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心得全集》第39章


淅吹模览龅暮谴映舐挠急淅吹模灰悦踩∪耍Ω媒抗夥诺贸ぴ兑恍匀撕褪麓颖局噬辖蟹治觥⑴卸希挥姓莆樟苏庵帜芰Γ趴赡茏龀稣返摹⒎献约豪娴木霾撸裨蚓鸵讣惫拇砦蟆?br /> 唐玄宗时,裴宽曾在润州地方官手下做事。当时润州刺史韦诜正在为女儿挑选丈夫,很久也没有遇到合适的。一天,他在家里休息,登楼远望,看见花园里有个人往土堆里埋东西,于是向家人打听那是谁,家人去打听了一下,回来报告说:“是裴宽。他为人清廉,不愿意接受人家的贿赂,生怕玷污了自己的家门。有人送给他一大块鹿肉干,放下东西就走了,他没法退还给那个人,又不敢自欺欺人,所以就把它埋起来了。”韦诜听了,对裴宽的人品赞叹不已,决定把女儿许配给他。
结婚那天,韦诜让女儿躲到帷帐后面偷偷看裴宽。裴宽又高又瘦,穿着一件碧绿的衣服,人们都取笑他,叫他“碧鹳”。韦诜的女儿也很不满意,韦诜严肃地说:“父母爱惜自己的女儿,一定要让她嫁给贤良的公侯做妻子,怎么能够以貌取人呢?”果然,裴宽不负岳父的重望,后来当上了礼部尚书,很有声望。
要学会识人,要透过表象认识其本质。韦诜选中了裴宽,他不以衣貌取人,不以贫富取人,是因为从裴宽埋肉干的行为看出他清正廉洁的人品,由此断定裴宽以后必定能够飞黄腾达,而后来裴宽当上了礼部尚书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识人方法果然没有错。
再举一例:
三国时期,庞统隐居在江东,鲁肃慧眼识英才,周瑜死后,他就向孙权极力推荐庞统。可是孙权见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里十分不喜欢,又嫌庞统出言不逊,轻视周瑜,便拒而不用,轻易地将他放走了。于是,鲁肃只好把他推荐给了刘备。庞统虽然早死,但是从当事人对他的评价,以及他生前所做的事来看,他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孙权因为以貌取人,就失去了这样一个人才,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
而司马懿则比孙权聪明多了。他任用的名将邓艾在小时候就常常被人瞧不起。邓艾从小是个孤儿,做过放牛娃,犯有口吃的毛病,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常常憋得脸红脖子粗。像他那样的人想要做官是没有什么指望的。但是他从小喜欢武艺,爱看兵书,每见高山大河、形势险要的地方,他总要指指点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司马懿看中了,并做了尚书郎。后来,邓艾带兵消灭了蜀国,打破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第73节:论语心得(73)
对人的判断失误,导致良机丧失,甚至丧身辱国的事情,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如关羽因为低估了东吴的吕蒙,终致城亡兵败。而楚汉相争之时,项羽勇猛无敌,威名天下,却因为前来投奔的韩信曾受过胯下之辱而不用之,使得韩信改投市井小人一般的刘邦,让不可一世的楚霸王落入十面埋伏之中,落得个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凄惨结局。不夸张地说,一部中华500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5000年的识人宝鉴。
一个人是否应该被看重,重要的当然是看他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学识修养,至于外在的容貌、装饰以及言谈举止等,其实都是次要的。无论是选才用人还是结亲交友,有见识者当然要以此为标准。当然,能够“质”与“文”俱佳更好,但是,切记不可因“文”而废“质”。否则,一旦被外表迷惑,得到一个华而不实的废物,甚至是一个仅仅外面光的“驴粪蛋”,就会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第九章心灵之道
用音乐洗涤心灵
人类拥有古老而悠久的历史,伴之而来的还有不息的音乐。音乐与人类相伴,音乐与人生相伴。在中国,将自然界的声音称之为天籁。而音乐,就是心灵之天簌,因为任何一种好的音乐都来源于人的心底。在国外,一曲《命运》,一曲《国际歌》,让人有了另一种感悟与感动。《命运》反映了一个刚强不屈的人在向命运抗争,“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贝多芬一生多舛,但他不低头、不屈服,他要做一个强者!是音乐支持了他,也是音乐成就了他。他的人生充满光辉!而《国际歌》则让音乐与世界连在了一起,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在那个年代,革命的激情在愤怒的火焰中燃烧,热血在信念的鼓舞下沸腾!而如今,我们的生活如花园中的鲜花般幸福,我们已经远离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但我们仍然不能缺少音乐,因为音乐可以净化心灵,平静心绪,如柳宗元般“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惬意,有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神秘与美妙。
