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明末当皇帝》第350章


然不需多言,所有人都感到十分的不安,俄国人一商量,眼下待在城堡里面无异于等死,敌军拥有这么多的火炮,就算是啥事不干,坐在那里开炮轰击,就能将城堡里面的军队都给炸死了,就算是炸不死,也能将城墙炸塌。清军将会轻轻松松的杀进来,到时候还是死路一条。
既然待在城堡里面就是等死。那干脆冒险一搏,趁夜突围,只要脱离了敌军的追击,说不定就能获得一条生路了。
当天晚上,一百多名俄国士兵悄悄的打开了城门,准备连夜突围,可是还不等他们跑远,清军的骑兵就冲了过来,而四周也突然亮起了大量的火把,清军士兵早有准备!
绝望的俄国人开始奋死拼杀,想要杀出一条血路,不过清军的人数是他们的十几倍,在加上还有骑兵的助阵,所以他们的抵抗看起来就像是困兽犹斗一般,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就被清军全部歼灭了。
清军消灭了俄国人的军队之后,将他们的首级全部砍了下来,带到了边界地区,将这四百多颗首级砌成了一个京观,用以警示入侵者,而雅克萨城堡则被清军给完全的摧毁了,历时十天的雅克萨之战就此结束了,俄国人付出了四百多人阵亡的代价,失去了远东探险队。
而清军这边的伤亡则十分轻微,只有二十多名士兵阵亡,但是却有三百多名士兵被冻伤,而被俄国人屠杀的百姓的数量则多达两千多人,有超过是个村落被付之一炬。
前线大捷的消息传到盛京,康熙皇帝十分高兴,不仅重重的奖赏了在前线作战的将士们,而且还下令将这一消息扩散开去,鼓舞一下全国民众的士气,让大家从之前的兵败阴影之中摆脱出来。
消息传到了北京城,项玉也是十分惊讶,历史上清朝确实是跟俄国人打了一仗,但是这一仗是在二十年之后,没想到这个时候提前了二十年双方就爆发了战争,清军这一仗虽然是以多胜少,但是毕竟还是打赢了,这种战争是面对异族入侵的,尽管在中原汉人看来,满清也是异族,但是这种异族却跟沙俄这种异族大不相同,因此项玉也派出了使者前去盛京,向清廷表示祝贺,并且提醒他们要注意防备俄国人的报复。
历史上大清虽然在战争之中打赢了,但是却实际上跟打输了没什么区别,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只是画出了清朝的边界线,其实这个时候俄国人只是刚刚跑到远东来,很多地方都没有渗透进去,但是强大的清朝却自己用一纸条约将自己的边界线固定死了,这等于是变相的承认那些不属于清朝的地盘都是俄国人的,结果就是俄国人虽然打了败仗,但是却占领了更多的地盘,在中国边疆地区的渗透更加严重,这才导致了两百年之后俄国人从各个方向吞并了中国的一百五十多万领地,直到今天,这些领地都没有收回来,这让项玉一直感到十分的遗憾。
对于俄国人,项玉一直是没有什么好感的,这个国家对于土地有一种变态的偏执,1226年蒙古人打到欧洲去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俄国只是一个大公国,面积很小,但是在之后的几百年的时间里面,他们不断的向东扩展,吞并了大量的土地,这才有了后世巨无霸一样的沙俄,沙俄的国土面积一度打到了250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你想想中国的面积也就960万平方公里就应该有一个概念了。
在项玉看来,俄国人是属于白色人种,那么他们就不应该来到亚洲,应该滚回他们的欧洲去,西伯利亚是属于亚洲人的西伯利亚,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地区原本就应该是属于中国的,俄国人这个时候是强占的,等中华帝国完成统一之后,一定会出兵前去攻打这个看上去十分强大,但是实际上脆弱不堪的贪婪国家,让他们吐出被他们侵占的亚洲领土。
盛京这边,康熙皇帝根本就没有料到项玉还会给自己发来祝贺,这让他感到十分的意外,从项玉的来信中可以看到,对方对于他赶走异族入侵的行为大加赞赏,甚至还提醒他要注意俄国人的后续报复动作,更让他感到不解的是,项玉在信中表示,如果俄国人大举进攻北疆的话,中华军绝对不会跨越山海关一步,清军可以将山海关以北的军队调往前线参加战斗,如果有必要,中华军会出兵借道蒙古,直接进攻俄国的腹地,为清军减轻压力。
