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秘史(下部)--在历史的拐角处》-在历史的拐角处-第28章


沽碧惶侍蠖先痪芫T谖蠢吹乃暝吕铮⒆侍笠运钥滴趸实鄣某晒萄昧嘶实邸⒉⑼ü实塾昧死酚牒蟠淖鹁础?br /> 据说,晚年的孝庄皇太后自奉甚简。与明朝比较起来,皇宫中的开支与使用的太监、宫女仅仅是明朝的一个零头,平均起来大约还不到其百分之一。而就是在这种节俭的开支中,孝庄太皇太后还曾经多次将皇宫中积攒起来的银两,赈济给遭受自然灾害的灾区人民。她对康熙皇帝的教诲中,确实有一些以人民福祉为念的地方,这应该是她受到爱戴的原因。
据说,这位老太太在夏天避暑时,曾经去过多尔衮猝死的喀喇城,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承德市附近。饱经沧桑、已是暮年的老人,来到故人之故地,不知会有那揪心的疼痛否?
公元1688年,即大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子时——午夜时分,孝庄太皇太后病逝于北京紫禁城慈宁宫。去世前,她再一次给后世留下了一个谜团,她叮嘱孙子康熙皇帝,不愿惊动自己奉安已久的丈夫皇太极,且眷恋儿子和孙子,因此,要求将自己葬在福临的陵墓附近。最后,终于安葬在位于今日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的围墙外,与今天沈阳北陵的皇太极昭陵相对,号为昭西陵,从而,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
七十五岁的孝庄太皇太后,一生多姿多彩,却也无法不令人感慨万千:这老太太,可真不容易! 
玄烨亲政(1)
不到二十四岁的顺治皇帝福临死了,死于天花。
天花又叫痘疮,是一种过滤性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死亡率很高。不死者可以终身免疫,却会在面部或身上留下疤痕,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麻子”。塞外的白山黑水、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上,寒冷清爽,可能不适合病毒传播,很少有这种传染病。因此,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于这种传染病便整体上缺少抵抗力。大清入关后,凶猛的八旗战士常常会因为这种病毒的侵袭而死掉。豫亲王多铎死于天花,如今的皇帝又死于天花。对于满清亲贵来说,天花无疑是一种真正的梦魇。
当时的人们为了抵抗这种病毒,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比如,顺治皇帝染上天花后,曾经下令北京市民不许炒豆,不许燃灯,不许泼水。据说,这是汉族民间避免染上天花或染上天花之后进行治疗的行之有效的习俗。在北京城里,一旦发现有人染上了这种病,会立即被强行驱逐出城二十里外,患者家属也必须报告兵马司,然后,在一百米之外拉起绳子,围出警戒隔离线,不许进出。
这种应是足够恐怖的情形,偏偏成全了玄烨,使他顺利继承皇位,成为我们所熟知的康熙皇帝。原因很简单,顺治皇帝的这位三皇子,时年还差两个月才满七岁,却在两年前已经出过痘了,且属于那种没有失去生命的幸运者。如今,他脸上那些浅浅的麻点,毋庸置疑地成了继承皇位的最重要资格与理由。后来发生的事实表明,这样的资格和理由,实在是当时中国人与后来中国历史所能获得的最大幸运了。
康熙皇帝本人真是足够幸运。经过他十四叔祖多尔衮和他父亲福临十八年的努力,到他继承下这一片广大国土时,战争已经基本结束,中国大体上统一在大清朝的治理之下,持续多年的噩梦成为过去。除了为数不多的明朝遗民在深深的隐痛中回忆着前朝衣冠风景外,更多的人已经对现实心平气和,他们在和平宁静中恢复着创伤,祈盼着好一些的未来。
七岁,他应该还不足以理解自己所面对的一切。史书记载说,从五、六岁开始,他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如今已经是太皇太后就派遣自己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专门负责教导他学习满语。后来,又增加了几位老师和师傅,分别教他学习满、汉典籍和骑射武功等等。据说,这小皇帝读书特别用功,所读过的东西必定要到字字成诵的程度方肯罢休,“从来不肯自欺”,以至于他的保姆害怕他过于辛苦,时常要把书藏起来。