俞伯牙、钟子期的一曲《高山流水》,经久流传,孔子当年听一曲“韶乐”,竟是三月不知肉味,可见音乐之魅力。而孔子的母亲,是很早就懂得了音乐对于智慧的开启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所以对孔子采取了音乐教子的方法,一直被传为佳话。
孔子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小就学会了吹、拉、弹、唱,懂得了礼仪规矩,懂得了音与音之间存在的节拍,符与符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孔子从音律的协调关系得到了启示:音律调节好,才能演奏出悦耳的音乐;人际关系调整好,才能安宁本分,克己复礼。正是这种思想认识使他逐渐形成了以“仁”为核心,以调整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为主体的儒家思想,进而创造了儒家学说,使他成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应该说,孔子的成才和成功与他的母亲颜征的培养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颜征,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母亲。由于她教子有方,培养出了千古流芳的孔圣人,所以世人称颜征为“圣母”。
早在孔丘还不懂事的时候,颜征就买来了很多的乐器,有时自己为儿子吹弹,有时请人为儿子演奏,有时让儿子自己摆弄。邻里乡人不解其意,颜征对人们说,孩子现在还不懂事,但天长日久,他就会喜欢这些礼器。做人要讲根基,办事要按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礼器最讲礼仪与规矩,无章法演奏不出动听的乐曲。让孩子早一点懂得礼仪、音律、等级,对他日后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在母亲的引导和教育下,孔丘对音乐有了浓厚的兴趣,邻里有了婚丧等红白喜事,他挟着乐器跑去奏乐。孔丘长大后,对音乐的爱好有增无减,简直到了胜过吃肉吃饭的地步。他在齐国听了《韶乐》,一连学了3个月,吃饭连肉味都觉不出了。他说:“真没想到学音乐会使人达到这个境界!”。
从此,孔子对音乐钻研得更深了,在音乐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他从音乐中能悟出许多深刻的道理。在各种乐器的奏鸣声中,孔子懂得了音和音之间存在着节拍,符和符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音律协调好了,才能演奏出悦耳的音乐。于是,他告诉鲁国太师音乐演奏的道理,说:“音乐是可以懂得的,开始起来的时候,就是协调的,接着,五音是精粹的,节奏是明朗的,持续着缭绕不绝,终于就完成了。”孔子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是精深的,整理了出“六经”之一的《乐经》。
第74节:论语心得(74)
由此可见,音乐与心灵智慧之开启有着多么奇妙的关联,它是心灵的阅读,是从心灵深处抽出来的丝,点点滴滴跳动的灵性。音乐的语言只能用心灵述说,因为人们最终探索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你会陶醉在音乐艺术的自我幻想中。心灵是精华的调色板,给音乐换上七彩;渗透变成了我们的颜色。有人说音乐是“人类精神不屈的咏叹调”。当所有的一切都离我们而去时,我们唯独可以寄生在音乐里。音乐让我们充实,让我们放松,让我们空灵。亚里斯多德说:“灵魂本身就可以是一支乐调。”
孔子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以不能免也,故人不能无乐。”在音乐中我们找到了我们内心的同时,赞叹音乐的魅力。音乐使我们不再隐蔽和萎缩成一缕枯枝。让音乐走进心灵,滤出杂汁,除去暗淡;让心灵听懂更多的音乐里的欢乐和祝福吧。我们要心灵听音乐;用思想来歌唱!
最简单的最快乐
这段话是孔子在称赞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说颜回过着简朴的生活而“不改其乐”,是一种多么高尚和难能可贵的品质。而在我们当今的现实社会中,在物欲如水无孔不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似乎不太愿意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