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全史:四国对德国和奥地利的管理1945-1946年》第84章


路里。伦纳向托尔布欣元帅求援。俄国人答应援助,给维也纳居民分配了油、肉、糖和干菜,暂时使这个城市免于饥馑,但也只能到此为止。在下奥地利苏占区内的其他工业中心,情况是十分危急的。象圣琅尔滕和维也纳新城这些城市,有三、四个月每天平均口粮只有五百至六百卡路里。事实上,这时维也纳和这些城市的粮食情况比德国的任何一个地区还要糟。 
西部占领区的情况也差不多一样糟。奥地利多山的特点,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是颇不宜于农业的,而现在人口已激增,因为来了许多流亡难民,这些人的早期情况是到处流浪,恣意劫掠。 
1945年7 月底,维也纳的情况略有改善,因为临时的盟国救济计划把口粮定量标准定为八百卡路里,而如前所述,斯大林在波茨但会议上答应了丘古尔所提出的要求,帮助解决维也纳非苏管区的粮食供应。那些地区的粮食供应一向是来自现由苏联占领的东部地区的。盟国对奥委员会一经在维也纳成立,情况便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从9 月23日起,盟国委员会把维也纳的每天口粮定量从八百卡路里增加到一千五百五十卡路里。但是,在其后的许多个月内,维也纳和各州的情况依然不佳。城镇居民大多营养不良,面有菜色。唯一吃得相当好的人是盟国人员和那些处于偏远地区而又能自给自足的农民。一定数量的供应品就从这两个方面流进了黑市。例如1946年2 月28日官方报纸《维也纳报》报道说,前一周内有五百八十三起检举黑市罪犯的案件,而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一个代表团于1946年6 月在维也纳调查粮食供应情况时,却连一个黑市饭店也没有发现,那个报道或许是对真实情况的一种测定。这个代表团报告说,结核病死亡率从1938年每十万居民中有一百人,增至1944年的二百二十三人,1945年的二百三十五人,1946年3 月的二百四十二人。从1944年到1946年,婴儿死亡率从每一千个一周岁的孩童中有八十八人增至一百九十一人。341 在1945—1946年的冬季,就连一千五百五十卡路里的定量都维持不住了。到1946年3 月,尽管美英两方紧急运入粮食,但普通用粮户的定量已经减至一千三百二十卡路里。由于面临一次肚界性的缺粮(英国第一次被迫实行面包配给制),盟国委员会不得不于3 月18日把正常定量减至一千二百卡路里。 
与此同时,已经采取步骤去争取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可能给予的援助,虽然进展慢得令人遗憾。尽管奥地利过去是一个敌对国家,没有资格成为会员国并受到援助,但在1945年8 月联总行政委员会在第三届会议上通过了特别决议,“由于对该国实施行政管制的有关当局的请求并赞同其意见”,批准在奥地利进行善后救济工作。1945年12月18日,盟国委员会邀请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派遣一个工作组来调查井提出建议。早在新年里,经济管理局内部已开始对方式方法进行讨论,井同奥地利政府磋商。1946年4 月5 日,奥地利政府和总署行政委员会最后签订了一项协定,5月1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正式承担起购买粮食供应奥地利的经济责任。即使如此,但由于当时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船舶和粮食的当年调拨任务已经十分繁重,盟国委员会不得不提供临时援助,把已经同意的供应普通用粮户每人一千二百卡路里的定量标准维持到6 月1 日。希望到那时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会尽快运来粮食。实际上连这个希望也要落空。春旱之后,雨水特多,收成的前景,低于原来估计的水平。粮食部长弗伦策尔不得不告诉盟国委员会说,本国的粮食只能供应全国需要的百分之二十二。下奥地利的副州长说,有些地区,人民正在每天靠六百至八百卡路里来活命。为了弥补不足,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又得向盟国筹借二万五千吨谷物和其他农产品来应用。342 即使如此,情况仍然十分不能令人满意。一千二百卡路里的水平抵不上战前正常标准的一半。曾经希望在秋季有可能至少增加到一千五百卡路里,但是等到掌握了收成的详细情况,就很显然,这是办不到的了。