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解读大明帝国沦亡:奈何江山唱晚》第19章


面对周延儒的求援,温体仁毫不犹豫地便拒绝了。不光如此,他还想方设法暗下刀子,罢黜了很多与周延儒关系较好的官员。这样一来,朝堂之上能为周说话的人就更少了。眼见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经走到了绝路,周延儒此刻虽然恍然大悟,知道是温体仁对自己做了手脚,但无奈大势已去,自己早就没有了反击的能力。崇祯六年六月,周延儒在做了二年零九个月宰相之后,以“健康”原因辞职。
从周延儒的倒掉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窥见明朝朋党政治的巨大危害。这种因为局部利益集团而引发的政治乱象,时刻地侵扰着脆弱的明帝国。各个利益集团的殊死搏斗直接导致了官僚体系的混乱。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假如这种朋党相争的政治结构能形成一种力量的平衡和竞争手段的良性化,那么对于明帝国的政权来说,倒也未必一定是坏事。当然,这种疑问只是一个题外的假设,而这种历史性的进步,在朱由检这个昏君的统治之下,也是没有可能发生的。
四 温体仁的首辅生涯
激烈的内阁斗争,崇祯的政治多动
随着周延儒的垮台,温体仁正式走上了历史的前台。虽然他始终无法结成强大的同党势力,但由于他与阉党余孽们相互配合,也在朝野之间形成了一股不弱的逆流。这种逆流直接要冲击的就是东林党人,在温体仁的穷追猛打下,文震孟等东林才子先后落难,就连钱谦益这样久在朝外的人,也被他重新想起、再施毒手。
在温体仁进入内阁后的八年间,大明帝国这具巨大的国家机器彻底陷入了困境,而作为元首的朱由检,正是他的政治多动症将汉民族最后一个王朝送上了不归路,也把自己送上了历史的祭坛……
(一)温“孤臣”的政治春天
成功地除掉最后一个大敌周延儒之后,温体仁终于扫清了横在自己面前的绊脚石。接下来他需要做到的就是取得皇帝的信任了。自从进入帝国的高级领导层之后,温体仁就仔细地揣摩着朱由检这个帝国的最高长官,并且很快地就找到了取得信任的办法。
在朱由检的性格特征中,有三点非常致命的特征:一、猜疑,二、守财,三、虚伪。破解了皇帝的性格密码之后,温体仁迅速地调整了自己的策略。首先,他在朝中不太好的名声在此刻可笑地成为了他的资本,在皇帝面前他时刻表达着自己的孤单,给朱由检巧妙地传达了自己不会结党的讯息。其次,也是他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因为顾虑到朝中官员和他结怨的很多,于是他便刻意用廉谨来获得皇上的好感,贿赂从不进门。在朱由检的内心中,巴不得天下的钱财都成为他的内帑,如今眼见温体仁如此清廉,自然心花怒放。除了这两点之外,温体仁对朱由检可以说是逢迎有术,而朱由检也是相当的受用。作为一个极端独裁、刚愎自用的浑蛋皇帝,朱由检对自己的施政能力有着超强而可笑的信心,根本容不下不同意见。而温体仁也是一味奉承,装作非常谦虚的样子,给朱由检留下了一个“朴忠”的好印象,愈加宠信不已。一次朱由检向他询问军饷粮草等时,他竟然说:“臣原先以文章待罪禁林,皇上不知臣笨而把臣拔到这个位置上。盗贼越来越多,真是万死不能塞责。然而臣虽愚笨无知,但票拟时却不说假话。兵饷之事,只有靠圣明裁决。”
第35节:奈何江山唱晚(35)
作为内阁首辅,温体仁比谁都明白,自己要做的就是为帝国的首脑服务、提供可靠的政治分析以及合理的建议。但面对军饷粮草这样的帝国大事,温体仁竟以自己笨为借口就推得干干净净。而作为帝国元首的朱由检,竟然在这时候觉得温体仁这个老家伙,笨是笨了点,但笨得忠实、笨得可爱。
应该说,温体仁之所以这样做绝非是对军国大事一无所知,也不能证明他真的是一个笨蛋。相反,他的心里很可能对皇上说的问题有着清楚的认识。但由于自己深知朱由检刚愎自用的性格,所以他宁愿装出一副傻样。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这种做法只会衬托出皇帝的英明,只会博得朱由检的欢心从而更加信任自己。而事实也证明了温体仁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正是这种类型别致的马屁让多疑刻薄的朱由检逐渐丧失了对他的警惕,也给他大规模清洗异己创造了非常有利的上层条件。
