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秘史(下部)--在历史的拐角处》-在历史的拐角处-第30章


>褪撬担湛巳桥嗟耐馑镒印K窃诼逯渥詈笠淮未缶稣健山踔街校蜃髡接泄Χ嘎锻方堑摹:罄矗诟娑喽蛉胫髦性墓讨斜硐殖錾欢喽蛱岚挝檎蟪迹苁芏喽虻男湃斡胫赜茫筇逑嗟庇诮裉旃裎钡难印?br /> 多尔衮死后,这厮率先揭发多尔衮潜怀异志、图谋不轨,凭此反水之功,受到福临的赏识。清算了多尔衮之后,福临将实力最强的正白旗收到自己手中,替下了原来上三旗中的正蓝旗,从此,两黄旗加正白旗便成为上三旗。苏克萨哈也从多尔衮属下的奴才,变成了皇帝的奴才。后来,在平定湖广地区农民军残部的战斗中,屡立军功,被提升为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衔。因为有公主的儿子这一层关系,所以苏克萨哈的排名仅在索尼之后,成为位次第二的辅政大臣。
苏克萨哈与鳌拜很早就结下了儿女亲家,可是,两个人气味不投,鸡对鸭讲,大事小事都说不到一起去,动不动就吵得不欢而散。本来这两人相见争如不见,谁知不是冤家不聚头,如今二人一起成了辅政大臣,从而,为掀起一场绝大政治风波埋下了伏笔。
遏必隆是满洲镶黄旗人。他的父亲是努尔哈赤身边最显赫的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曾经救过努尔哈赤的命,努尔哈赤为了酬谢他的特殊功勋,将自己最喜爱的和硕公主嫁给了他。所以,遏必隆也是努尔哈赤的外孙子。
这个遏必隆很倒霉。他的一个侄女嫁人后,没有生育,就把一个仆人的女儿弄过来,谎称是自己生的。结果,被人告发,遏必隆知情不举,犯了包庇罪,世职被夺,颜面扫地。后来,凭借出色战功好不容易熬出头来,偏偏多尔衮摄政时,他的一个侄子又揭发他对两白旗不满。当初,皇太极死后,调重兵守皇宫,防范两白旗,可能就有他的参与。结果,他又被撤职查办,再一次弄得很不好看。 
玄烨亲政(5)
多尔衮死后,他向福临伸冤,从此,重见天日。又因为受过多尔衮的迫害,所以特别受信任,陆续被提拔为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直到成为名列第三位的辅政大臣。
后来,因为鳌拜的牵连,遏必隆第三次灰头土脸,被列举出了十二款大罪,判处死刑。好在康熙皇帝玄烨宽宏大量,让他最终体面地得到了善终。
最后,就是因为惹出无数事端,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大名气的鳌拜。
鳌拜也是满洲镶黄旗人,是努尔哈赤开国五大臣中费英东的侄子。这是一员极为凶猛的战将,年纪轻轻就被赐为巴图鲁——勇士称号。毛文龙在朝鲜皮岛创立的敌后根据地,因为后金军队不习水战而对其无可奈何,多年以来始终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汗王的心头之患。后来,在皮岛被攻克的战役中,这个鳌拜就是先锋主将。据说,进攻前,这厮发誓:若拿不下皮岛绝不活着回来!结果,他身先士卒,冲杀在第一线,终于一举将皮岛拿下。他就是因为这一战而获得了巴图鲁——勇士的称号。此后,在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他战功极多。定鼎中原之后,考察诸臣功绩,鳌拜获得最高一等。
皇太极死后,他和索尼一样,是最坚定的拥立皇子一派。有人认为,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才在多尔衮摄政期间,连续三次受到惩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对两白旗如此不满。但不管怎样,他肯定是因为上述原因而受到福临的特别赏识,从而被任命为议政大臣兼领侍卫内大臣,并最终成为排名第四位的辅政大臣。
从后来的发展看,福临的这个选择很难说是有政治眼光的。
在理论上讲,玄烨是在康熙六年七月七日举行的亲政典礼,但此后四位辅政大臣并未完全归政于皇帝,史称“仍行佐理”。据说是为了双方有一个适应期,由孝庄太皇太后特意安排的。因此,这四位辅政大臣真正有效的辅政时间,大约在八年左右,直到康熙八年五月,鳌拜被拿下为止。
仔细打量这些辅政大臣的工作,可以用乏善可陈来评价。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成了他们工作的主要内容。安安静静地做事,大约只有开头的三两年时间。而就在这点儿时间里,他们还干了两件地地道道的混账事儿,一件是哭庙案,另外一件则是制造了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文字狱——《明史》案。
哭庙案发生在康熙继位后不久。当时,苏州吴县的新任知县任维初为了做出政绩,采用许多苛刻的手段征收赋税,引起文人学士们的愤怒。于是,二月初五,他们借着悼念顺治皇帝的机会,聚集在孔庙里,一边哭悼刚刚死去的皇帝,一边宣泄出自己的不满。结果,地方官员恼羞成怒,逮捕了一大批读书人,其中就有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金圣叹。随后,这几位辅政大臣,在奏请孝庄太皇太后同意后,决定继科场案、奏销案之后,在江南再兴大狱。最后,于当年八月,在南京,一次杀死一百二十多人。一时间,真的血流成溪。
史书记载说,金圣叹听说对自己的死刑判决后,十分惊异,他没有想到这个混账的满清政府竟然为了这么一点点事情,便如此大开杀戒,于是,叹息道:“杀头是天下最痛之事,抄家是天下最惨之事。而这至惨至痛之事,居然被我金圣叹在无意之中都碰上了,岂不是天下最奇怪的事情?”
