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郑当守陵人1》第137章


两人一起默契地摇头搞得我面红耳赤。“记住了小子,我国中华火神叫祝融,曾经在新郑生活过!”老钟的话倒是让我一愣。
“祝融,名重黎(简称黎),又称祝诵,祝和。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郑)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尊为火神,祝融氏是黄帝后世子孙。《史记?楚世家》说:‘高阳者(帝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老钟看我有点儿发愣,接着说,“《左传》昭公十七年说:‘郑,祝融之墟也。’春秋时的郑国,是祝融族原来居住过的地方,即今河南新郑县一带。《国语?周语上》说:‘有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崇山即嵩山。可见,在夏族开始兴盛的阶段,祝融族有一部分还在嵩山一带居住。嵩山与新郑同为郑国疆域,基本上属于一个地区。”
这段融合着文言文和历史文献资料的讲话把我弄晕了,不过基本意思是搞明白了,黄帝有一支子孙叫做祝融氏,曾经在某个时代做过掌火的大官,而且把火普及到了千家万户,所以被后世尊为火神,这位火神的食邑地,也就是说居住地就在新郑。
“祝融,是带有黄帝血脉的半神半人的存在,传说他能够从九天召唤天火,从九幽呼出地炎,能够用火为民造福,也能毁灭一切,所以人们膜拜他,祭祀他。”老苗的这番话我更觉得像是神话故事,“不过,后世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位善于使火的出类拔萃的英雄。”
“人们古老相传,凡是火神用过的东西都带有神奇的火力,其中传说最多的就是祝融曾经使用过的神奇杯子。传说商代最后一个王纣在敌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就是用火神祝融的杯子招来天火与举世奢华的露台同归于尽,但是更多的传说是有关这个杯子无火自沸的神奇力量。”
“什么?无火自沸?”这也太能扯了吧,况且你们凭什么认定这就是传说中祝融使用的火神杯呢?万一要是韩王一时童心大起,找人伪造了一个火神杯没事陪葬玩呢?
“如果是你爷爷在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因为这个杯子的手绘图,我们曾经一起在洛阳出土的那个墓葬里看到过,绘有这只人首蛇身杯盏的丝帛在见到空气后就发黄变焦,迅速地氧化在了空气中,但是我们都还清晰地记得这个杯盏的模样,当时我的老族叔给我讲这个祝融杯的来历时我也是像你这样半信半疑,不过,你爷爷从旁力证是真的,确实有这样的存在,而且他们曾经见过相同功能的祝融鼎。”老钟很少有的没有对我的疑问发脾气,而且还很好脾气地跟我解释。
“祝融鼎,相同功能?什么功能?”我有点儿像掉进神话世界的外星人一样,顷刻间被两位老人家洗脑。我暗下决心,出墓以后一定要再学习一遍毛主席语录,避免被鬼神论给侵蚀。
老钟面对我的疑问,没有回答,只是问我们还有没有牛奶在包里,他要亲自示范这杯子的神奇功能给我看。我出去摸了摸背包,好像还有两袋,可是我多了俩心眼,没有把牛奶拿回来,而是拿着我那半壶鲛人油晃荡了回来。
老钟也没仔细计较这到底是不是牛奶,就把明澄澄的液体倒进了这个杯盏里,然后轻轻地用各个倾斜角度晃动着手里的杯盏。看得出来,他俩也有点儿紧张,毕竟只是传说中的神奇,没有亲眼见过。
在晃动了大约有一二十圈之后,我就感觉到有点儿不对劲,似乎有一点儿味道不断地飘过来,老苗也有所觉察,赶紧抓住了老钟的手腕,稳住了他的手。
六只眼睛牢牢地盯住了老钟手里的杯盏,那只杯盏随着老钟的手轻微地颤抖着,不过颤动的幅度好像越来越大,不一会儿我们就看清楚了,杯盏里的液体开始不断地上下抖动,并且无规律地浮动起来,接着就用肉眼可以看到的速度不断地上下翻滚,顷刻之后就像烧开了的水一样开始沸腾。面对这种状况我简直傻了眼,还没见过能够没有火自己沸腾的器皿呢,我赶紧伸手去摸这个杯盏的外壁,一片冰凉,但是溅出来的油花却是点点温热。
糟了,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还没等我来得及说出来,就见老钟手里的杯盏像一个炸开的油锅一样,腾地燃起了将近三尺高的火苗,转眼间就把我们仨的脑袋都笼罩进了熊熊的绿色火焰里。
我有点儿无奈地看着老钟,他黑了个脸不理我,老苗看着我也是有点儿哭笑不得,我讪笑着赔不是:“嘿嘿,钟伯,苗叔,真是不好意思啊,我真的没想到这东西竟然这么厉害,早知道我就用牛奶了,沸腾的牛奶,嘿嘿,肯定不会燃烧!”
