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对自己的冷淡,生活失意,精神苦闷。所以,大部分的时间,他都是纵情于酒色。万历四十一年(1613)皇太子妃郭氏去世以后,朱常洛就没有再立妃子。这可能是因为册封皇太子妃需要得到皇帝的批准,而神宗对于朱常洛基本上是不闻不问的。因此,在慈庆宫中,虽然有很多的女人,但却没有皇太子妃。也许,没有皇太子妃,对于朱常洛来说更是自由。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一日,神宗病逝。八月初一,朱常洛即皇帝位,宣布次年改元泰昌。
应当说,朱常洛初即位的时候,是想做一个有为之君的。当初神宗大行敛财,宫中留有大量的银两。朱常洛在七月二十二日至八月一日之间,连续两次发内帑共计160万两,用来赏赐在辽东及北方的前线防军。同时,朱常洛命令撤回万历末年引起官怨民愤的矿监和税监,召回在万历一朝因为上疏言事而遭处罚的大臣,补用空缺的官职。像邹元标、王德完等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先后下诏召回。这一切,都预示着新的政治面貌即将出现。然而,宫中的郑贵妃似乎仍是朱常洛无法摆脱的阴影。他非但没有胆量去追查当年郑贵妃对自己的迫害,反而处处以先皇为借口,优待郑贵妃。神宗弥留之时,曾遗言于朱常洛,要朱常洛封郑贵妃为皇后。神宗离世的次日,朱常洛传谕内阁:〃父皇遗言:"尔母皇贵妃郑氏,侍朕有年,勤劳茂著,进封皇后。"卿可传示礼部,查例来行。〃此时,神宗原来的王皇后以及朱常洛的生母王氏都已经去世,郑贵妃一旦变成皇后,在接下来的泰昌朝中,她就可能变成皇太后。礼部右侍郎孙如游上疏给朱常洛说:〃臣详考历朝典故,并无此例。〃既然朱常洛另有生母,郑贵妃怎么能封为皇后呢?朱常洛对此感到十分为难,于是将奏疏留中不发。后来,在八月二十日,朱常洛收回了封郑贵妃为皇太后的成命。
郑贵妃担心朱常洛会因前嫌而报复自己,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勾结朱常洛所宠幸的李选侍,请求朱常洛立李选侍为皇后,李选侍则投桃报李,请朱常洛封郑贵妃为皇太后;一是向朱常洛进献美女,以取悦于朱常洛。朱常洛对于郑贵妃送来的美女,照单全收。据《明史》的说法,郑贵妃送来的美女数目是8名;《明史纪事本末》说是4名。但无论如何,喜爱美色的朱常洛面对美女,自然是夜夜纵乐。本来就因为生活压抑而虚弱的身体,骤然要承担如此多的政事,又贪恋美色,〃退朝内宴,以女乐承应〃,〃一生二旦,俱御幸焉〃,由是基本上累垮了。到八月初十日,身体就不行了,召医官陈玺诊视。八月十二日,一心想做一个好皇帝的朱常洛拖着病体接见大臣。大臣们见到皇帝形容憔悴,〃圣容顿减〃。十四日,便发生了崔文升进药事件。
崔文升本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朱常洛即位以后,升崔文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御药房。朱常洛患病后,郑贵妃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通利药〃,即大黄。大黄的药性是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相当于泻药。所以,接下来的一昼夜,朱常洛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后来,廷臣们对于崔文升进药的资格和所进药物是否符合医学原理两点,对崔文升进行猛烈的抨击。给事中杨涟说:〃贼臣崔文升不知医……妄为尝试;如其知医,则医家有余者泄之,不足者补之。皇上哀毁之余,一日万几,于法正宜清补,文升反投相伐之剂。〃杨涟认为,朱常洛本来身体就虚弱,应当进补,而崔文升反而进以泻药,其心叵测。当时,朱常洛的生母王氏外家、原皇太子妃郭氏外家两家外戚都认为其中必有阴谋,遍谒朝中大臣,哭诉宫禁凶危之状:〃崔文升药,故也,非误也!〃八月二十二日,朱常洛召见首辅方从哲等大臣,六品的给事中杨涟也在召见之列。朱常洛看了杨涟很久,说:〃国家事重,卿等尽心。朕自加意调理。〃之后,朱常洛下令,将崔文升逐出皇宫。八月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要呈献给皇上。