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太平王》第159章


杨柯用手指着天地交接的一线道:“你看看,那边就是渭口,如果是你来用兵,你会舍弃潼关而抢占渭口吗?”
红姑极目远望,凝视半晌方才说道:“那里我曾经随兄长去过,背靠渭口,如果敌军来攻,岂不是死地?”
杨柯笑道:“兵法三十六计,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面,关键不在这个地方,而是看你如何避害趋利。在常人看来是死地,但在善用兵者眼中,又何尝不是生地。曹孟德当年正是能化死为生,所以大胜。而马孟起当年就是因为认为这里是死地,所以才招致惨败。”
红姑争强好胜的性子又上来了,嘟着嘴道:“你倒是教教我,曹孟德当年是如何化死为生的。”
杨柯道:“世人皆道曹孟德当年是因为用了离间之计,让韩遂与马超反目才有此胜,其实不然。等到曹孟德离间韩马二人的时候,其实大势已去,马超必败,马超败得根源就在于他自持潼关天险,殊不知潼关天险是因为马超军中以骑兵见长,而渭口一马平川,他自认为曹孟德弃潼关于不顾的话,在渭口以步兵对骑兵,又无险可守,那是自寻死路。谁料想曹军过渭口竟然能修建栅栏,掩护大军行军,之后又聚沙灌水,天寒地冻之时冰封成墙以御敌,和马孟起相持不下,至此胜局已定。就算他不用反间计,马孟起大势已去,失败是早晚的事。”
“照你这么说,岂不是修偌大的潼关没有半点作用,那何必还要劳民伤财呢?”红姑的犟脾气显然上来了,依旧不依不饶。
看到红姑这个样子,站在一旁的张昌等人不禁莞尔。柳三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赶紧打岔道:“王爷,当年曹孟德拒敌之时,马、韩、侯、程、杨、李等十数部军起兵反抗,集结了十万羌、胡、汉混杂的军队,屯於潼关,更有弘农、冯翊多个县邑起兵响应,为何曹操却坚壁清野,不予应敌?”
杨柯道:“关中路途遥远,如敌人各依险峻地势防守,出兵讨伐,非旦夕之功可以平定。正是因为他们合兵一处,才可以一股成擒,马孟起所部人数虽多,但互相都不归服,三军无帅,就算兵多将广,岂不是飞蛾投火?曹孟德据险以守,其实是在等一个机会,只要对方久攻不下,必然有矛盾,再趁隙用间,自然能一战而下。所以说,两军对垒,比的是眼光和布局,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一旦圆石从千仞之高的山头落下的时候,谁能够阻挡?”
红姑输了一场论战,心中兀自不服气,恨恨道:“我们只是平头百姓,你是堂堂豫王,这些个军国大计也没必要和我们辩个输赢,你自去思量你的方略,本姑娘无暇奉陪,告辞了。”说罢,她竟然是头也不回的转身而去,将一众人等抛在身后,理也不理,看得所有人目瞪口呆。
黑七悄悄的凑到杨柯的身边,压低声音道:“王爷,老黑算是看出来了,这红姑看见你就来气,你到底是怎么招惹到这位姑奶奶了?”
杨柯叹了口气道:“你要是知道,能告诉我么?”
第二二七章 启行潼关
柳三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红姑的背景,对杨柯道:“王爷,估计你是什么地方得罪了我们东家了,而且还得罪得不浅啊。”
张昌立刻帮腔道:“照柳先生所说,王爷岂不是要好好的给柳姑娘赔罪?”
“嗯,我看必须得赔罪,而且要诚心诚意的赔罪,一直到柳姑娘消了气为止。”黑七立刻接了下茬。
三人看着杨柯,不约而同的哈哈大笑起来。
滞留在潼关三日之后,杨柯带领着张昌、黑七等人,跟随红姑和柳三的商队一起上路了。这是一趟解运到张掖的货物,包括瓷器、盐巴、茶叶等等,看着蜿蜒不绝的车队足足有两三百乘之多,光是随行的伙计就不下几百人,杨柯对柳三道:“柳家老号在潼关的生意真是不小啊。”
柳三道:“这里面只有一半的货物和人车是我们老号的,其余的都是同行的货物。”
杨柯不禁很吃惊:“都说同行是冤家,怎么他们跑商道还要和柳家老号一起?”
