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门太监拦住群臣,不让进去。杨涟厉声道:〃皇上驾崩,嗣主幼小,你们拦住宫门不让进去,意欲何为?〃这时的朱由校,被李选侍留在乾清宫的暖阁中。太监王安进入暖阁,扶朱由校出宫。群臣见后,山呼万岁。然后,朱由校登上一顶小轿。大臣刘一璟、周嘉谟、张维贤、杨涟抬轿,仓卒前行。走了几步,轿夫方到。到文华殿,群臣请朱由校即日登基。朱由校不同意,只答应初六日登基。当天,朱由校在大臣的护卫下回到慈庆宫。九月初二日,尚书周嘉谟等请李选侍移宫搬出乾清宫。左光斗的上疏中说,乾清宫是皇帝专用,如今将即位的皇长子朱由校已经16岁了,又不用哺乳,李选侍住在乾清庆陵明楼侧面
宫中,保不定将来会有〃武氏之祸〃。这是用武则天来比喻李选侍,一则不希望出现后宫专权的情形出现,二是担心朱由校血气未定,把持不住,坠入当初唐高宗纳父亲后妃武则天的事情中。这样的话,可谓的确是敢言!在外廷大臣的严词逼迫和宫中太监王安的恐吓之下,李选侍最后决定移宫。九月初五日,她抱着皇八女,徒步从乾清宫走向宫中宫妃养老处仁寿殿哕(huì)鸾宫。
朱常洛即位一月而逝,此时他的父亲朱翊钧的棺椁尚未下葬。因此,正如他自己曾经担心的一样,他的陵墓营建得怎么样呢?营建皇陵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在仓促之间,如何安葬两位皇帝呢?一般情况下,皇帝都是自己给自己早就修好了陵墓的。但是,朱常洛没有这样的机庆陵
会了。大臣们将他安葬在当初景帝为自己修的陵墓里。景帝自己建好陵墓,却被重新夺回皇位的明英宗下令葬于北京西郊的金山。因此,天寿山的明陵中就有一个现成的陵址。经过短暂的修缮后,〃景泰洼〃在天启元年(1621)九月初一日迎来了即位仅一月的光宗,改名庆陵。
朱常洛个人小档案
姓名:朱常洛出生:万历十年(1582)八月十一日
属相:马卒年:泰昌元年(1620)
享年:39岁在位:1月
年号:泰昌谥号:贞皇帝
庙号:光宗陵寝:庆陵
父亲:朱翊钧母亲:王恭妃
初婚:21岁配偶:郭皇后
子女:7子,9女继位人:朱由校
最得意:子女众多最失意:太子之位不稳
最痛心:母亲失明最不幸:登基一月而亡
最擅长:隐忍
第45节:文盲皇帝与文盲太监
从皇长孙到皇帝的角色转换,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对于一个16岁的少年,尤其是对一个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几乎是文盲的懵懂少年来说,实在有点勉为其难。然而,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日,少年朱由校就面临这样的角色转换。早在万历年间,朱由校的父亲朱常洛不为神宗所喜,这个皇孙自然也常在神宗的视野以外。直到神宗临死,他才被册立为皇太孙,有了出阁读书的机会。没想到他的父亲登基一个月就撒手西去,连册立他为皇太子都没来得及,更别提读书的事情了。这一年,朱由校已经16岁,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少年了,但文化水平还比不上如今八九岁的小学生。他像一个木偶般被养母李选侍和一帮大臣抢来抢去,最后在5天之后变成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君主。他名义上统治了这个国家整整7年,但是实际上只是他信任的一个太监在掌控着政治权力。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去保护他的女人们和孩子还好,他总算有效地保护了他的妻子和弟弟。在他统治期间,宦官专权达到了极限。整整7年中,他的心智似乎一直没大明皇帝之宝(白石)大明天子之宝(白石)有成熟,对于世界的认识始终肤浅。他喜欢在宫中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说做木工,或者斗蟋蟀。据说,在建造房屋与木工、油漆工艺方面,熹宗朱由校的水平很高,〃巧匠不能及〃。他将他的所有心智,都放在自己的玩乐中去了。也正因此,魏忠贤才有可能在天启一朝中专权。魏忠贤的专权,其实不过是代皇帝专权。每次熹宗玩兴正酣的时候,王体乾和魏忠贤就会从旁传奏紧急公文,最后博得熹宗一句话:〃你们用心去行吧,我已知道了。〃实际上,除玩乐之外,他不关心别人,更不关心朝政与大臣的死活。在他的人生中,也许只有四个人最重要,即太监魏忠贤、乳母客氏、皇后张嫣和信王朱由检。
