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解读大明帝国沦亡:奈何江山唱晚》第21章


龃砦螅?br />
第38节:奈何江山唱晚(38)
(一)是首辅就要倒掉
在东林党的政治谱系中,复社属于周边组织,它的发起者之一张溥属于东林党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崇祯二年(1629年)他和临川知县张采在江苏吴江将浙西闻社、江北南社、黄州质社与江南应社等十几个社团联合到一起,形成了最初的复社。复社的成立之初并未和政治有太大联系,他们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也正是源于此,社团的名字才最终确定为“复社”。但其后由于张溥等人的东林背景,这个文学团体逐渐变成了一个政治组织。同时由于张溥本人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声望以及非常好的人缘,因此复社的势力也变得逐渐庞大起来。这自然招致了温体仁的不满,特别是复社士人时时“自矜‘吾以嗣东林也’”,更让温体仁极度厌恶,一心寻找机会摧毁复社。崇祯十年,苏州监生陆文生上疏,攻击张溥领导复社祸乱天下。苏州推官周之夔也上疏讦奏复社在地方肆意妄为、妄自尊大。有了这些由头,温体仁立刻连挥重拳,企图将复社的势力一举摧毁。在这个过程中,凡是对复社心存好感的朝臣多遭降谪。但即便是如此,温体仁依然不能完全得逞,而作为帝国元首的朱由检此时也不愿意任由温体仁将复社一网打尽,加之朝臣对此事响应者甚少,于是严旨察究之事便搁置了下来。
在此次针对复社的斗争中,由于温体仁并未达到目的,因此张溥等人并未受到切实的伤害。不过梁子结下了就总要解决,而机会也很快出现在了东林党人的面前,尽管它来得有些让人胆战心惊。
在复社之事还悬而未决之际,对东林党人恨之入骨的温体仁又开始调转枪口、寻找新的目标。这一次他选择了一个曾经被自己打败的人——钱谦益。
早在崇祯二年在推荐阁臣候选人时,温体仁与周延儒勾结,借口科场舞弊案,使得钱谦益“夺官闲住”,回到了家乡常熟县。钱谦益在家乡“休息”了整整七年,每日寄情山水、吟诗作文,本来消遣得很,但谁知他的老对手温体仁却并没有放过他。崇祯十年,温体仁指使常熟县衙门的师爷张汉儒诬告钱谦益“居乡不法”等五十八条罪状,把赋闲在家的钱谦益逮捕入狱。
钱谦益入狱以后,接连上了两道奏疏为自己声辩,同时也揭露了温体仁的所作所为。不过可惜的是,这些奏疏并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黑狱沉沉中,钱谦益心境落寞,只好以诗言志,借此排遣内心的愤懑:
支撑剑舌与枪唇,
坐卧风轮又火轮。
不作中山长醉客,
除非绛市再苏人。
赭衣苴履非吾病,
厚地高天剩此身。
老去头衔更何有?
从今只合号罢民。
从上面这首钱的狱中诗,我们可以看出他自己非常明白眼前的景况,也晓得此次被抓后凶多吉少,凭他一人之力,要想翻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钱谦益只好花了大把银子四处求人,希望能保全性命。而在他所托之人中最后起了决定性作用的竟然是大太监曹化淳。这对于身为东林巨子的他来说,不能不说是个讽刺。但无论如何,保命要紧,此时倒也真由不得他多想什么。而至于说这曹化淳为什么会“仗义援手”,这得说到这曹大太监的出身。曹化淳原本是大太监王安的门下。而王安死后,碑文正是由钱谦益主笔,而且写得还很考究。这样一来二去,曹化淳便真把这件事认认真真地应承了下来,并联合东厂太监王之心、锦衣卫掌印指挥吴孟明携手清查此案。与此同时,钱谦益又以攻为守,使重金贿赂抚宁侯朱国弼。朱国弼见钱眼开,也不含糊,立马参了温体仁一本,说他欺君误国。
温体仁得知大太监曹化淳插手此事之后,心中大为恼怒,立刻指使自己在朝中的党羽陈履谦捏造钱谦益“款曹击温”的匿名揭帖,接着又让人站出来假装自首,诬陷钱谦益贿赂曹化淳白银四万两。准备停当后,温体仁将此事密奏朱由检,希望皇帝能够将曹化淳治罪。
但谁知就在此刻朱由检居然玩了一个阴招,他不光没有处分曹化淳,反倒把这封密奏给曹化淳看了一遍。这样一来,曹化淳又怕又气,当即主动向皇帝请求清查此案。而崇祯呢,大笔一挥,准了曹的请求。就这样,有了皇帝的许可之后,曹化淳打着奉旨清查的名义,调动了手下全部的力量清查此案,没过多久就查清了陈履谦造谣的事实,接着就把他逮进了东厂。在严刑拷打之下,陈履谦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清楚楚。从张汉儒如何起草诬告钱谦益的状子,一直到他如何捏造“款曹击温”的揭帖等情节,并且一口咬定,所有这些都是温体仁一手策划的。
第39节:奈何江山唱晚(39)
在《明史》中有关这段历史的记载中有这样一句话:“狱上,帝始悟体仁有党。”意思是说朱由检接到了审讯结果以后,才猛然省悟,原来自己宠信的温体仁也有党羽啊。但事实上,我们从他对这件事的处理来看,朱由检未必真的那么糊涂,直到最后才晓得温体仁也有党羽,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一来不必把密奏交给曹化淳,因为交给曹化淳同时也意味着审讯的结果肯定会对温体仁不利。二来,如果他完全不知道温体仁也在组结党羽,他何必又让曹化淳和王之心等新派阉党接近权力核心呢?
