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被人霸占。
吴三桂大怒,拔剑击案,怒吼曰:“逆贼如此无礼!我吴三桂堂堂大丈夫,岂肯降此狗子,受万世唾骂!”随即,他再次率军东返,向唐通突然发起攻击,一举夺占山海关。
同时,吴三桂以给父亲回信的名义,正式向李自成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在信中,吴三桂大义凛然慷慨陈词,其中的一些名句,堪称我国古代官样文章之经典。譬如:“父既不能为忠臣,儿安能做孝子?儿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并发表了声讨李自成的檄文。其中有一句模仿骆宾王《讨武曌檄》中的名句:“请观今日之域中,仍是朱家之正统。”
李自成遂决定亲率大军讨伐。
就这样,历史在一个小小的拐点处轻轻一转,从此,一切都变得全然不同了。吴三桂可能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一转,给中国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影响与全新的格局。
一片石(5)
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遵循的是实力加暴力原则。被推翻或强力打断的帝制正统,必须由那种有实力、有能力、又能编造出天命所归之神话的强人以暴力来接续。这是中国政治与中国人真正不幸之所在,却也是中国历史的真实景象。因此,此时的吴三桂是投降李自成,还是投降多尔衮,或者先拥戴一个朱家皇室子孙为号召、等到拿下天下后再换成自己,再或者索性他自己称王、称霸、称帝,至少在理论上讲,已经均无不可。就看他的本钱、本事和运气如何了。
——时值而立之年的吴三桂有本钱,不大,可也不算特别小,那就是他所统帅的四万关宁铁骑。关于关宁铁骑的人数,有许多种说法,有万人以下说,有四万人说,有六万人说,有十万人说。还有一种说法最玄,说是有五十万关宁铁骑,这可能是按照军户数,把男女老幼病残孕都加上了得出来的数字。实际上,可能有四万作战部队,再加上一些后勤保障闲杂人等。这已然不算少了。翻翻史书,中国历史上,有百八十个破人拥戴就敢称王称霸、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的烂人,为数可是不少。
——吴三桂有本事,不小,可也不算特别大。这从他的结局里可以看出——年届六十起兵造反,最后身败名裂在二十岁的康熙小皇帝手中。平心而论,伴君如伴虎,没有人不怕那些有权势者特别是帝王们的翻脸无情,“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本来就是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吴三桂能够“冲冠一怒为红颜”,能够不甘心受人摆布,在六十岁了还要勉力放手一搏,应该说,算是条血性汉子。做这些事情时,他是否有、有多少为天下苍生考虑的因素,颇值得怀疑。私心与公义,情欲与理性,对于他似乎始终是个问题。他长于战阵,短于庙堂,显然不是个经天纬地的大才。总体上看,此人缺少政治上的器量格局,心胸眼光、谋略素养等都显得不那么大气,似乎就是一个威风八面的大将军或者乱世之中割据一方的军阀的材料。
——他的运气不坏,可也不算特别好。生逢乱世,偏偏那些有大才干的人被一一淘汰出局,令他们用心血才华加上国家大把真金白银锤炼出来的大军,稳稳当当地落到他的手里。被逼得不但保不住心爱的女人,连自家的脑袋都快保不住时,偏偏又碰到多尔衮正带着大军往山海关走,本想效仿申包胥哭秦廷,在成就一番复国大业的同时,顺便吐出堵在胸口的那一口恶气,偏偏形格势禁之中,那多尔衮又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弄得他只能乖乖就范,顺着人家划出的道儿往前走。好不容易刀头舔血、坐稳了云南王的宝座,偏偏那不依不饶十九岁的康熙小皇帝又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数得着的有为之君……
应该说,和多尔衮、康熙比起来,甚至和李自成比起来,这吴三桂也只能算得上是个二流人物。九泉之下有灵,吴三桂大约很难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
就是在这种情势下,吴三桂于三月二十九日派人前去向多尔衮借兵。
当此时,仿佛上天特别眷顾吴三桂和大清朝一般,正当李自成的大军逼近山海关之际,多尔衮率领倾国之军也正行进在通往山海关的大路上。我们将会看到,在未来的岁月里,多尔衮的政治军事才华被他淋漓尽致地发挥到了极点。
在中国历史上,多尔衮真正发挥主导作用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七年左右,但是,就是在这短短七年时间里,在他手上,完成了中国历史一次天翻地覆的大变动。
如果以能在极短时间内,对瞬息万变的局势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有如神助般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以霹雳手段准确而完整地建立起对一块广大而陌生土地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为标准来衡量,再以区区七年这一时段计算的话,在广大的中国土地和漫长的中国历史上,除了汉高祖刘邦,还很少有什么其他人能够像多尔衮做的那样出色。
西楚霸王项羽曾经在近八年时间里纵横天下,所向无敌,但也仅仅限于他那匹战马驰骋所及的范围之内而已。在八年之内,没有什么人能够像项羽那样武功卓绝,辉煌耀眼。但他却从来没有能够在更广大的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长久的秩序。
一片石(6)
多尔衮却做到了,做得干净利索。
应该说,这是明、清、农民军三方多年博弈所形成的大势使然,但多尔衮本人的素质决然是不可以忽略的因素。他的学习能力,他的判断能力,他的随机应变能力,他的意志力,他的执行力,他的洞察力,全部称得上超一流。使他所做的所有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可圈可点,令人叹为观止。却也还有一部分,则罪恶累累,令人发指。使后世的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就不愿意正眼打量他。