柳三呵呵笑道:“同行是冤家不假,不过王爷你只知其一。柳家老号在潼关道上之所以能执牛耳,正是因为我们能团结同行。比如这瓷器、盐巴、茶叶之物,如果大家各自为战,一是各家的量都不大,还容易相互压价。所以起先柳家老号是联络各家商号统一定价,统一出货,这样反而比各自为战的时候获利更多。久而久之,很多商号干脆就将自己的货物直接交给我们柳家老号直接售卖。至于价格则随行就市,柳家老号也不要他们的利,各自赚的钱归个人。”
黑七插嘴道:“这样”一来,柳家老号岂不是白当差,又没什么好处?”
杨柯沉吟片刻说道:“柳先生这一手高,这样一来,你实际可以掌控边市的价格了,那些胡商岂不是都会来找你。”
柳三笑吟吟的道:“王爷高明,一语中的。柳家老号表面看起来是白当差,但实则不然,现在所有的订单都是经过我们的手,胡商要大宗货物,非得找我们不可,否则,他根本就拿不到货。其次,向同行下订的数量也是我们在订,柳家每年出货的数量都是翻着跟头往上在涨。只要控制住了出货的源头。不论是卖家还是买家就都离不开我们柳家老号了。”
杨柯继续问道:“这些商队此去张掖,山高水远,伙计都是柳家老号出吗?”
柳三捋髯道:“王爷问的恰恰是第二个要害。这一路上其实并不太平,沿途的江湖朋友也有不少,柳家老号在这条道上之所以能畅通无阻,靠的其实不是拳头,说白了,是三分硬,七分软。老朽本来也是江湖出身,年轻的时候与人斗气受了重伤,幸亏被老东家搭救,才没有客死异乡,后来跟随老主人改邪归正,做了伙计。早年间行走这商道的时候并不太平,那时候老东家还在,手下也养了不少身手好的高人,和江湖朋友也动过手,薄有些威名,这就是三分硬了。后来老东家说,这沿途的匪寇剿是剿不完的,咱们柳家也不可能将全天下的饭都吃了,还是要给江湖朋友留条路。所以,咱们就开始联络同业,给这一路上的山寨绿林朋友约定规矩,按月交钱,他们则保咱们的平安。如此一来,皆大欢喜。这就是七分软。所以,只要是插上咱们柳家老号的旗子,这一路上江湖朋友都会给几分面子。同业也更愿意和柳家老号合在一起走商道。每次行脚的伙计还是各家派各家的,但用的却是柳家的旗号。”
杨柯淡淡一笑:“柳先生,只怕沿途官面上的人也得要打点打点吧?”
柳三呵呵笑道:“王爷真是玲珑七窍心,一点就透啊。这也瞒不过您的法眼。实不相瞒,这天下乱了有年头了,虽说先帝开国至今几十年了,可兵匪有时候还真是分不清。有的地界,甚至兵就是匪,匪就是兵。像咱们这种买卖家,黑白两道差一道就吃不开了。所以,该打点的还是得打点,只要占着这商道,能给咱添堵的人,少不了都得给点孝敬。”
红姑在这个当口,又准时出现开始补刀:“什么玲珑七窍心,他就是鬼心眼多。”
杨柯不置可否,也不和她斗气。听完柳三的介绍,他细细一想,这柳家老号现在做的事不就如同后世的镖局吗?在他的印象中,镖局的出现是在清代乾隆年间的事了。
乾隆皇帝曾经有个武教头,本名都被人遗忘了,山西人,因为姓张,排行第五,又生得面黑,加上他拳脚功夫厉害,威名远播,江湖人称“神拳无敌张黑五”。据野史记载,开镖局实际上还是乾隆皇帝给张黑五出的主意。
张黑五在北京前门外大街创立兴隆镖局,后来的镖师们一旦看到远处山上有土匪,就大喊:“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在山西方言中,“合吾”和“黑五”是同音词。当时的镖局承保的镖还比较杂,不但将一般私家财物承接保送,地方官上缴的饷银亦靠镖局运送。由于镖局同各地都有联系或设有分号,一些汇款业务也由镖局承当。看家护院等也来找镖局派人。后来逐渐规范,形成了六大镖系,即信镖、票镖、银镖、粮镖、物镖、人身镖六种镖。
做镖局生意要有三硬:一是在官府有硬靠山;二是在绿林有硬关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