中华帝国这是想干吗?难道是想要和解吗?康熙虽然感受到了对方来信之中的善意,但是他却不敢揣测项玉的真实意图,因为如果换做是他处于项玉的这个位置,一旦俄国人攻打过来了,自己肯定会趁着这个机会出兵关外,因为这样最符合自己的利益,而事实上以前无论是后金还是大清,都是这样做的,很多次清军出兵,看上去像是要南犯一样,实际上不过是为了牵扯明军的精力,使得明军无法集中兵力去对付国内到处流窜从农民起义军,可以说,最后打垮明朝的,不是清朝的精锐部队,而是多达上百万的流寇义军。
第四百章进军朝鲜
此时的沙皇是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他今年刚刚三十六岁,正值壮年,他在位期间俄国对外战争不断,国内的暴动和起义也不断,这个时候他刚刚镇压了盐商们的暴动,却已经将自己的视线转移到了远东地区,在他看来,远东的这块土地不仅辽阔,而且人口稀少,即便是不用通过战争的手段,也能够将它们据为己有,只需要派遣一支人数很少的探险队,就能向欧洲人在海上圈占殖民地一般将这些地方全都纳入囊中。
不过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举动引来了远东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仇恨,甚至为两国接下来的战争埋下了伏笔,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俄国人是在三月份才收到了远东的探险队被清军全部歼灭的消息,阿列克谢心中愤怒不已,但是眼下也没有精力向远东继续派兵,西伯利亚的这些地区被吞并的时间还不长,这里幅员辽阔,但是却地广人稀,没有深厚的根基,再加上气候过于寒冷,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一年甚至都只能收获一季,这样的条件显然不太适合军队驻扎的,因为人数太多的话,粮食的问题就很不好解决了。
至于远东地区,这里的条件比之西伯利亚还要差上许多,大军过来之后后勤补给自然是一个大问题,所以他还不太敢派出大部队前来,不过这件事情肯定也不能就着算了,阿列克谢想了半天,最后决定派出一支三千人的部队到远东来。他对自己的士兵十分有信心。东方的那些落后的民族只会使用一些冷兵器。战斗意志又差,根本就不可能是他的精锐部队的对手,因此只需要三千人的部队就能轻易的拿下远东地区。
再将目光转回到清廷这边,尽管猜不透项玉送信给自己的意图,但是康熙皇帝不想失了风度和礼节,于是也给项玉写了一封回信,不过两军之间的对峙情况并没有因为高层的两封书信而有所改变。
整个冬天双方都在紧张备战,寒冷的天气终于将满清人骨子里面的血性重新的激发了出来。他们意识到了生存的空间要用自己的战刀去开辟,而和先辈们一样的功绩也要凭借着自己的一步步拼搏而争取。
在赶走了俄国人之后,清军派出了四五支部队向西边和北边进军,意在恢复他们之前的统制,重新将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而且康熙皇帝还想趁着冬天中华军不会向北用兵的时机,向东进军,跨过鸭绿江,拿下整个朝鲜,在这之前。朝鲜就已经是清朝的藩属国了,每年都要向清廷进贡大量的粮食和物资。不过因为清军在正面战场上的节节失利,使得朝鲜人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愿意向清廷纳贡了,要是放在以前,这样的事情康熙皇帝还不会大动干戈,但是眼下朝鲜的粮食对于清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没有了粮食,这个冬天几十万清军将很难完成冬训,这样的话就会大大影响来年开春的战斗了。
于是康熙皇帝派出了使者,带着自己的严厉责令,让朝鲜人继续向自己称臣,并且及时缴纳上之前没有进贡的粮草及其他物资。
朝鲜国王这个时候是显宗李棩,显宗今年只有二十六岁,还十分年轻,他继位的时间已经有七年了,在他的祖父仁祖皇帝在位期间,后金当时对朝廷进行了多次的征服,终于在1636年至1637年这一次出征的时候将朝鲜征服,使得朝鲜被迫向后金称臣。
当时清军围困了朝鲜的都城很长时间,给朝鲜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尽管朝鲜最终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但是因为朝鲜人十分排斥清廷,称他们为胡虏,心里还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