十一岁时,他的亲生母亲去世。孝庄太皇太后打破宫中的规矩,把他接到自己居住的慈宁宫,亲自抚养教导。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年以后的孝庄太皇太后“独嗜图史”,大约就是特别喜欢带插图的历史类图书吧。这种情形可能对玄烨影响不小。据说,孝庄曾经对孙子说:“哪有像你这样的人,贵为天子,却像书生赶考一样苦读?”有一次,在朝堂之上,孝庄太皇太后当着群臣询问玄烨:身为天下之主,有何想法?玄烨回答:“臣没有其他欲望,惟愿天下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大家共享太平之福而已。”可以想见,那老太太心中的欣慰。
随着年龄的增长,幸运的小皇帝想必应该渐渐知道,想要大家共享太平之福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做到的事情。
事实上,到顺治皇帝去世时,天下的治理还远远没有达到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程度。多尔衮入关后,确曾实施过一些善政,用当时人们的说法形容,就是解天下于倒悬,令多年备受荼毒的人民“立有乐生之心”,就是说,灾难深重的人民有了活下去的愿望。但是,从多尔衮摄政到福临亲政的十八年间,也实行过一些真正的暴行恶政,成为人们新的痛苦根源。其中,最为历史所诟病的就是圈地、投充、逃人等恶政恶法,还有初露端倪的大规模文字狱与政治迫害。
圈地从多尔衮入关之后的当年十二月份就开始了,目的是将京畿地区即北京周边包括今日天津、河北部分地区的无主荒地清理出来,安置入关后的八旗将士。当时,这一带地方有大片土地为明朝皇室、藩王、勋贵、太监们所兼并,经过战乱,许多变成了荒地。以此安置八旗将士似乎也无可厚非。 
玄烨亲政(2)
然而,圈地令下达后,在执行过程中却演变得一塌糊涂,成了事实上无代价掠夺当地人民土地的、名副其实的恶政。圈地所到之处,原来的主人立即被驱逐出去,房产田地被无偿占有,甚至妻子儿女都有被强行留下为奴为仆为妾的。当时,中央政府下令,为了保证满、汉民众不至于发生纠纷,要将他们的居住地分开来,因此,要求地方政府务必根据土地质量,给那些土地被圈给满人的汉人以补偿。但实际上,这些政策口惠而实不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由此,造成京畿地区大批人口流离失所。一时间,各种史籍中,充满了当地人民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土地撂荒、吃糠咽菜的记载。
与此相关联的,则是产生了一个怪怪的社会现象:投充。
所谓投充,指的是自由民自愿投到满人门下充当奴仆。这种现象在当时的京畿地区曾经大量出现。中央政府听之任之,多尔衮甚至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可以“为贫民衣食开一条生路”。实际上,愿意给人做奴做仆的天生贱骨头应该不是很多,这种反常现象一定是因为迫不得已才会发生,和汉族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有关,和八旗军兵的威势胁迫有关,可能也和逃避徭役赋税有关。因为投充为奴之后,这种徭役赋税就可以豁免,至于其定额是否转嫁到别人头上,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因此,在这一地区,形成了事实上的汉人不得不给满人种地、做奴做仆和当差纳税的局面。
除上述者外,另外一项名声很坏的恶法就是逃人法。早在努尔哈赤的后金时期,女真人就曾经以暴力将大量汉族自由民转变为自己的奴隶。因此,这些奴隶的逃亡,也就成为困扰后金政权与大清朝的一个大麻烦。当年皇太极出兵朝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朝鲜把大批逃亡汉人交还给明朝,不肯将他们遣返后金。如今,这种逃人现象愈演愈烈。顺治初年,甚至几个月间就有数万人逃走。为此,清朝中央政府制定了极为严酷的逃人法。并在兵部里设置一位副部长,组成庞大机构专门缉捕逃人。
该法令的主旨在于保护满族人的财产不受损失,因此,就将惩罚重点放到那些收留或藏匿这些逃人的人家身上。这些人不但自己会失去性命,就连左邻右舍的十户人家也都要被牵连同坐。
大清朝册封的四大汉族异姓王之一耿仲明,曾经收留了一批汉族逃人,结果被发现,最后,这位为大清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王爷不得不自杀谢罪。广西巡抚,相当于今天省长的郭肇基被查出藏匿了五十三名逃人,结果,这位省长被处死,家产全部没收。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