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满清是中华全面复兴之必要条件》第98章


思汗和努尔哈赤的吹捧都和教育部的愚蠢有关。
2,影视领域的话语权偏好
1986年 《努尔哈赤》
1988年 《康熙大帝》
1989年 《雍正皇帝》
1997年 《雍正王朝》
2000年 《康熙帝国》
2001年 《乾隆王朝》
2003年 《天下粮仓》
2006年,《大将军施琅》
以及贯穿始终的,阎崇年教授长期在百家讲坛开讲的《明亡清兴六十年》(这是一个十分特别的现象。如果做一个调查,询问《百家讲坛》学者最优秀的是谁,答案有可能是易中天教授,但是要问谁的讲座播放的频率最高,那么答案一定是阎崇年教授的清朝系列。)
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满清正剧的电视节目一览。如果再加上娱乐戏说的辫子戏,可以说,整个九十年代,乃至本世纪初期,央视的电视剧栏目基本被辫子戏垄断。有没有其他的朝代有如此优厚的待遇?没有。任何一部歌颂岳飞的电视剧都可以被扣上破坏民族团结的帽子,这些文化现象在向公众传达一个怎样的信息呢?
对于这些文化现象的评价是别人的事,作为本课的学生,我更多的是关注这种现象对族群分化的影响,以及这些现象的根源究竟何在。
首先,对满清功绩的过量强调直接导致了族群分化和汉民族主义的再次抬头。抬高满清皇帝的结果非但没有增强人们对大中华主义(胡汉一家)的认同,反而加速了这种裂变,因为这些宣传和所谓的历史研究都带有无法回避的先天不足,即对历史真相的扭曲和篡改(避而不谈满清入关时的种族屠杀),这些文化产物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首先是尚有大量历史常识匮乏的人需要靠电视剧来了解历史,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电视台和广电总局的话语霸权,可惜的很,这些并没有迎来草根阶层的顺从,反而是他们对主流历史观的嘲笑和摒弃。
其次,如果我们探究一下这些历史剧的投资方,我们不难发现中央监管部门对这类题材的纵容原因。具体我就不再细讲,毕竟这不是本文的主题,当然,读者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华谊集团的有关情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种话语霸权的持续和政府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最终只能让明清之争,甚至汉满之争愈演愈烈,如果政府不给出他们发泄情绪的合理渠道,那么他们自然会寻求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如果政府在这些关键的历史问题上没有正确的引导,而是一味压制汉族的观点,那么大范围的民族对立是不可避免的,在我们即将经历的未来十年,这种冲突会持续走高。(放纵少数民族极端势力,弱化全体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引者注)
3,史学界和地方政府的倒行逆施
1998年,李治亭推出《清康乾盛世》。
2003年,李治亭推出《清史》,掩盖满清暴行。
2003年,官方版《清史》开始编撰。其主旨,将致力于肯定满清的统一。
2003年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召开,定位洪承畴是开清重臣、杰出人物,统一贡献巨大;
2004年沈阳庆祝清军入关三百六十年,举办紫气东来清文化节;
2004年建立尚可喜纪念馆,而此人正是广州大屠杀的制造者。
以及贯穿始终的,百家讲坛学者阎崇年教授对满清的赞美。这可以说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向中最不讲政治道德的一页。我可以悲观的说,族群观念的分裂已经形成,并且这种裂变正在加大,尤其对于南方的汉族人来说,很难讲他们对宣扬屠城的这些头面人物会有什么好感。汉民族主义正是借着主流媒体对历史问题的不学无术,以及政府在文化领域内对汉族的打压,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扩张。
随着考据翻案的风气统治中国的历史学界,对唐朝王室的血统质疑更加喧嚣尘上,秦始皇和嬴秦部族被考证成西戎(虽然史记记载他们是纯正的黄帝后代),朱元璋也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回族人(天知道那个时候的回族在哪里),汉族被矮化为一个由无数民族混合而成的混血民族,这一切都让汉民族主义的阴谋论更加能够站得住脚,他们认为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有预谋的,旨在证明这片土地谁都可以打进来成为合法的统治者。稍微有点民族意识的人都会很自然的偏向他们的论述,毕竟多年的辫子戏早已经让大多数人恶心透顶。
