在队列训练中夺冠;到四年级时升为学员副官;在田 径运动项目上打破学校纪录,达到A级运动员标准。
到二年级时,巴顿开始在各个方面崭露头角,成为全校十分引人注目的人物。
他首先在运动场上一显身手。绿茵场上不愧是一名冲锋陷阵的勇士,跨栏比赛敏捷迅速。
令人欣喜的是,他并没有因此荒废学业,各科成绩均取得优良成绩。学年末,他被任命为年级的第二下士学员,负责带领一年级的一个连队。
作为学员连队的小头目,巴顿显示了指挥员应有的负责精神和管理才能。他对新学员严格要求,对他们的违纪行为铁面无私、绝不姑息。当然,他更注重严于律己,以良好的自身形象为他们作出表率。
巴顿为自己塑造了良好的形象,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和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满头金发的北欧人,身体高大匀称,风度潇洒,举止端庄,是年轻领导人的完美典型。” 高高的个子,端庄的举止,合体的军装和整洁的内务。从外表到内涵,他都是一个标准的军人。他的仪表、举止、言谈与众不同,他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完全的投入,所有这些在他的学员生活中,都引人注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不辍、潜心投入、性格坚强,使巴顿获得巨大成功。他的奋斗目标一个个全部实现。
队列训练成绩名列榜首;
刷新了几项田径项目纪录,
四年级时被任命为学员副官。
学员副官是全体学员的头,是品学兼优的佼佼者。巴顿为此春风得意、心花怒放。无论在阅兵和训练中,他都保持着一种昂扬的激情和勃发的姿态,俨然是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1909年6月,巴顿学业期满,各门课程都取得满意的成绩,而且是步枪、手枪的特级射手,剑术和骑术在与校也是绝对一流的。
巴顿对军人职业一直孜孜以求,达到痴迷的程度。他在给恋人阿特丽丝的一封信中,曾说到,之所以热衷军旅生涯,是因为珍惜传统、喜欢刺激和渴望荣誉,“如果你拿走了这三种东西,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章 美国陆军第一号“剑术大师”
临近毕业的巴顿踌躇满志,雄姿英发,急切地渴望效命沙场。
此时,他却为选择兵种颇费思量。
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神 ”,具有无坚不摧的威猛形象,炮兵是令人称羡的。但巴顿认为炮兵离短兵相接的前线距离太远,不能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既缺少刺激,又无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巴顿首先排除了炮兵。
巴顿也考虑过步兵。可以说,任何时代,任何战争都不能没有步兵。步兵的勇敢精神和立功晋业的机会,与巴顿的志趣是很契合的。
但是,巴顿最终把深情的目光投向了骑兵。巴顿自幼就崇尚“骑士”精神。他觉得骑士最能体现家族的传统,他们具有高贵的绅士风度。当一名骑兵军官,可以挥舞闪亮的军刀,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杀敌立功。
1909年6月,巴顿告别培育自己的母校,来到了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谢里登堡,在“骁骑队”任骑兵少尉。
谢里登堡是一处不太起眼的军事哨所,荒凉而冷漠。除了正常的训练和演习之外,军官们大多无所事事。
对于巴顿来说,现在是新生活的开始,他以生气勃勃的工作精神,打破了连队往日的沉寂。
一方面,他利用大量时间继续研读军事理论著作,特别是克劳维茨的名作《战争论》,虽然晦涩难懂,但巴顿读得津津有味,一字一句细细品味,手不释卷。读书学习使巴顿获益匪浅,不断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军事理论素养。他信心十足地说:“即使不发生战争,我也要当上将军。” 后来,他把学习研究的体会,撰写成军事学术论文,在美国军事杂志上发表,颇受重视和好评。他的作战观念,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强调:“进攻……推进,再进攻,不惜任何代价,直至最终取得胜利。” 他以此为依据指导作战实践,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指挥艺术和战斗风格。
巴顿非常注重对士兵的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他经常把士兵们拉到野外进行训练,他的训练方法和果断坚毅的作风,受到上上下下的一致赞赏。为了活跃连队业余生活,他特地设计了一个马球场,组织了一支足球队,亲自担任教练。骑兵连连长马歇尔上尉说,巴顿是一位“特别有希望的年轻军官,他能力非凡,前途远大”。 若干年后,巴顿以他非凡的成就证实了 此话不为过誉。
在谢里登堡期间,巴顿的个人生活也是情趣盎然的。闲暇时间,他常常外出郊游,带着猎犬上山打猎,还成为海兰公园的富人圈里家宴的座上客。一些富家小姐也钦慕巴顿的风度举止,乐意陪伴他出入歌厅、剧院,各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