仨人都被祝融杯里喷射出的火焰搞得猝不及防,老钟手一歪摆,好悬没把这个宝贝给扔出去,老苗也给唬了一跳,搞不明白为什么突然会喷出这么高的火焰。他们刚才只顾激动了,谁也没注意我向杯子里添加了什么东西,直到油脂沸腾起来,我才想起来这个东西是很容易点燃的,其原因就在于:它燃点太低了!
这鲛人油简直太害人了,记得老钟曾经在铜鲛人灯旁边跟我介绍过这种油脂,正是由于其燃点过低,所以耗费的油脂就少,燃烧的时间就长,相对产生的热量就比较低,刚刚那股看似王霸的火焰撩在脸上,其实也就是一股温热感,并没有产生烫伤一类的后遗症。
太神奇了,我对着这杯子左看右看,爱不释手。这到底是什么原理呢?太不可思议了,要说它是因为被火神祝融使用过而产生这么大的神力,我是打死都不信,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杯子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我把探询的目光投向了两位专家,可是两人无一例外都躲闪我的目光,尤其是老钟,更是装出一脸“不足为外人道”的深邃状。
我开始解绑在腰里的那只空背包,小心翼翼地把背包平铺在地上,然后接过老钟手里的祝融杯,在背包上左右比画,心里在美:“这得换多少辆奔驰啊!别说震索斯比拍卖行一个大跟斗,估计所有老外都没见过这么神奇的宝贝,荣幸啊,激动啊,神奇啊,骄傲啊!”我嘴里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忙叨着。突然感觉身边没了动静,抬头一看,俩老家伙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看一件史前怪物。
“你在干吗?”老钟带着一脸奇怪的表情问我。
“包装这个国宝啊,总不能就这样手里拿着回到上面去吧,万一磕着碰着怎么办?”我回答得理直气壮。
老钟看我的眼神像看外星人:“谁告诉你我们要把这东西带走了?”他的语气不善,带了吵架的前奏。
我没敢接话,瞅了一眼老苗,只见他无声地笑了一下,从我手里拿过来这只铜杯盏,用随身携带的无绒棉布擦拭了一下杯盏表面,然后用棉布垫着,小心地放到青铜棺里,照着我们刚才发现这只杯盏的位置轻轻放好。
“过来!”老苗冲我招手,我懵懂地过去,他和老钟把我夹在中间,“跟着我们做啊!”老苗的语气带上了严肃。我不敢忤逆,乖乖点头。
两个人按着我的脑袋,仨人一起冲着棺材鞠了三个躬。老苗清清嗓子说道:“不肖子孙、黄帝苗裔、赦封巡山将军后人,无意冲撞先祖灵位,如若惊扰,万望勿罪。”说完这些话,老苗和老钟又朝棺材里的骸骨鞠了三个躬,我也有样学样三鞠躬。
老钟跟老苗一改刚才进暗室的野蛮和强横,而是相当恭敬地抬起棺材盖重新把棺材给严丝合缝地对合起来。
他们俩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言语看得我是有点儿不知所以然,直到他们俩拿着旋风铲开始翘动青石封闭暗室的时候我还没有醒过神来:“难道我们不带这只祝融杯出墓吗?”
老钟和老苗没理我,依然很小心地去掩盖那个墓室的痕迹,很快两个人完成了暗室的修补工作,虽然不能跟以前相比,但是也很看得过去。
“你知道巡山将军跟盗墓贼的区别吗?”在干完体力活之后老钟问我。我摇头。
“巡山将军就是守陵人,自古巡山将军都有其自己的规矩和仪式,入了巡山将军这一行,我们就得守这行的规矩,守祖陵,护明器,入山不动,遇坟祭灵,做的完全是跟盗墓贼相反的行径,所以说巡山将军在某些朝代是很受人尊敬的。”老钟对我解释道。
“我们这可是把程序简化了,放在解放前,我们闯进墓室里面,最后可是得跪倒磕头呢!”老苗很严肃地说。
不是吧,这么夸张?“可是,为什么在汉墓里你对那些人殉和那些瓮尸并不尊重?”我重新提出疑问。
“那些是邪物,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