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教皇》第554章


她将自己的前半生笼罩在灰‘色’调的哀怨里,不像蔡琰那般豁达,所以……她的狭隘反噬了她自己。
栾奕怜悯貂蝉,而且这种怜悯之情随着貂蝉年龄的增长与日俱增,但与之相对的,这种怜悯的感觉正在吞噬最初的浓浓爱意,一点点吞噬,潜移默化的吞噬。
正是因了蔡琰、貂蝉这番变化,栾奕发觉自己越发离不开蔡琰,而对貂蝉越来越疏远。
剧院里,栾奕看到蔡琰一身盛装款款登上舞台,脸上‘露’出赞许、倾慕、骄傲而又兴奋的笑容。
蔡琰虽因距离原因,看不清包厢里栾奕的表情,却心有灵犀一般在登台的第一时间将相同的笑容投向栾奕。
四目相对好一阵脉脉含情。
收敛一番‘激’动的心情,蔡琰立足于舞台之上先是发表了一番感言。
说起来,感言的内容模式比较老套,无非先是感谢古代先贤创造出典雅的乐器、优美的乐章,感谢历代乐师对华夏音乐发展做出的努力,感谢教皇陛下对音乐发展的鼎力支持,还感谢为谱写《霓裳羽衣》曲付出艰辛和努力的所有人。
她再次强调了音乐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提出音乐不但给人以美的感受,还体现出国家的礼乐制度是否完善,还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国力是强还是弱,文明是昌盛还是衰败;百姓的涵养是高尚还是低俗。
“陛下有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贫穷落后的国家是没有能力钻研乐理的,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让音乐的种子遍地开‘花’。眼下,华夏文明伟大的圣元纪年帝国时代来临了,在这个富强的时代里,音乐因国富民强而昌盛……让我们怀着热切期待的心情,来聆听接下来这段宏大的乐章——《霓裳羽衣》,共同见证帝国的辉煌。”
剧院里的观众们这才发现,原来蔡琰身后遮着一块巨大幕布,幕布拉开便是占地近半亩的巨大舞台。
舞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西侧的乐队,细细数来乐队足有百人之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虽穿着左开衫的华人长袍,但通过他们极具特‘色’的发式和与华人略有区别的长相不难看出他们是胡人,甚至还有西域人。
他们便是栾奕出资,让蔡琰从西域和塞外高薪聘请来的外族乐师。
因了外族乐师的存在,剧院里这支乐队所使用的乐器种类十分丰富,既有帝国内常见的钟、鼓、锣、镲、笙、箫、笛、柳琴,也有琵琶、马头琴、胡琴、胡笳等西域人和塞外胡人的乐器。除了他们,还有一些世人没见过的奇怪乐器。
这些乐器真正的名字暂时只有栾奕、蔡琰和乐师知道,分别是:大提琴、小提琴以及栾奕前世曾经学习过的单簧管和长号。
与乐队正面相对那对姑娘剧场里的人基本上还都认识,她们是帝国洛阳天‘门’大教堂里的唱诗班,是帝国最‘棒’的唱诗团体。
在乐队和唱诗班中央便是舞台,舞台后方放着一面手绘的巨幅背景板,上面绘制着灿烂的日光照耀下,绿意融融的大森林,以及林中的虎豹象熊鹿等生物。一名美‘艳’的‘女’‘性’舞者在背景板前方摆着亮相的姿态,等待着闻乐起舞的时刻。
在场的观众哪里见过这等乐队、唱诗、舞姬齐登台的阵仗,看到舞台的一幕无不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
与此同时,蔡琰迈着优雅的步伐走到了乐队前的指挥台上,乐谱架上的指挥‘棒’,灵动而又轻巧的挥舞起来。
悠扬的乐曲随着蔡琰典雅的举止律动起来,小提琴伴奏下,柳琴率先发出欢快而又柔和是音符,那声音似风吹,似海涛。
天‘门’大教堂唱诗班对音而歌,“天地‘混’沌兮,主母降临;七日创世兮,赐我安详……”
舞姬与歌相随扭动着腰肢偏偏起舞。结合背景板上图绘,人们看出眼下的曲段是在描绘圣母七日创世的景象。