但无论朱由检心里装的什么醋,事情发展到此时,他都已经决定向温体仁动手了。而此时的温体仁兀自以为胜券在握,一面住进了湖广会馆静候佳音,一面又假意显示清白,向皇帝“引疾乞休”。不过可惜的是,这一次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向来出手不留情的朱由检在接到他的奏疏之后,毫不犹豫地就签字同意了。而当皇帝的批示送到湖广会馆时,正在吃饭的温体仁竟然吓得把筷子掉在了地上。他万万也没有想到,自己一向哄得团团转的朱由检居然向自己开刀了。
崇祯十年六月,在温体仁入阁执政八年之后,终于落魄失意地脱下朝服,黯然神伤地踏上了回乡之路。而就在他离开京城的那一刻,另一个他曾经的敌人正在江苏宜兴的大宅里做着东山再起的准备,那个人叫——周延儒!
(二)周延儒东山再起
崇祯六年六月,周延儒被温体仁赶回了老家。一开始,心情低落的他并没有打算再次回到京城,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他的心底深处,对于权力的欲望慢慢地复苏起来。周的家乡在江苏宜兴,这里属于东林党的势力范围。周延儒明白,如果自己打算回归政坛,必须处理好自己和东林党人的关系。当然除此之外,结交东林势力对周来说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当年他因为攻击东林巨子钱谦益而一举成为政治明星,如今他却流落到了东林党的老巢,如果想要在故乡站稳脚跟,首要任务自然也是取得对手的谅解。
多年的政治生涯让周延儒深谙进退之道,几个回合下来,他便取得了一些人的谅解。特别是与复社领袖张溥的交往让他慢慢地恢复着元气。崇祯十年六月,得知温体仁被皇帝轰回老家之后,周延儒开始加紧回归政坛的准备。但事情并没有他渴望的那样简单,虽然昔日党羽和一些东林党人都为其积极奔走,但作为帝国元首的朱由检却并没有立刻给他机会。直到崇祯十四年二月,在更换了几任首辅都不顺手之后,朱由检才忽然想起在江苏还有一个曾经的内阁首辅。于是一道圣旨发出,要周延儒九月到京,至于官位则仍旧是他的首辅大学士。而此时的大明帝国早已病入膏肓,内忧外患、千疮百孔。但对于周延儒来说,这些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过近八年的蛰伏,他终于又走回到了政治的前台,在从最高峰跌落之后,他又在瞬间回到了顶峰。
皇帝的召唤让周延儒兴奋不已,欢喜之下,他立即大宴宾客,亲朋好友猛吃三天,并且在欢宴的船上树起大旗一面,上书“东山再召”四个大字。与周延儒重新得势后的狂喜不同,东林党人对周的这次复职多少还有些忐忑。在周赴任之前的一次聚会上,复社领袖张溥语重心长地对周延儒说:“公若再相,易前辙,可重得贤声。”周的回应是连连点头,并保证说:“吾当锐意行之以谢诸公。”
崇祯十四年九月,周延儒神采奕奕地站在朝堂之上,望着四周自己曾经熟识的事物,他的心中既满足又感慨万千。出于对张溥等东林党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