据说,在刑场上,刽子手问他对家人还有什么遗言,这位才华横溢、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大文学批评家让他的儿子附耳过来,他悄悄对儿子说:“用花生米就着豆腐干吃,有火腿风味。记住,不要告诉别人。”随后,从容就死。其悲愤,其惨痛,其无奈,至今读来仍令人扼腕。
随后,康熙二年正月,这四位辅政大臣获得孝庄太皇太后的同意后,再次兴起大狱。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庄廷钅龙《明史》案。
庄廷钅龙是浙江湖州南浔人,家里很有钱,他本人也是一个颇有才学的读书人。中年时,不幸双目失明。他决心仿效前贤左丘明双目失明作《国语》的精神,写一本明朝历史。当时,曾经做过明朝宰相的朱国祯,恰好写有一本未出版的《明书》。庄廷钅龙便花一千两白银买下了这部书稿,请许多文化界知名人士帮助自己补充润色,最后,以他的名义出版了。据说发行后颇受欢迎。 
玄烨亲政(6)
这部书中,在写到崇祯一朝时,有一些评价满清的段落具有贬义。当时,有一个被罢职的龌龊官员——前浙江归安知县吴之荣——正在想着弄一笔钱,以便奔走行贿,重新钻营官场。见到这本书后,吴之荣大喜,立即前往庄家敲诈勒索。结果,遭到拒绝。这吴之荣就一路上告,一直告到了辅政四大臣那儿。
随后,四辅政大臣下令,在江浙一带进行大逮捕,将所有与这本书有关的作者、作序者、刊刻者、参校者、买书者、藏书者、卖书者,甚至没有觉察此事的地方官儿,一网打尽,前后被捕者达二千余人。最后,有八十八人被处死,其中十八人被凌迟处死,其家属全部被流放到黑龙江,发配给披甲人为奴。早已死去的庄廷钅龙,也被从坟里挖出来,焚尸扬灰。遥想当年,那已经不是人间世界,根本就退回到了鬼蜮横行的时代。
这些暴行,发生在康熙皇帝继位之初,当时,他还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自然不应该把账记在他的头上。我们已经很难知道这位被称之为“宽厚仁慈”的皇帝,对此作何感想。但在当时和后来的大清官方史书上,对此或者轻描淡写,或者不置一词。他们大约也知道,在他们满口称颂的康熙盛世里,以这些恶行开篇,似乎有些说不出口。而那四位辅政大臣和在今天文化人笔下受到崇高赞美的孝庄太皇太后则难辞其咎,他们必须受到谴责和诅咒,他们必定将为此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否则,就叫没有天理!
康熙皇帝玄烨和四位辅政大臣之间的矛盾纠葛,主要发生在康熙四年及其以后。其导火索是黄、白两旗圈换土地。
本来,这是一本陈年老账,发生在二十多年前。当时,正值多尔衮和两白旗声势如日中天之际。因此,在圈占土地、安置八旗将士的过程中,多尔衮便不按牌理出牌,玩了一个花样,把按照顺序应该用来安置镶黄旗的土地,强行安排给了正白旗。按照大清朝的规矩,由皇帝亲领的两黄旗地位最高。如今,镶黄旗事实上被强力打压到了右翼最末的位置,成了正白旗的小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