一个文盲高踞于皇帝的宝座上,而另外一个文盲当上了皇帝的秉笔太监,替皇帝拟写朱批。无论看起来是多么荒唐可笑,这却是明代天启元年(1621)至七年(1627)这7年间明代朝政的一个事实。也许,对于文盲的熹宗来说,没有读过书的魏忠贤比那些迂腐的大臣们,更值得信任,值得欣赏。相对前代的宦官专权者王振、刘瑾、冯保等人来说,魏忠贤毫无文化修养,而且品德全无可称之处。熹宗对于魏忠贤的眷爱,只说明这个王朝没落到一个可悲的地步非但皇帝全无文化修养,且不具备对文化的最基本的欣赏力。对于以经术治国的明王朝来说,统治者的素质决定了天启一朝可能是最黑暗的一个阶段。因此,缺乏教育和辨别能力,自然是最高统治者熹宗宠信魏忠贤的一个原因;但是从魏忠贤方面来说,他又是凭借什么而取得皇帝的宠信呢?还有,魏忠贤尽管是皇帝宠信的太监,可他又是怎样实现专权的呢?
魏忠贤受宠于熹宗,原因有三:一是他在熹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侍奉熹宗;二是熹宗乳母客氏的帮忙;三是他的性格极其狡诈,善于阿谀奉承。关于第一点,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理解。例如,光宗即位,就用当初在慈庆宫中服侍他的太监王安出任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在万历十七年(1589)入宫为太监,隶属当时的司礼监掌东厂太监孙暹(xiān)。据说,皇孙朱由校出生以后,魏忠贤〃谨事之,导之宴游,甚得皇太孙欢心〃。朱由校很小的时候,魏忠贤就很讨朱由校的喜欢。而且,通过太监魏朝的介绍,魏忠贤成为朱由校生母孝和王太后宫中专门主管膳事的太监。后来,朱由校成为太子后,魏忠贤通过朱由校乳母客氏的帮助,就正式成为东宫典膳了,也就变成未来皇帝朱由校身边最亲近的太监了。从万历十七年(1589)入宫,到泰昌元年(1620),整整31年,魏忠贤才有机会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这充分说明,明代太监的竞争和升迁,可能比外廷的文官更艰难。魏忠贤能爬上这样的位置,正是因为他较一般太监更聪明,更有远见。在当时,连在朱由校父亲宫中办事的太监都因为不看好朱常洛的未来,经常借故离开。魏忠贤则费尽心思要成为朱由校生母王氏宫中的办事太监,就说明魏忠贤的确很有远见。魏忠贤是一个赌徒,他将他所有的赌注都压在看来离皇位还非常遥远的朱由校的身上。但是,光宗的暴毙,将毫无准备的朱由校推上前台,却为早有准备的魏忠贤提供了机会。在朱由校正式登基之前,几乎所有与朱由校有关的人物,都是魏忠贤刻意结纳的对象,如朱由校的乳母客氏,养母李选侍,太监王安、魏朝。所以,朱由校即位以后,魏忠贤就一跃而成为宫中太监中的第二号人物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东厂太监,地位仅次于先皇朱常洛的近侍王安。
据朱长祚《玉镜新谭》记载,魏忠贤本名李进忠,原是河北肃宁县一市井无赖,娶过妻子,有一个女儿,后因为吃喝嫖赌荡尽了家财,才自宫做了太监。魏忠贤〃形质丰伟,言辞佞利〃,能挽强弓,射奇中,有胆气,家无余财而敢一掷千金,又喜欢弹棋、蹴踘,嬉游于青楼翠袖之间。这些早年的经历,成为后来侍奉皇帝的优越条件。对于朱由校这个没什么知识的顽童来说,魏忠贤的英俊、胆识以及丰富的社会阅历,必定会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无论魏忠贤后来如何地专权,但对于熹宗本人,他却是忠心耿耿。这其实也是明代太监专权的一个特征。明代的太监,无论如何专权,对于皇帝本人,却总是无条件地服从。相比较汉、唐时代的宦官动辄杀死皇帝,这种专权充其量也只能说是滥用了皇帝的授权而已。对于熹宗,魏忠贤〃服劳善事,小心翼翼〃。这也是为什么熹宗要在天启二年(1622)给他赐名〃忠贤〃的原因。一些史料中说,魏忠贤得宠于熹宗的原因,还在于魏忠贤善于房中之术,所以经常能与客氏一起导熹宗淫乐。这种事情,在明代太监中实在是平常。一个当初喜欢依红偎绿的太监,做熹宗性方面的导师,应当是有?