本来,大清朝将大明帝国视为最重要的敌人而长期对峙。皇太极在世时,曾经试图与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建立联系,以便联手对付大明帝国。福临继位,多尔衮摄政之后,在公元1644年即大明崇祯十七年、大清顺治元年正月二十七日,多尔衮曾经派专人携带一封以大清皇帝名义写的信,前去寻找农民军首领,希望同心协力,并取中原,共享富贵云云。当时,多尔衮们甚至不知道这封信应该写给谁。(《明清史料》丙编,《致西据明地诸帅书稿》。)
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开进北京时,多尔衮正在全力对付豪格。
四月初一日,将豪格废为庶人后。他们已经知道吴三桂撤离宁远,多尔衮立即开始着手准备对大明的新一轮进攻。
四月初四日,在盖县温泉疗养院养病的大学士范文程星夜赶回沈阳,并上书多尔衮,指出大局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刻,成就大业在此时,贻误良机、痛悔莫及也在此时,简捷明快地为在黑暗中摸索的满清王公贝勒们指明了方向——
当时,李自成攻取北京的消息尚未传来。范文程便告诉他们,大清虽然是与大明争天下,但以当前形势判断,应该立即实行工作重心的转移,未来的主要敌人是农民军。
在政治方略上,范文程建议他们,过去烧杀抢掠、唯金帛子女是图的做法,让人觉得胸无大志,大明的臣民不可能真心归附。必须改变已往的这种做法,严明纪律,秋毫无犯,官仍其职,民安其业,录用贤能,抚恤孤苦,由此,大河以北,可传檄而定矣。
在指导思想上,范文程郑重警告他们,自古以来,没有嗜杀而得天下者。要是只想在东北地区称王称霸就算了,要想拿下中华大地,就非安百姓不可!(《清史稿》列传十九,范文程。)
当时,几乎所有满清王公大臣们还都一片懵诧诧,没有人能够意识到范文程这些忠告的重要与及时。然而,史家评论说:“多尔衮深纳之。”就是说,他听进去,照着办,征江南之前也基本上做到了。于是,大明朝就变成了大清朝。明清史学者孟森先生认为,范文程的这个建言,“于清之开国,关系甚巨”。而多尔衮的“明达足以听纳正论”,则是他侥天之幸,成其大功的重要原因(孟森《明清史讲义》)。
多尔衮紧急发布军令,命国中“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全部从军,成败之判,在此一举”。(《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二年四月庚辰。)
四月七日,举行誓师大会,多尔衮以大将军名义率军出征。意图取吴三桂撤离后的宁远,然后攻打
小说推荐
- q版历史 在爆笑中学习历史
- 《Q版历史》前言 尽管陈平很贪,但他的贪和现代意义的贪截然不同。首先,陈平大肆收受财物,是受当时汉政权管理方式的局限,所有的将领主要是靠自筹经费来养活部下,陈平受金,是作为部队活动的经费,为行军打仗提供经济来源,在当时封建私有制的条件下,陈平的个人财产和由他控制的活动经费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其次,刘邦
- 最新章:第57章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马立诚: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先后四个热。到书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中外历史著作满坑满谷,蔚为大观,中国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雷 颐:历史热是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
- 最新章:第25章
-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 作者:刘灿荣】推荐序 1很难想像,曾为武侠少年的灿荣,几经人生的周折,在鬓发微霜之时,竟也热衷于勾沉历史、思辨生命的寻索。回望学生时代,我经常看着灿荣意气昂扬地站在讲台上,传述着从杜牧到郑愁予的古今诗话。有时又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书、剑、酒一再伸展、呼吸、挥洒在校园感性的岁月中。离开校门之
- 最新章:向历史借IQ-第27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作者:忆江南【由文】历史新课堂第1章 历史没有那么美事实上,历史远没有那么美。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
- 最新章:第57章
- 历史的转弯处
- 历史的转弯处作者:西门送客序 晚清的历史发展就像一个变化多端的股票市场 在西方列强到来之前,中华帝国在一个封闭的经济圈里运行,但被卷入全球经济后,西方列强就像一些凶悍的外国机构投资者,让帝国再无宁日。譬如前两次鸦片战争,就让不熟悉国际规则的帝国股票市场大幅震荡甚至飞速下挫,直到洋务运动自觉地进行调整
- 最新章:第47章
- 历史深处的忧虑
- 历史深处的忧虑作者:林达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第九封信第十封信 第十一封信 第十二封信第十三封信 第十四封信 第十五封信 第一封信 卢兄:您好 很高兴又一次收到你的长信,谢谢你和朋友们的关心。每次来信,你总是提出不少问题,问到我们在美国到底生活
- 最新章:第63章
-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
- 作者:司马迁 第一部分 第1节:新读史记(下卷(1 寂寞的孔子 他是一块温润的美玉 虽然生前郁郁不能得志,但他的思想却影响着每一个华夏子孙 他的言行,成为后世的楷模 圣人之初 孔子,字仲尼,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了伯夏,伯夏又生下了叔梁纥,叔梁纥是当时鲁国的
- 最新章:第106章
- 大历史的边角料 张鸣
- 张鸣1.义和团的女人战阵从来男人就离不开女人,连捉对厮杀的赳赳武夫也不例外。抡起膀子耍大刀的义和团,无论是在传说的“神话”还是在现实的操作中,都跟女人有某些扯不清的干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义和团其实挺忌讳跟女人有什么瓜葛的。按说他们都是零件齐全而且年轻力壮血气方刚的男人,理应于男女之事有所想法,但是他
- 最新章:第7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