悦耳乐曲轻缓而又温柔,让人觉得温暖、快活和安详,仿佛重回母体,做回一个温暖羊水包裹下的胎儿。
在人们深陷在这种温婉、惬意感觉的享受中时,蔡琰右手挥舞中的指挥‘棒’忽然停了下来,柳琴、小提琴柔和的乐音戛然而止,转而换上了杀气腾腾的鼓声、号角声和号声。
随后,人们发现,原来舞台后面的背景板不止一块,且每块背景板下方都安着滚轮和轨道。鼓声一响,那面绘制着五彩斑斓自然风光的背景板滑向一边,遮挡在了幕布的后面,转而‘露’出了后面另一幅,绘制着烈火与杀戮战场的巨型画作。
‘激’昂澎湃的战鼓和号角声伴奏下,一队舞姬穿着象征铠甲的戏服从后台走了上来,他们相互厮杀,互相格斗。
“战祸四起兮,贪婪作祟;共工兵败兮,天柱崩塌……”
讲的竟是祝融、共工大战,共工兵败后撞倒天柱不周山,以及圣母补天的故事。;
重磅推荐【我吃西红柿(番茄)新书】
505强国之路
不知是巧合还是天命使然,亦或者蔡琰对数字“十八”情有独钟她所创的《霓裳羽衣》与历史上的《胡笳十八拍》共有十八拍,也就是十八个章节。。 。分别叙述了“‘女’娲创世”、“‘女’娲补天”、“‘女’娲助大禹治水”、“商迁都于殷”、“商纣触怒‘女’娲后,武伐纣”,“‘春’秋战果群雄并起,秦始皇一统天下”等十八个故事,从而将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诠释出来。
十八拍乐曲,或肃杀震撼或悠扬愉悦,或‘激’烈振奋或凄凉感人,或铿锵有力或轻缓柔和……音调时而如战场上万马奔腾,时而又如盛世繁华百鸟和鸣;时而如山呼雀跃,时而又如悲苦连天!情节跌宕起伏,在场的观众们为盛世的繁华而欢呼雀跃,为死伤惨烈的战场而揪心、落泪,为胡人的劫掠而愤慨,为自相残杀的恶果而自责。
《霓裳羽衣》就是这么一个让人纠结的宏大的让人不得不赞叹的曲目。
乐曲的第十八拍是最后一个章节,也是最长一个章节。出奇的,这第十八拍的背景板并非一幅画,而是一面巨大的琉璃镜。
镜子面对观众席,所以镜子里映照出的,是在场的所有观众。
乐曲自此进入**,一百多件乐器同时发声,声‘潮’澎湃。
“战火休止兮,天下一统;陛下英明兮,百姓和祥;以史为镜兮,繁荣万民……帝国强盛兮,万邦来贺……”
人们这才明白,这十八拍说的就是当下的神圣华夏帝国圣元时代。正因为说的是当下,所以没有使用绘制的背景布,而是用镜子将当下的人映照出来,把当下的观众们当成了时代的背景。
这一主意乃是出自栾奕,借此,他要让观众们觉得自己不单是一个简单的旁观者,而是一名参与者。他们是《霓裳羽衣》的一部分,更是神圣华夏帝国的一份子。
显然,他的目的达到了。透过镜子看到自己成了舞台上的元素之一,看客们‘激’动了起来,若非剧院墙上贴着偌大个“安静”字样,他们非惊呼出声不可。
更让他们万分‘激’动的是,这第十八拍乐曲是那样的优美、华丽,配合有序的乐队将一个个‘激’昂澎湃的音符输入到观众们耳中,进而在他们的脑海中映照出一幅幅太平盛世的美好画面。
乐曲自此进入**,并一lang高过一lang……一lang高过一lang,强烈的兴奋之情在所有人心底升腾起来,他们满面红光,一双眸子滋润着兴奋的泪水。
乐曲至此戛然而止,只有前奏和**,没有结尾——因为盛世本身没有结束,它仍将延续下去,百年,千年。
乐声终止了许久,人们还沉寂在音乐熏染下的追忆之中。“只有帝国才能拥有这样华美的乐曲……只有帝国。”
听到蔡琰指挥‘棒’敲打乐架的声音,人们才从震撼中缓过神来,脸上挂着‘激’动的热泪,齐齐起身为蔡琰和她乐队鼓掌叫好。
“帝国万岁,陛下万万岁!”一人起头,满剧场的人遥相呼应,高举右臂摇身呐喊。气氛之热恋,连苦冬和在洛阳经商的那些胡人、西域人都跟着喊叫起来。
“陛下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持续了半个多时辰之久,人们才按耐住兴奋的心情。
栾奕打开包厢的纱帘向满脸期待的百姓们挥手致意,“华夏万岁,帝国万岁!”说完,率先一步在亲卫护卫下离场。
接着,蔡琰又走上了前台,向意犹未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