10月1 日,费格尔向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总监紧急呼吁求援,说定量继续为一千二百卡路里将意味着人民“体质的毁坏”,他还指出,奥地利与接受善后救济总署援助的任何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它的卡路里定量比例较低。他以提请注意这样的事实来增加呼吁的力量,说在德国,普通用粮户现在的定量水平是一千五百五十卡路里。他要求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从10月14日起保证奥地利的基本定量为一千五百五十卡路里。费了很大的劲,从11月11日起才达到这个定量。但即使如此,普通用粮户的定量有一年多的时间并没有增加到这个水平以上,甚至维持这一标准也由于秋季苏联方面对公平分配的方式设置障碍而遇到了困难。7 月23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委员会批准,到1946年底最后分配给奥地利的基金达一亿一千七百三十万美元。总数中的大部分是用于救济——大约粮食八千一百万美元,衣服、纺织品、鞋袜二百万美元,还有医药用品二百万美元。这样只剩下三千二百多万美元用于复兴,其中较大的部分,将近二千一百万美元,要用于农业上的需要——种籽九百万美元,农业机械六百四十万美元,其余用于包袋、绳索、肥料等等。这样就为补救奥地利经济的最主要的不足之处打下了基础。 
为便利起见,上面一直提到“普通用粮户”的定量标准,因为当时大多数正式参考文献中都是用这个标准的。但必须指出,这多少彼误认为是这一时期奥地利每人平343 均消耗的实际卡路里量的一个标准。在约计七百万的总人口中,大约二百万人多一点是粮食自给的,他们的口粮定额比其他人要高得多。剩下的五百万人中,诸如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其他工人、儿童、孕妇或哺乳的母亲等,获准增加补充定量,而在许多情况下,这种补充定量是与家庭中名义上只享受“普通用粮户”定量的其他成员分享的。现在评论中的这一时期分配给所有定量口粮消费者的卡路里平均数,经计算如下: 
1945年6 月至1945年8 月1 ,0821945 年8 月至1946年3 月1 ,6791946 年3月至1946年5 月1 ,3611946 年5 月至1946年11月1 ,5291946 年11月至1947年8月1 ,824 同时还必须提一提规模很广、组织很好的外来救济工作,它大部分是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1947年初,英国若干团体同英国红十字会和爱尔兰红十字会一起,送来了五千吨食品、四百吨医药用品和四十吨衣服。到1947年初,美国各慈善团体送来了九千五百多吨食品和三百二十吨衣服。瑞士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对于儿童。许多儿童给轮流地送到奥地利境外的许多疗养中心。英联邦国家和各种国际组织也都是乐于提供援助的。最后必须提醒一下,那些在乡村里有亲友的奥地利人,偶尔到较少需要粮食供应的地区走一趟,也可以补充他们的定量。但是,即使把这些粮食补充来源都计算进去,事实仍然是这样:在战争结束后的头两年内,整个奥地利人民都营养不良,其严重程度对经济恢复的总进程产生了连续而有破坏性的影响。 
(三)燃料和动力 
在1945年和1946年间,供应每人仅够维持生存的口粮必然是当务之急。而与此同时,向用户提供煤和电。为恢复国家工业提供燃料和动力,也成为仅次于前者的紧要任务。 
燃料情况本来是不会很糟的。1937年奥地利固体燃344 料的总消耗量以无烟煤计算是五百十五万公吨。国内出产的仅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其余百分之六十五全靠进口——其中来自德国的占半数,来自捷克斯洛代克和波兰的各为四分之一,还有一些零数是从匈牙利进口的。此外,虽然1937年无烟煤的总消耗量是二百八十八万六千六百公吨,但国内产量只有二十四万五千吨。因此,全国元烟煤的需要量中,靠进口的不少于百分之七十八。德国人在林茨建立一些炼焦炉时没有扩大采煤设备,因此这种基本情况到战争结束时并未改变。但是进口来源现在已经断绝了。奥地利唯一的无烟煤矿位于苏占区,褐煤矿分布在英占区和美占区内。组织解体,劳动力减少,再加上粮食匮乏,在短期内使本国生产犹如涓涓细流。 
不久生产就重新开始了,尽管存在着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