太监们不敢做主,将事情禀告内阁大臣方从哲。方从哲说:〃彼称仙丹,便不敢信。〃接着,内阁大臣们进乾清宫探视朱常洛。朱常洛此时已着意安排后事,将皇长子交由阁臣小心辅佐,又问起自己的陵墓的营建事宜。在安排好一切之后,朱常洛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方从哲说:〃鸿胪寺丞李可灼自云仙丹,臣等未敢轻信。〃朱常洛自知命在旦夕,遂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命李可灼入宫献药。到中午时分,李可灼调制好一颗红色药丸,让皇帝服用。朱常洛服完红丸后,感觉还好,让内侍传话说:〃圣体用药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傍晚,朱常洛命李可灼再进一粒红丸。尽管御医们都表示反对,但是朱常洛坚持要再服一颗。于是,李可灼再让皇帝服用了一颗红丸。服后,朱常洛感觉安适如前,没有什么不良反应。然而,次日(九月初一)五更,朱常洛便死去。于是,廷臣纷纷议论,指定李可灼、红丸是致皇帝暴毙的罪魁,而且还牵涉到方从哲。不过,平心而论,方从哲、李可灼对于朱常洛服药,本就是抱着一试的希望,对于朱常洛的死并不要负什么责任。后来,内阁大学士韩将进药的前后始末详细地在给熹宗的奏疏中说明,才使方从哲摆脱了困境。红丸,其实与嘉靖皇帝当初服用的红铅丸类似,是用妇人经水、秋石、人乳、辰砂调制而成,性热,正好与当初崔文升所进的大黄药性相反。本就虚弱的朱常洛,在最后的岁月连遭性能相反而且猛烈的两味药物的折腾,岂能不暴毙而亡!
第44节:野心女与糟糠帝
朱常洛的暴毙,使他次年改元泰昌的想法无疑变成了一个泡影。但是,在位一天的皇帝毕竟也代表着一个时代。因此,大臣们决定:万历四十八年(1620)农历八月初一日朱常洛正式即位到年底,为泰昌元年。移宫一事,前后有过两次。一次是大臣们逼郑贵妃搬出乾清宫;一次是大臣们逼李选侍搬出乾清宫。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无论是郑贵妃,还是李选侍,都是有野心的女人。明代的制度,外廷有皇极殿,内宫有乾清宫,都是属于皇帝、皇后专用的。但是,郑贵妃借口侍奉神宗住进了乾清宫。朱常洛正式即皇帝位之后,仍然可笑地居住在当初做皇太子所住的慈庆宫内。这种本末倒置的事情,在秉性懦弱的朱常洛看来,竟然可以容忍。直到崔文升进药事件发生以后,由杨涟、左光斗出面,郑贵妃才在八月二十一日被迫搬出乾清宫。但是,郑贵妃搬出去后,李选侍却随着朱常洛住进了乾清宫。
朱常洛自万历四十一年(1613)皇太子妃郭氏死后,没有再立妃子,身边只有才人、选侍、淑女侍候。其中有两名选侍,一居于东面,一居于西面,故分别称作东李、西李。东李地位较高,西李比较受宠于朱常洛。所以,朱常洛将失去生母的长子朱由校交由西李抚养,五子朱由检则由东李抚养。跟着朱常洛入住乾清宫的李选侍,即是西李。西李与郑贵妃关系极为密切,也想借助郑贵妃之力进封皇后。但是,泰昌元年(1620)八月二十一日郑贵妃的被迫移宫、九月初一朱常洛的暴毙,显然让李选侍意识到:要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就应当紧紧地抓住皇长子朱由校。其实,朱常洛在临终前,曾经向大臣们提出要册封李选侍为皇贵妃的事。可是,皇帝的话还没有说完,李选侍掀开帷幄,叫皇长子朱由校进去。朱由校出来后,对父皇朱常洛说了一句:〃要封皇后!〃众大臣瞠目结舌。朱常洛面色一变,一言不发。如果李选侍册封皇后得逞,她便可以通过自己抚养的朱由校,间接地控制朝政。但是,朱常洛的暴毙,让李选侍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如今,她所有的赌注不得不押在皇长子朱由校身上。她与郑贵妃商量,要将朱由校拥留在乾清宫,以便达到控制朱由校的目的。
乾清宫前廊
这时,内廷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获悉李选侍的阴谋,出具揭帖,遍投朝臣,说:〃选侍欲拥立东朝(皇长子朱由校),仿前朝垂帘故事。〃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大臣是杨涟,他奋然说:〃天下岂可托妇人?〃他建议立即去乾清宫,导皇长子出宫。群臣借口哭临死去的泰昌皇帝,来到乾清宫。守门太监拦住群臣,不让进去。杨涟厉声道:〃皇上驾崩,嗣主幼小,你们拦住宫门不让进去,意欲何为?〃这时
