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第106章


荆轲并不满意太子配给自己充当助手的秦舞阳,觉得他虽然在大街上杀人可以不眨一下眼睛,但是到了防卫森严、肃穆萧煞的秦庭就未必从容不迫了,所以为了保证杀死秦王,一直在等一位远方的朋友。那人还没赶到,荆轲已替他准备好了行装。又过了些日子,荆轲还没有出发仍旧在等那位朋友,太子认为他在拖延时间,怀疑他反悔了,就再次催请说:“日子不多了,荆卿有动身的打算吗?如果先生有什么不便,请允许我派遣秦舞阳先行。”荆轲很生气,斥责太子说:“太子这样派遣是什么意思?只顾去而不顾完成使命回来,那是没出息的小子!况且是拿一把匕首进入不测的强秦。我在等另一位朋友同去。太子认为我拖延了时间,那就诀别吧!”于是荆轲马上准备出发。
太子及宾客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众人来到易水岸边,饯行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歌声苍凉凄婉,送行的人都热泪盈眶。荆轲一边前行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送行的人们都受此感染,双目圆睁、怒发冲冠。于是荆轲上车出发,始终没有回头。
荆轲刺秦王
荆轲一到秦国,就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厚赠秦王的宠臣蒙嘉,赢得他的好感,请他通报秦王接见自己。于是蒙嘉替荆轲先在秦王面前说:“燕王确实被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战,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以便可以奉守先王的宗庙。太子丹砍下樊於期的首级并献上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奉献给您。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式,派出使臣送交大王,敬请大王指示。”秦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就穿上了礼服,安排了隆重的九宾仪式,在咸阳宫召见燕国的使者。
于是,荆轲捧着樊於期的首级,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按照正、副使的次序前进。当他们走到殿前的台阶下时,秦舞阳脸色突变,害怕得全身发抖,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冲秦舞阳笑笑,上前谢罪说:“北方蛮夷之人,没有见过如此威严的天子,所以吓得心惊胆战。希望大王见谅。”秦王没有怀疑就对荆轲说:“那你就将秦舞阳拿的地图呈上来吧。”荆轲取过地图献上。
秦王展开地图,细细的观瞧,兴奋不已,慢慢地,图卷展到了尽头,匕首露了出来。荆轲突然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抢过匕首顺手就刺向秦王。秦王大吃一惊,本能的抽手跳起来,挣脱中扯断了衣袖,竟躲过了荆轲挥舞的匕首。他慌忙抽剑,但剑身太长,剑又套得很紧,慌乱之中,不能立刻拔出。而此时荆轲紧紧追赶秦王,根本没有时间去拔剑,秦王只能绕柱奔跑,躲避匕首的攻击。大臣们都被惊呆了。秦国的法律规定,殿上侍从大臣不允许携带任何兵器,各位侍卫武官也只能拿着武器守卫在殿外,没有皇帝的命令,不能进殿。正当危急时刻,大家惊慌急迫,没有攻击荆轲的武器,只能赤手空拳和荆轲搏斗,结果无济于事。正在这时,侍从医官夏无且用他所捧的药袋投击荆轲,阻挡了荆轲的攻势。侍从们也对着秦王大喊:“大王,把剑推到背后!”秦王这才有时间把剑推到背后,拔出宝剑攻击荆轲,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无法前进,就举起他的匕首直接刺向秦王,却击中了铜柱。秦王接着刺击荆轲,荆轲身上伤痕遍布。他自知大事不成,就倚在柱子上大笑,坐在地上骂道:“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契约好回报太子,让你逃过了,天不遂人愿啊。哈哈哈……”这时,侍卫们才一拥而上,杀死了荆轲。秦舞阳则早被殿下的武士乱刀砍死了!刺杀秦王的行动失败了。
为友报仇
秦王因为此事大发雷霆,加紧了对燕国的攻势,终于将燕国灭掉,太子丹也被杀害。秦王嬴政称帝后,到处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同党,太子丹的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也更名改姓,在一个叫宋子的地方给人家当酒保。
一次,高渐离工作累得疲惫不堪,他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就在那里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还评论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如果能稍加改善就好了。”有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庸工竟然懂得音乐,私下里对客人击筑说三道四。”主人于是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想趁机羞辱一番,谁知击奏一曲后,旋律绮丽,美妙动听,赢得满座宾客阵阵喝彩,争先恐后地赏给他酒喝。高渐离想他长期隐姓埋名,担惊受怕,这种四处躲藏的生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取出,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将他尊为上宾。大家请他击筑唱歌,都感动得痛哭流涕而去。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表演。
这个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他进见,有人认出他来,说他是荆轲的同党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的本事,就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但是为了安全起见,秦始皇将他的眼睛熏瞎,让他为自己击筑。高渐离也凭借出色的演技渐渐地得到秦始皇宠幸,可以更加接近秦始皇了。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等再进宫接近秦始皇击筑时,他举筑向秦始皇砸去,但没有击中。高渐离大呼:“可惜啊,暴君你的狗命还会有人来取的。”秦始皇十分恼怒,就杀死了高渐离。此后,秦始皇终身再也不敢接近原来东方六国的人了。
大汉威仪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