这些文史领域的异动都成为民族情绪的一种累积,一面是对阎崇年篡改历史的嗤之以鼻,一面是对当年明月等网络明史派的狂热吹捧,这些新锐的思潮碰撞最终导致人们开始回顾那段血泪斑斑的,政府极力希望大家遗忘的历史,并且产生了巨大热情,而当真相大白于人世,当历史上明确记载的屠杀和文明倒退开始普及进入人们的民族记忆时,我们可以想见其中蕴含着破坏旧有思想体系的可怕力量。
四、汉民族主义的发展以及走向预测
更加值得我们焦虑的,是仍然仅仅针对汉族(包括一些与汉族差异小的南方少数民族——引者注)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在历史贡献中对汉族的矮化和漠视,大量的流言充斥网络,可以让任何一个没有多少历史知识的汉族人怀疑自己是胡人的后代,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少数民族的高考加分政策,这往往导致父母中有一个是少数民族的家庭将子女的民族属性改为少数民族,虽然我们都知道满族和朝鲜族的受教育程度已经远远高过了汉族本身。
这些事实也让网络上的声音走向极端和不理性。我们必须明白,汉民族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甚至新左派可能是捆绑在一起的,他们共同受到政府的矮化和漠视,具有极大的利益共同性。如果说民主自由的口号早就在中国失去了市场的话,争取汉族平等地位的呼声可以聚拢更多别有用心(?——引者疑)的人,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汉网背后的力量。同我们刚才的假设相反,这些人和乌有之乡和新法家等左派网站关系密切,一些左派学者,比如王小东,甚至曾经是汉网的特邀评论员。
由于目前掌握的资料有限,我并无法得出一个系统的结论,但是说政府不关注他们的发展是不正确的,坦率的讲,汉服运动并没有遭到政府的打压,相反的是,我们可以从人民日报的海外版上经常读到关于汉服运动的正面报道,种种迹象表明,政府至少目前仍然采取的是谨慎的观察态度。而另外一个方面的消息就不怎么乐观,针对清史学者的网络暴力行为已经逐渐延续到了现实生活中,他们有组织的在这些学者公开讲学的时候提出一些涉及历史真相的难堪问题(扬州十日,康熙迁海等),并且威胁会采取进一步的公开行动——从袭击阎崇年的新闻来看他们已经把计划变成了现实。同时,在东北满族在线(一个曾经带有分裂倾向的民族网站)我们也同样看到了号召揪出袭击者的威胁文章,这些都让新兴的汉民族主义有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破坏力。(民族自尊、自强,需要强调其产生的破坏力?——引者疑)
五,两难的选择——政府的对策
在刚才的对比中我们发现,汉民族主义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草根阶层对政府行为的反感和不信任,而重建这种信任在目前的条件下已经不再可能,因为对蒙元满清入侵中国的肯定已经深入每个人的脑海,此刻微小的变动都会被所有人认为是舆论的扭转和政治走向的变化。换句话讲,在人们已经习惯的政府的愚行时,突然的改变非但不能够争取到人心,反而会引起汉民族主义者的警惕和少数民族(尤其是满族)的不安(鉴于满族人在文化和商业领域的庞大势力,以及最近他们对类似事件的敏感反应,突然的转向带来的后果是不能够尝试的)。
那么,带有总结性质的三个问题是,汉民族主义思想体系究竟有多完善?事情真的这么严重吗?政府的对策是什么?
首先,第一个问题,在阅读了汉民族主义门户网站的一些资料文章后,笔者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他们的思想体系非常完善。因为不管政府是否承认,中国历来是一个以汉族(华夏族)为主体的国家。基于这个历史事实,以及华夷之辨的悠久历史,重新在逻辑体系上完善自己的民族主义理论并非难事。他们认为华夏族是汉民族的前身,是炎黄子孙(这个带有强烈汉民族色彩的词汇仍然在官方的中华民族体系中反复出现,难以想象少数民族,尤其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会对这个说法有一点点的认同),在秦朝之前分裂为诸夏列国,但是这些诸侯国有着相似的文字,服饰,以及统一的外交语言(华夏雅言),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