小说推荐
- 正说宋朝十八帝
- 序言 常有人问我,学历史有什么用?对于这个问题,估计不会有标准答案。我的回答往往非常简单:这是我从事的职业。既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当然需要兢兢业业,认真对待。坦率地说,我个人并无成名成家的念头,无非是担心丢了饭碗而已。说得具体一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当然希望教给学生一些新的东西,以免误人子弟。正是基
- 最新章:第36章
- 正说清朝十二帝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 授权连载第一部分 努尔哈赤至少留下12
- 最新章:第54章
- 正说汉朝二十四帝
- 作者:杜尚侠、张庆利前言写史是凝重的。凝重的原因在于,历史的风风雨雨,常常让我们唏嘘不已,涕泗长流,以致或摩拳擦掌、或凝噎废食!楚汉战争的硝烟与战火,刘邦用人的明智与愚蠢,文景之世的无为而盛治,汉武大帝的盛极而始衰,光武刘秀的续汉而中兴,外戚宦官的肆虐与祸患,清流党人的不屈与抗争,等等,等等,都时时
- 最新章:第33章
-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
- 前言 皇帝是古时对人间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皇帝是天子,自然不是寻常人。从秦始皇称皇帝开始,围绕着皇帝形成了一整套的制度和礼仪规范,一切与皇帝相关的事物都有特殊的称呼:皇帝说话就是圣旨,命令称诏、制,出行为“幸,居处叫宫廷、禁中,葬所称为陵,死叫“驾崩,自称为“朕,臣民要称呼“陛下”或者“圣上…国家法律
- 最新章:第33章
- 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
- “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作者:阎崇年序 阎老师邀请做《序,深为诚惶诚恐。小辈不才,与阎老师合作并成忘年交
- 最新章:第54章
- 正说清朝十二臣
-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
- 最新章:第22章
- 正说清朝十二妃
- 作者:章恺第一部分 目录(1)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妃阿巴亥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失宠遭休弃:诸子争位受牵连一桩公案:偷藏财物者到底是谁被逼殉死:政治祭坛上的牺牲死后荣辱:同样离不开政治阿巴亥个人小档案相关阅读书目推荐说不尽的孝庄文皇后从一座特殊的陵墓谈起顺治皇帝学步的“拐杖”康熙皇帝的坚强后盾良
- 最新章:第25章
- 正说明朝三百年
- (﹏(﹏《正说明朝三百年》作者:孙景峰 李金玉【完结】内容简介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趋向没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从洪武帝朱元璋创建大明到崇祯帝朱由检自缢殉国,明王朝经历了277年的兴衰。如果再加上南明政权的21年,明朝有近300年的历史。有人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朝代,有人说明朝是中国历史
- 最新章:第93章
- 正说历朝十大冤案
- 抽丝剥茧还原历史真相:正说历朝十大冤案(精选 作者:如果石絮伍子胥案 一(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周朝国都由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迁到雒邑(今河南洛阳,自此,历史上的“东周”正式开始 周平王东迁之后,周朝控制的土地逐渐缩减,各诸侯国势力上升,也不再向周朝朝觐、纳贡,呈现出尾大不掉的局面,周王室威
- 最新章:第3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