随着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度越来越高,温体仁很快就成为了帝国的首辅,稳稳地占据了内阁的头把交椅。而在接下来的八年中,他明里是个政坛“孤鸟”,暗里却大肆打压与自己意见相左或者才华超过自己的官员。为了防止日后被人揪住小辫子,被众人群起而攻之,温体仁还擅自规定,凡内阁公文一律不发给六部、六科,也不存录。这样一来,温体仁打压异己便做到了完全不留痕迹。
崇祯八年正月,张献忠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下朱元璋的老家凤阳,明朝统治者更加惶惶不可终日。面对国内日益恶化的局势,朝中官员纷纷把矛头对准了内阁首辅温体仁。面对这种情形,元首朱由检虽然并不相信自己所信任的温体仁是个浑蛋,但却对其他的内阁成员产生了怀疑。于是,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朱由检决定让吏部再推举一批官员,看看是否有能够入阁的良相。
经过吏部的认真考察,曾经因为得罪周延儒而被迫辞官的刘宗周再次进入了皇帝的视野。而对于这次召唤,刘宗周也依然保持着足够的热情。虽然自己的仕途一波三折,但在心底深处,他依然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一展抱负,为帝国的江山贡献力量。
崇祯皇帝准备重用刘宗周的事情很快就被温体仁知道了。对于这个老对手,温体仁非常忌惮,于是立即唆使刘宗周的同乡许瑚上疏朝廷,说刘宗周“才谞不足”。崇祯皇帝一看上疏的是刘的老乡,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于是立即打消了起用刘的念头。
崇祯八年七月,在温体仁的排挤下,刘宗周被迫离开北京,返回故乡。临行前,他给温体仁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刘宗周怒斥温“罔上”、“诬下”、“卖友”、“阴挤同官”等种种卑鄙的行为。走到半路时,刘宗周依然难熄心中的怒火,于是立即上疏,斥责朱由检不会用人,并且毫无顾忌地揭发温体仁的问题。但温体仁不露痕迹的做法,使得刘宗周抓不住具体例证,慷慨激昂的上疏成了满篇的废话,直接的指责更让极好面子的朱由检大怒不已。于是温体仁趁机一面为自己辩解,一面诋毁刘宗周肆意诬陷,不久朱由检便下旨,将刘宗周革职为平民。
(二)再毒不过倒行逆施
刘宗周事件的发生,一方面坚定了温体仁打击异己的决心,但同时也在东林党及其同情者中间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面对温体仁的疯狂进攻,他们开始耐心地寻找机会。帝国朝野间不同的政治势力又一次变得你死我活。
崇祯十年四月,新安卫千户杨光先,为了弹劾温体仁,事先准备好棺材,然后向皇帝上疏,以死相谏,希望把温体仁拉下台。从杨光先的举动我们不难看出封建制度下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独有的悲哀和他们可怜的境地。以死相谏这种犹如行为艺术的做法,既体现了传统士大夫一心报国、不计生死的壮烈,但同时也折射出一种近乎迂腐的执著!这种在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发生的、各种形式的以死报国,充分地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下独属于知识分子的悲哀,他们的忠贞往往得不到任何回报,甚至还有可能赔上身家性命。而这种事情在明朝末期犹为常见,在杨光先之前的钱龙锡、钱谦益、熊廷弼、袁崇焕莫不如此,从这点来说,朱由检已经可以说是个十足的昏君。这个从小处说导致明帝国灭亡、从大处说对中国历史毫无建树的浑蛋皇帝实在是死不足惜。
第36节:奈何江山唱晚(36)
因为准备一死,所以在这次上疏中杨光先说话无所顾忌,毫不留情地列举了一大堆温的罪状。作为一个地方的基层官员(仅千户而已),杨光先能敏锐地看到帝国政局的危机,这是非常难得的,但和刘宗周一样,他也抓不到任何直接的证据。于是还没等温体仁辩解,浑蛋皇帝朱由检就龙颜大怒,把杨光先廷杖一顿以后,发配到辽东寒地。
由于得到了朱由检的庇护,温体仁愈发肆无忌惮,如同疯狗一般打压异己势力。在进入内阁之初,温体仁曾企图联合当年的阉党余孽,进而加速培植自己的亲信力量。但由于朱由检对那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