小说推荐
- 正说宋朝十八帝
- 序言 常有人问我,学历史有什么用?对于这个问题,估计不会有标准答案。我的回答往往非常简单:这是我从事的职业。既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当然需要兢兢业业,认真对待。坦率地说,我个人并无成名成家的念头,无非是担心丢了饭碗而已。说得具体一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当然希望教给学生一些新的东西,以免误人子弟。正是基
- 最新章:第36章
- 正说清朝十二帝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 授权连载第一部分 努尔哈赤至少留下12
- 最新章:第54章
- 正说汉朝二十四帝
- 作者:杜尚侠、张庆利前言写史是凝重的。凝重的原因在于,历史的风风雨雨,常常让我们唏嘘不已,涕泗长流,以致或摩拳擦掌、或凝噎废食!楚汉战争的硝烟与战火,刘邦用人的明智与愚蠢,文景之世的无为而盛治,汉武大帝的盛极而始衰,光武刘秀的续汉而中兴,外戚宦官的肆虐与祸患,清流党人的不屈与抗争,等等,等等,都时时
- 最新章:第33章
-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
- 前言 皇帝是古时对人间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皇帝是天子,自然不是寻常人。从秦始皇称皇帝开始,围绕着皇帝形成了一整套的制度和礼仪规范,一切与皇帝相关的事物都有特殊的称呼:皇帝说话就是圣旨,命令称诏、制,出行为“幸,居处叫宫廷、禁中,葬所称为陵,死叫“驾崩,自称为“朕,臣民要称呼“陛下”或者“圣上…国家法律
- 最新章:第33章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
- “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序 阎老师邀请做《序,深为诚惶诚恐。小辈不才,与阎老师合作并成忘年交
- 最新章:第54章
- 正说清朝十二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22章
- 正说清朝十二妃
- 作者:章恺第一部分 目录(1)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妃阿巴亥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失宠遭休弃:诸子争位受牵连一桩公案:偷藏财物者到底是谁被逼殉死:政治祭坛上的牺牲死后荣辱:同样离不开政治阿巴亥个人小档案相关阅读书目推荐说不尽的孝庄文皇后从一座特殊的陵墓谈起顺治皇帝学步的“拐杖”康熙皇帝的坚强后盾良
- 最新章:第25章
- 正说明朝三百年
- (﹏(﹏《正说明朝三百年》作者:孙景峰 李金玉【完结】内容简介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趋向没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从洪武帝朱元璋创建大明到崇祯帝朱由检自缢殉国,明王朝经历了277年的兴衰。如果再加上南明政权的21年,明朝有近300年的历史。有人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朝代,有人说明朝是中国历史
- 最新章:第93章
- 正说历朝十大冤案
- 抽丝剥茧还原历史真相:正说历朝十大冤案(精选 作者:如果石絮伍子胥案 一(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周朝国都由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迁到雒邑(今河南洛阳,自此,历史上的“东周”正式开始 周平王东迁之后,周朝控制的土地逐渐缩减,各诸侯国势力上升,也不再向周朝朝觐、纳贡,呈现出尾大不掉的局面,周王室威
- 最新章:第3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